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星稀月明 » 第17章 林家

第17章 林家

    林家在阳城一带的知名度可谓是家喻户晓。谁都知道林家的家主不问家中任何大小事物,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家中的产业基本上都是由大房处理,除非遇到关系到整个家族命运的时候,这位家主才会发表自己的建议。

    林老先生,就是林家家主。此人以博闻多识著称,当年科举考试乡试第三,本来多少能当个大小官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到家中,再后来就是知道他成为力林家的家主。

    林家的产业颇多,他就在自家的私塾里教书育人。而他的弟子众多,经常有学子想要登门拜访,但都没有见成。林老先生是林家近年来唯一的一位读书人,读书人自认清高,不喜与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们有太多瓜葛。

    这个时代的阶级排序同样是从士、农、工、商这样的顺序排下来,虽然看不起从商的,但是从政治上并没有对商人没有太多的限制。

    林家的主要产业是卖布料的,在卖布料的同时会卖些衣服。据听闻,林家近几年想要努力和京城那边攀上关系,以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近一个月以来,林家的生意极为惨淡。原先的林家的老客户全部被那新开的短歌行卷跑了。

    这两家其实并不能构成竞争关系,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两家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这个时代的人们,由于阶级性质的存在,导致上层人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先是自己挑选布料,后找绣女做衣服。像一般的人家都和哪家的绣女产生合作关系,布料挑选出来后交由他们制作,但做出来的款式无非那几种。

    而如今,短歌行已经将这两部合成一步,那自然是直接购买现成的最为方便。

    最近林家的管事们总是光顾短歌行,对于商业有着天然直觉的子衿早就意识到竞争对手们的操作了。但子衿压根就不害怕他们会惹出什么幺蛾子。不管在哪个年代,模仿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模仿之后想要超越,似乎又变成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短歌行的品牌logo是短歌行的首字母缩写,“DGX”。英文玩意儿在这个时代除了他们两人就没有人能看得懂。

    近日,大街上开始出现了林家的服装的宣传,甚至也学短歌行开业那天,也弄了个凑多多。

    趁着活动,整个阳城的百姓都往林家的店铺里涌去。但活动只持续了一个上午后,下午就没有早上那般热闹了。

    路上到处有人议论着林家的事情。这其中当然有徐悠和子衿的推波助澜。

    后来,徐悠派了两位绣女前往林家,并让她们买几件林家正在售卖的衣服回来。林家的店长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天最大的一笔订单会是徐悠派人买的。

    那天打烊后,徐悠就把这十位绣女留下来单独的讲解这些衣服卖不出去的原因。

    正愁没反面教材,没想到竟然送上门来了。

    林家毕竟是大家族,多少还是很能折腾的。

    过几日后,林家也学起短歌行,给自己的“林氏布行”换了个名字,叫“长歌行”。

    这年头抄袭也抄的太大胆了,但又没有相关法律能够制止。

    做任何的品牌,都要学会讲故事,如果没有故事,硬编也要编出一个故事,“短歌行”也不例外。

    为何叫短歌行,总是要编一个让人相信又觉得很唯美的故事。

    没过多久,在店铺的墙壁上贴出了许多带有意境的海报。

    中国画与小楷字体的结合,让这家店铺一下子上了许多的档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一段话被分成几行写在纸上,这不管是哪位看到这段文字的人都会被这段爱情所感动。

    这徐悠和叶子衿还真的是和常人不同,往日里高调的秀恩爱,现在连自家店铺里也充满着爱情的味道。

    在海报的最下角,写着一段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现在是短歌行最需用人的时节,不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人手。

    这几句话短短一天就传遍了阳城大大小小的角落,现在全阳城的人都知道徐悠和叶子衿的爱情了。在听闻这段感情的同时,大家都在好奇,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他那么痴迷呢?

    ……

    林家。

    近日有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这让林家近几日瞬间忙碌了许多。

    林家大房林之若近日里都是府上和布行两头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贵客能让林家大房忙成这样。

    但这段日子过了几天后,林家又恢复到以往的状态,看样子是那位贵客走了。

    很奇怪的是,林家之后却没有什么心思和短歌行一争高低,据说这段时间林家正在大肆收购一些昂贵的蚕丝布料和绢丝布料,似乎阳城的蚕丝布和绢丝布料都被林家收入其中。

    子衿和徐悠二人对于他们的大肆购买的行为并没有太过担忧。但是让有着竞争的其他商家有了一丝紧迫感和危机感。

    林家大肆的购买布料对于短歌行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短歌行主要买的是成衣布料再加之以一些面料的售卖,并且他们的布料来源并不是来自阳城的布行,而是来自阳城南边的临安。根据子衿的市场定位,目前短歌行的受众都是普通老百姓,用到的布料多为棉布料为主。

    就怕,林家此举的背后和国家的命运有关系。

    受现代思想的影响,如果是为了赚国难钱真的没必要。

    北边据说又要开战了。

    两国在徐悠和子衿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刚刚打完一仗,现在时隔半年多点,又要开战。

    南辞的经济实力不如北祈,但军事实力远高于北祈。可是没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即便军事再强也难以支撑冲在前线的部队。

    联想林家近日的举动,大概是南辞想要议和。而议和的条件无非就是和亲、割地、赔偿等。

    阳城是南辞最重要的布料产出地。作为赔款用的岁布,布料必须是上乘,同时色泽也必须要出类拔萃。

    因此在阳城,每隔四年就会有一次皇商的换届争夺,而换届的主持,就是皇帝钦选的一位从京城派来的大臣。如果哪家布行当选上了皇商,那其中不知道可以捞到多少好处。

    而今年,应该就是换届之年。

    “不知道是哪位公主要被送出去了。”徐悠感慨道。

    “仗都还没打,你怎么知道会输。”子衿说道。

    “之前不是打过一仗吗,弄的民不聊生,即便要求休养生息,也没见得经济有多快的发展,现在又要开打。”

    “这些都是庙堂之人的事情,我们没必要瞎参与。”子衿说道。

    “这个皇商争夺战,我们要去吗?”徐悠问道。

    “那就看徐老板你想不想搞事情了。”子衿看向徐悠。

    “叶董事,我可不想为那皇帝打工。况且,咱们好像算不上布行吧。”

    “徐老板,在其中对那些布行弄点绊脚的事情还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当皇商。”

    “你这是打算与整个阳城的布行翻脸啊。”

    “不至于不至于,及时甩锅,然后全身而退。”

    “西市的两间大仓库,应该足够咱们折腾了。”

    “我并不打算按常理出牌。”

    “我们什么时候按常理出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