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让你办厂,你办成太空要塞? » 第一百九十三章:采访

第一百九十三章:采访

    但毕竟是见多识广,王忠很快从善如流,笑着回应道:“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古人也一直强调民以食为天,既然周董如此了解食品安全,那我们这就签申请书,调查一下。

    您看如何?”

    面对这种情况,周瑜却是又摇了摇头。

    “咱们还没吃完,吃完了再调查吧,别浪费粮食。”

    说完,周瑜就开始专心干起了面前的餐盘。

    对联邦夏社的记者团队而言,他们在西蜀新科这个小企业见到了与其他企业风格迥异的工作与生活。

    不仅是管理与员工一起在一个食堂窗口吃饭,还有管理层屡次“挑刺”,让食堂的后厨师傅们每天都要为了菜单而绞尽脑汁。

    还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薪资、福利,透明清晰。

    甚至在采访中,屡次爆出员工比组里高层的月收入还要高的情况。

    而且这些员工对于公司、工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极为满意,是真的幸福而不是姓fu。

    等到最后对西蜀新科的技术团队和高层进行采访的时候,哪怕是见多识广的王忠等人,也对西蜀新科的项目分成规则,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您是说,只要技术方案经过公司审核通过,公司就会提供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支持,同时在给予正常工资和加班补贴的时候,项目成功商业化之后,项目组所有参与人员都会得到纯利润的比例分成?

    甚至只要是正常离职,也能够得到一笔项目金?”

    从西科大肄业,在西蜀新科技术研发部门攻克智能窗帘项目的董斌,在听到记者的采访问题时,目光坚定又带着些许感慨,回答道:“是的,所以我非常敬佩周董事长,是他力排众议,将研发技术的主导权、分红权,都切实交给我们技术研发小组。

    比如我当时的智能窗帘项目通过审核之后,我拿着项目资金买了很多看似与项目无关的东西,这个账单后续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仅仅是一个窗帘项目,我们小组刚刚收到了这个月的工资条,其中我们项目组的全体分红就有十余万夏元,加上我们的基础工资、加班补贴、全勤奖励……这一系列的项目,我们小组这个月的月收入中位数都在两万。”

    一个“小地方”的企业员工,一个月能够拿两万夏元的收入,联邦夏社的记者在笔记上记录这个数字的时候,眼角都有些抽搐。

    自己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走到如今这个工作岗位,都还没有拿过月入过万的收入……

    想起自己的钱包厚度,唉。

    京兆市居大不易。

    等到采访西蜀新科的技术高管时,联邦夏社记者王忠整理好情绪,这才问道:“王先生您好。

    作为曾经辅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生导师,在您的履历和学术研究方向一直都是攻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及智能交通这种与西蜀新科当时在售产品完全没有关系。

    是什么原因,让您甘愿辞掉辅旦大学的导师工作,甚至推掉一众外企高薪岗位的邀请,到西蜀蓉城的一家电视机工厂工作?”

    王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神当中充满了探寻,同时又带着几分鹰眼一般的深邃。

    采访过成千上万人,王忠早就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被他这么盯着,被采访对象哪怕是说谎,都会露-出很多破绽。

    接着,他看到这位辅旦大学培养的天才人物,一脸敬佩,双眸有光的回答道:“周董事长让我看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从技术层面的探寻来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这些项目最终都需要落实到硬件和系统架构、算法这些最基础的技术发展上面。

    现在我们用不到,但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这些项目研发出来的技术产品都会进入我们蓝星所有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当中。

    那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大夏民族期待的时代,也是我们现在就必须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做出重要成果的特殊时期。

    能够和周董事长合作,并且亲自参与这些项目的落地与推进,我感觉我每一天醒来都是充满了能量。

    西蜀新科虽然是一家小企业,但是我相信,在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西蜀新科一定会一鸣惊人,成长为大夏联邦的优秀科技企业,甚至遥遥领先国外的科技企业。

    这是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我很开心,我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这场革命当中来,并且寻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们。”

    在“同志”一词还没有被污名化的时代,它代表的是“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张俊平的回答,让王忠的眉头不自觉跳动了几下。

    这种回答如果是出现在大夏联邦的夏联企业当中,那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公式化的标准回答。

    但是这种话却被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高管层给说了出来。

    这至少代表着,这家民营企业在平常召开会议的时候,就有相关的议题、讲解。

    有土壤,才能有果子。

    同时,联邦夏社的记者团队众人,也在各自的脑海中拼凑出了另一个形象的周瑜。

    睿智、有坚定信念、愿意付出、愿意割舍利益只求技术发展的优质企业家和技术研发天才。

    在这种目光下,周瑜刚刚坐到会议室的采访座位时,就顿时感觉到如坐针毡。

    明明中午吃饭还算正常的这群陌生人,此时一个二个都像是改头换面一般,盯得他头皮发麻。

    不过考虑到联邦夏社在大夏联邦的特殊影响力,他还是强装镇定,主动打起了招呼。

    “您好……”

    这一声招呼,通过摄像机,最后放到了一群中老年人面前。

    一个是虚岁二十四的青年人,一群是最低年龄也有四十六岁的中老年人。

    通过记者的提问与摄像机作为媒介,做出了跨时间、跨空间的汇报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