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孤舟一叶 » 第四章 聚蚊成雷

第四章 聚蚊成雷

    妲己筹备的七场比试,由她的家人,也是被新一代称为王的八人五妖完成。妲己给过新一代机会,但他们在智力,实力和心性上实在不够格,只能在场下做个观众。

    第一场文试开始,来者是端木,她踱着步子对台下朗朗说道。

    “我以真我傲苍穹,生在其中,死在其中。我爱吃肉,不忍杀生,假手他人,不脏我手,及至手脏,叹其命旺,自善转恶,由生入死。

    为吾所爱,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永生不死,祸人所爱,致使世间遍地腥云,百死不足。

    守我之骄傲,扬尽善尽美,虽九死犹未悔,弃人之本心,似兽之行事,虽万年亦残躯。

    死生有命,唯有傲骨长存,凡可得生,无所不用,生之于我何加?”

    端木的话语,铿锵有力,回应她的,是热烈的掌声。

    她有资格说出这番话,这几百年她不是在出海,就是在准备出海,不仅与孤独和危险相伴,和家人间也总是聚少离多。虽然一无所获,但也有人为她的决心打动,同去探索未知。

    如果能找到宜居的家园,就没人会死,但他们依旧死了,因为端木失败了。

    看过海上的世界,才知晓蓬莱的美好。孩子或许不会感谢父母生下自己,但一定会感激父母带来的舒适环境,端木的心理与之类似。

    神舟之外空洞又危险,偶然看到的浮岛,其实是巨型的海兽,它们比妲己还要强,但无法靠近蓬莱,因为女娲一直在保护他们。无尽海上日暑夜冬,而且灵力稀释,并不适合生存。

    原来四季交替与日暖夜凉,山清水秀与鸟语花香是蓬莱的独景,是女娲的无声的馈赠,认识到这一点,端木第一次对妲己产生质疑。但很快女娲就打消了她的疑虑,端木只能更加频繁地在海上寻求生机,志得意满的去,伤痕累累的归。

    青玄双手轻拍,为端木鼓掌,随掌声而来的是一股自上而下的威压,端木被按进地里,只留一个头仰视。

    这是在公报私仇,报她质疑妲己的仇。

    端木认为妲己危言耸听,在决定性的证据出现前,双方各执一词,大吵一架后,端木赌气出海。

    出海前妲己送给端木一个骨笛,骗她说只要吹响,自己的分身就会出现。实际是悄悄跟随,为保护也为陪伴,撒谎是照顾端木的心情,不想她受之有愧。

    闹起情绪的端木,根本不听人说话,妲己只能这样。

    端木的旅途持续了三个月,刚出门就把骨笛丢了,生命垂危之际,妲己现身,把她带回蓬莱。

    之后端木乖乖留在南国修行,她的灵器羽渡尘专精速度,不仅出海时方便,遇到打不过的海兽也可以轻松逃走,但这样被青玄按住,就无计可施了。

    看着狼狈的端木,欢呼声停了下来,停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威压的余波殃及了在场观众。

    这份威压足以让新一代的造物窒息而死,只有青玄认定的玄女不受影响。

    玄女本是歧国的大妖或秦楚的凡人,得到青玄赐血后,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力量和长生不老的身体。这对没有灵力,寿不足百的秦人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为了力量与长生,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被青玄认可,就能得到赐福,但索求这些的人不可能被认可。

    只有善美勇智兼备的女子,才能在意志与灵力铸成的无色墙中穿梭自如,之后就能加入南国,成为玄女。

    这些万里挑一的女子,本不会依附任何势力,但进入南国后,没有一个舍得离开。因为在这里,一句梦话就能勾起人的遐想与行动,而不是嘲笑与抨击,卑微的愿望和荒唐的想法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南国就是这样的国家,描述出自己的美梦,就能引来无数同好将梦中图景绘为现实,玄女在欢声笑语中建设着梦中国度,持之以恒地追寻理想之乡。

    毕竟是妲己创建的国度,做到这种程度也是理所当然。

    而那些不够善良,长相不好,卑躬屈膝,头脑愚钝的人,被青玄平等地讨厌,进入无色墙不出几分钟,就会窒息而死。

    有些人会固执地认为这是心诚的考验,也有些人偏执地渴求力量,他们的乞讨不会得到回应,死前的惨状还被冻成冰雕,横在了南国边境。

    即使成为玄女者寥寥无几,来接受考验的秦人依旧络绎不绝,很多女子会在成年时,去南国碰碰运气。

    虽然少有人能达到青玄要求的完美,但在确定自己不够完美时,还是心有不甘。

    无功而返的她们对此事守口如瓶,一旦承认,不就说明自己在不够善良,长相不好,卑躬屈膝,头脑愚钝中,至少占了一个吗?

    被问到就装出没去过的样子,要么表现出对青玄和南国的不屑,要么以爱为名,誓与意中人共白头。

    青玄个人的喜好影响了千万家庭的追求和秦国的风气,很多父母都把培养出玄女定为人生目标。

    若是成为玄女,家人及后代都能享有富贵与倚仗,即使失败,这些佳人也能得到才子的追捧。

    不过,青玄广招玄女,只是为了自己。

    妲己死后,苏家的女儿成为青玄生活的中心,不管她们惹出什么祸,青玄都会保护她们到最后一刻。

    在青玄看来,护苏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护苏,石灵明只是训斥了小家伙几句,青玄就把他当成假想敌。但青玄的实力不如石灵明,为了守护至爱,只能将力量分出。饮下心头血的玄女会得到力量,也会成为青玄的力量,就像囤积柴火一样,在必要时发挥远超自身的力量。

    面对同级的对手,这个方法可行,与神为敌就只能逃了。三个小家伙正乘着端木的羽渡尘,远远地追着神舟,如果折神失败,她们至少有一线生机。

    弱小的人总喜欢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他们不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并不是波涛有多强,更不是人多力量大,只是因为那是舟,而他们脚下的,是神舟。

    偌大的神舟不仅可以直上九天,还能潜渊而行,海水会被无色的壁障阻挡,丝毫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如此神迹,远比蚂蚁扔飞大象令人震惊,这就是神,靠团结无法撼动,靠爱也无法感化。

    玄女就是明证,据说能创造奇迹的爱情,在岁月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在南国生活几百年后,再好的男子也不能骚动她们的心,花言巧语不行,真心诚意也不行,暴力胁从更不行。

    只是不动心倒也罢了,问题是随着她们的成长,世间极少有男子能被她们平视,对女子也只是高高在上的怜悯,活了几百年的人尚且如此,何况神明。

    唯一能伤到女娲的就只有天上的太阳了,可惜它遥不可及,人也没法寻求太阳的庇护。青玄收起翻涌的思绪抬头望天,目中无人至少还在看着,青玄对端木根本不屑一顾。

    “话说的,倒是漂亮,但你的生死,由我掌握”

    青玄收紧无色墙,端木七窍流血。

    “心之死活,由我决定,身死不过先行,屈服永为傀儡”

    端木一字一顿,仿佛诉说遗言,青玄冷哼一声。

    “生就是生,死就是死,生有无限可能,死则失去一切。

    生死在力,行止由心,强者生,顺我者生,弱者死,逆我者死”

    从恐惧到理解,不过短短百年,青玄不恨女娲,她只恨自己不是女娲。另外,青玄是在阐述妖的生死观,并作为绿叶,为端木陪衬。

    不屈的端木,蛮横的青玄,谁是花儿一目了然。

    女娲想他们死,他们便不能活,但你杀不死我的意志,这就是弱者卑微的反抗,青玄正用傲慢的举止,映射女娲自身的模样。

    之后,青玄治好了端木的伤,如果没有女娲,她确实能司掌人之生死,但对神来说,蝼蚁的生死无关紧要。所以从一开始,何为生死的答案就不需要让女娲满意。

    青玄不会取胜,端木也不为取胜,因为她们不是在回答,而是要提问。

    徒劳无功的端木无人拥戴,支持她不仅九死一生还一无所获,恩威并用的青玄即使傲慢无知也是人心所向,因为有可能被她垂青。如果这场比试的结果由投票决胜,即使端木说到天花乱坠,胜者也只会是青玄。

    这场名为生死的较量,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人会败给现实,神却不会,所以端木这样的不切实际者,才能站在台上,畅谈大义。

    “端木”

    女娲轻声说完,便不再言语,在生死观上,他们和女娲达成了共识。

    青枫与赤炼,一人黑发青衣,步伐飘逸若轻云蔽月,一妖红衣白发,闲庭漫步似流风回雪,一人一妖,相视而立。

    青枫:人者,仁也,爱之为其生,恶之疏至死,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亦克欲加诸人

    赤炼:妖者,欲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恃强凌弱天地法,唯有强者拥自由

    青枫:人有仁德,淋雨之后会给别人撑伞,遇刺后仍与人为善

    赤炼:妖重情义,一饭之恩百年千金以报,为情所困仗义死节

    青枫:舍己为人,妖亦是人,利他即为人,人人为人,美美与共

    赤炼:先己后人,人亦是妖,利己即为妖,妖妖为己,各美其美

    青枫:明是非,辩善恶,从善如流为人

    赤炼:轻是非,鄙善恶,随心所欲为妖

    青枫:肆意妄为,横行无忌者,妖!

    赤炼:穷奢极欲,梦大力薄者,人!

    青枫:人可欺也,不可辱也,可逝也,不可食也,恶妖食人,知恶为恶,不死何为?

    赤炼:妖可辱也,不可欺也,可食也,不可逝也,腹内饥饿,人亦食牲,又有何别?

    青枫:人尊法度,严于律己,从善杜恶,屡屡得仁!

    赤炼:妖性无常,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化吾为王!

    青枫:相濡以沫,百花齐放,人妖亦可结伴行

    赤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欲杀之而后快

    青枫:数千万人,悍不畏死,汪洋大海,不惧!

    赤炼:十万大山,以一敌百,崇山峻岭,无敌!

    青枫:人妖有别,和而分居,同乐?

    赤炼:如若死斗,两败俱伤,无谋?

    青枫:亲仁守法者留

    赤炼:嗜血随性者去

    这场争执不断升温,高潮迭起,仿佛人妖生死皆在二人谈吐之间,事实也的确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随二人握手言和消散,在场观众无不松了口气。

    一声清脆的掌声响起,是女娲,她饶有兴致地看着台上二位,还用余光打量起台下众生。

    “和”

    女娲只说了一个字,却有很大的解读空间,这场比试算作平局,曙夜七星多出一星,人与妖要以和平的方式相处。

    台上只有扶桑一人,没有对手,也就是说,没人比他更懂自由,可他却是公认的不自由。

    执掌蓬莱的妲己之夫,特行独立的三女之父,行医济世的秦国扶伤,被爱人,家人,病人重重束缚的男人就是扶桑。

    让最不自由的人来回答何为自由,莫不是在说笑?

    “说到自由,吾妻当仁不让,看孩子也好,生活事也罢,全都推给我,她得闲享乐,可称自由。可我亦自由!身负枷锁,心却甘饴!”

    扶桑拍着他的心,他说的轻快,可谁都知道,妲己死了,只活在他心中。

    “吾妻曾说,自由,由自,人有所爱,便失自由,尽握手中,即是自由。

    吾妻也说,人有两面,真面假面,他人即地狱,为他人佩假面,永生不得自由,顺从本心,真我示人,即是自由。

    吾妻还说,秩序即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因己之纵欲夺他人自由,即是自由。

    可在我看来,身安远不如心安,身之自由远不及心之自由。吾妻死,吾悲,然吾妻在天有灵,必不愿缚我恸我。为逝者所困,为过往所困,心披枷锁,再无自由!

    内心温润祥和,不为外物所动,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此为逍遥!此为自由!”

    扶桑说完了,没有热烈的反响,不管人还是妖,都很少思考,自由是什么?在他们看来,秩序的对立就是自由,杀人者死,伤人者刑,除此以外,皆是自由。而且蓬莱的秩序并不苛刻,即使守序是种束缚,他们依旧觉得自由。

    所以无人注意到,这唾手可得的自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无人去思考何为自由。

    他们无法共鸣,也是当然,因为这些话,并不是要说与他们。

    台下女娲,陷入沉思,是不知要如何宣布胜者,还是对自由产生了迷茫。

    最终女娲什么也没说,注视着扶桑下台。

    扶桑走的轻快,女娲却觉得他的每一步都无比沉重,像是哭着走完了这段路。

    那天他抱着奄奄一息的妲己,哀求自己相救,但拯救远没有创造来的轻易,女娲不屑说谎,所以只是沉默。

    听完妲己的遗言,注视着她走向终点,女娲的内心毫无起伏,此刻扶桑身上,再现妲己的身影,女娲突然觉得心被揪疼了。

    青玄一如既往地鄙视扶桑,身为丈夫,至死没能让妻子幸福,还总要妲己照顾他的感受。扶桑说妲己得闲享乐的时候,青玄真想上去杀了他。

    身为父亲,看到女儿就黯然神伤,还对她们不管不顾,而且明明是妲己将她们养大的。

    身为男人,终日酗酒消愁,还在这场比试中以谎言塑造形象,他确实自由。

    对这个庸人和懦夫的厌恶过于强烈,导致青玄的无色墙对扶桑产生了极大的排斥,他再无法踏入南国一步。

    三场文试后,是三场的武试,文试说与女娲听,武试做给众生看,最关键的文试放在最后,一锤定音。

    神至高无上,无可匹敌,武试在女娲眼里,不过天牛斗角,但在场观众,却很在意妖王与人王间的差距。

    几百年的相处使新一代认清了与王的差距。王者无可匹敌,力智心皆立于顶点,他们无懈可击又亲如一家,挑动他们内斗,比杀他们还难。

    所谓的国家不过是王的过家家,不过世事无常,如果四国刀兵相向,如果人与妖的矛盾无法调和,他们也要做出抉择。到时候,今日胜负便是未来结果,毕竟数量不及质量,神可灭世,王可灭国。

    第一场武试开始。

    武痴白起,秦国左将,执剑而生,仗剑而死,五百年来,逢战必至。

    灵器干将莫邪,剑名干将主杀伐,剑身似琥珀,司金之权能,鞘为莫邪司守护,色如翠金玉,掌木之命力。

    他的对手是烛九阴,九阴善金火,锻得九灵剑,灵器重剑破军,是一人高的鱼型重剑,内有八剑,分掌五行三象力。

    金之无量剑,九剑之首,收于剑柄,无形剑气,斩浪破云。

    木之指尘剑,剑如拂尘拈于指,柔若蒹葭,出剑似疾风骤雨,避无可避。

    水之绣针剑,三指小剑,隐于雨中,见血封喉,杀人无形。

    火之双刃剑,双剑刃柄合一,动如火轮飞舞,侵略如火的主攻之剑。

    土之伞轮剑,似伞如锥的主守之剑,伞开守千钧之力,投掷可穿山而行。

    风之三尺剑,剑出如龙吟,剑过铁石飞。

    雷之十拳剑,万剑天来,鸣雷轰顶。

    光之链光剑,万丈光芒刺人眼,如蛇缠身不可松,稍有松懈入幻境,一念之差把命送。

    烛九阴将重剑插在台上,倚剑而立。

    “都说人善技而不善力,我倒觉得,妖力大长生,能学更多技艺,妖善力亦善技。人中也有杰者,善技亦善力,恰如,你我。然人力不可与妖并论,妖技却能远胜于人,然否?”

    “妖善力但人亦可匹敌,白起嘴钝,以剑答之”

    说完就拔出干将,向烛九阴飞身而去,烛九阴攥紧背后剑柄,踏出一步,发力下劈,与白起对剑相击。

    一声巨响,烛九阴纹丝不动,白起被震飞数米,虽有莫邪卸力,但此力过于霸道,一身铠甲已被震碎。

    烛九阴举剑昂天,对空挥砍,一剑挥去,七剑齐出,一时间天地变色,风雷四起。

    链光剑盘踞在空,如太阳溢目,眼不能视,又如毒蛇逐猎,待机而行。

    指尘剑佯攻,千叶万仞,触之则伤,地突竹刺,无以立足。

    风雷两剑游击,风啸雷鸣,声震四方,剑舞无形,两翼夹击。

    绣针剑阴取,引骤雨不歇,隐于水中,伺机封喉。

    伞轮剑固守,如山海劫道,千军不得近。

    双刃剑主攻,九阴善火,莫邪属木,白起唯以干将强拼,两剑相碰,火起剑鸣,热灼白起手,飘出缕缕烟,似有饭香。

    莫邪以一当四不落下风,窜巨藤擎天,缠链剑,遮天光,化护身树甲,风雷不侵,生

    繁花染雨,绣剑显现。

    白起踏步上前,伞轮剑开据守,火之双刃侧袭,只得暂避锋芒。

    白起避击侧进,劈刃躲伞,却为链剑缠足,一剑击飞绣针,又有风雷袭来,白起以蛮

    力断足,暂以玉替,又以莫邪强身,一力降十会。强夺伞剑,以砸风雷,三剑相撞,地动山摇,震退风雷,再将伞剑远投天外,直取九阴。

    烛九阴手拖重剑,以山海之力,劈砍而来,武痴不惧,手抵剑锋与之对撞,丝毫不逊于破军。

    而后白起踏碎玉足,侧身卸力,身随剑转猛回旋,弃剑提腿侧踢腹,烛九阴身随剑进,回避踢击,左手自剑柄拔出无量,挥出一缕剑气。

    电光石火间,胜负已分,那一脚踢穿胸腹,烛九阴的心脏已被击毁,如果是人的话,肯定当场暴毙,但烛九阴是妖,伤口迅速再生。

    烛九阴叉腰而立,仿若无事,另一边,白起的左臂徐徐落地,还废了一条腿,失去再战之力。

    烛九阴单手扬剑,将破军举至头顶,七剑逐一回归,又以血盈满破军中缝,烛九阴双手紧握,蓄势待发。

    这一击,以八色力为引,无量剑气为形,是烛九阴的全力,若决堤江河,沛然莫御,避可有一线生机,但武痴执拗,必会硬接。

    “以退为进实在精彩,安然无恙实属侥幸。技不如人,只好以力相搏,可我们的差距,不言而喻。

    我对七星无感,取胜也会出让,要不然,你低头,我认输?”

    大人和孩子打闹,被踢中要害颇显狼狈,但碍于大人的矜持,不会对孩子使出全力,只会亮出拳头,恐吓他们低头。

    “白起嘴钝,以剑答之”

    白起收起玉铠,莫邪重新化为剑鞘,与干将合二为一,变作两米长的斩马刀,这一招只攻不守。

    这孩子偏要死磕。

    双方都在蓄势,随后两剑齐出,唯人留在原地,不管是白起还是烛九阴,都在那一击里,倾注了自己的全力,力微的一方,会被对撞后的剑气吞没。

    两力相撞,将五行台整个掀飞,僵持了三秒,海量的剑气,夹杂着七彩的光芒,不减势头地向白起掠去。

    被白起搭救过的人,即使想舍命相救,面对海啸般的剑气也只是徒劳,他们不敢再看。

    “胜负已分”

    一道威严的声音传来,如虎啸龙吟。石灵明持枪上挑,将剑气抬至九霄,七色的剑气划破长空,如同一道彩虹。

    枪名无妄,胜之无望,妲己死后,石灵明就是毫无争议的最强。他治愈了白起和烛九阴的伤,运力重铸五行台后电光般退去。

    烛九阴提前打过招呼,所以毫无顾忌地用出全力。

    七星想要独断专行,靠的是绝对的实力,妖王自然有这个资格,人王若不展现实力,大妖难免不服。所以用三场武试,展示人力的极致。

    白起是人王中数一数二的强者,烛九阴却是妖王里最弱的一个,为了给人撑门面,做了如此安排。这样一来,那些不知天高的大妖,就能明白个中差距。因为他们根本过不了那七道飞剑,更没有见到这招的资格。

    虽败犹荣的白起,被轩辕搀扶下台,如果石灵明不出手,他会斩开那一击。

    这一战结束,白起输掉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人。

    最勤奋的人输给了最懈怠的妖,他们想让女娲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公。但女娲早已习惯了这种不公,她总是用更弱的力量迎敌,所以一次次遍体鳞伤。

    何况女娲就是要创造不公的世界。

    如果以力量为标准来分类,用比较的方式来衡量,就只有神有存在价值。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就去追寻,觉得不公就去争取,只要不放弃想法终会成为现实。唯有认命之人的会心一笑,是女娲无法忍受的卑贱。

    很久之前,女娲给过造物公平,也曾为他们遮风挡雨,只要他们的斗志昂扬不灭,女娲就会帮他们得偿所愿,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说是投降比较准确。

    那些单一的造物,有着一样的起点和类似的旅途,所有人都一样时,他们的文明就会僵化腐朽,早早消亡。

    何况,在人眼里,那叫不公,在神眼中,那是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