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历史的密码 » 第87章 杂志社

第87章 杂志社

    “你听我把话说完,别打岔。我的意思是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必须把啃德鸭在全大宋铺开,而且还要在辽国和金国建立商业网点。但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信息闭塞,在一个府县好操作,在一个国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各地往来的信息时间差和考察的时间差,一来一回十几年都搞不定呐!”

    “哦,是这样啊。”嘉宝也陷入沉思。

    “媒体、手机、电视、报纸、时代周刊的封面女郎迪斯科张薔。……”

    “报纸,时代周刊?”李冠三也陷入沉思,挥挥手示意他俩可以走了。

    报纸,一两张纸?日报?新闻?信息这么闭塞……时代周刊、杂志,一周一份?介绍美食、服装、艺术、绘画、诗词歌赋,在其中夹一两条新闻和实事评论,再打广告……这又何印刷呢?图案都是要雕版木刻的,活字印刷?

    这时,李冠三突然想起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想到这,赶紧叫舒宁把嘉清和林总喊来。

    李嘉清这些时日,也是为市场开发缓慢而连续开了几天的会议,研究如何快速发展连锁店的方案而发愁。

    “大郎,何事?”

    “我找到了快速打开局面的路子!”

    “哦,快说来听听!”

    “我们以啃德鸭冠名做一份《时尚周刊》,找二十名学子成立《时尚周刊》杂志社,再招聘一些刻木的工匠,要有美术功底的,再去把字体做成陶制的活字字体,之后成立小型印刷会社。招聘一些编外贫寒学子做记者和撰稿人,再制定优厚的报酬和投稿制度。还有一些绘画水平好的学子做美术编辑……”李冠三自顾自说着。

    看到李嘉清没有反应,估计还是有些懵,听不懂呗!

    继续说道:“这个时尚周刊杂志里面的内容主要以各地的奇闻异事、新闻和一些实事评论,不要涉及朝廷和朝廷敏感的政事,这部分占杂志内容的三成,再就是美食平台、时尚服饰平台、绘画和曲乐平台,这些占内容的六成,其他一成做广告,头三期全部免费发送。打通官府驿站,暂且请驿站的官差投送,给丰厚投送报酬。再则开始售卖杂志,由驿站售卖,售卖的利润全部归驿站衙门所有,我们只要保本平帐即可。”

    林总说道:“我们不挣钱?这样不会持久吧,大郎?”

    “是个办法,但不知啃德鸭推广靠杂志这个新奇的玩意……暂且不说,就算很顺利达到预期目标,那杂志社巨大的投入岂不是得不偿失?”李嘉清很疑惑这个方法。

    “三期杂志投放之后,杂志社也会盆满钵满的,因为广告费!杂志社未来挣钱不比啃德鸭差。”

    李嘉清对大郎稀奇的想法已经是有些免疫力,不会一惊一乍。但此时也大为震惊。无条件执行,这是李嘉清的智慧,眼前这个侄辈的顽童在他心目中早已是神,大事、小事全是颠覆性的。

    “好,我现在回去召集开会,今晚拿出方案。大郎,你能否预计这杂志社前期投入多少银钱?”

    “先叫财务部给你投入十万贯,方案出来后,你约一下通判大人吃个饭,我来谈合作事宜。再去看看孟先生有没有从杭州过来,来了立马通知我!”

    “知道了!”说罢,林总和嘉清匆匆离去。

    团队已经被李冠三打造成接近后世的那种工作节奏。晚上开会,会开完开始写策划报告。一项项细节被拿在台面上讨论,最后一次会议李冠三参加,感觉也没太大问题,只是提醒一下几个细节问题,便拍板定夺!

    干,马不停蹄……编辑招聘会上,贫寒学子一看,五贯月俸!这都超过县令的月俸,一个个全都疯狂起来。考试,竞聘上岗,除了笔试还有面试。李冠三也收到孟元老到了歙州的消息,立刻安排舒宁把孟元老接到新建的宅院。商定完,由孟元老担任主编社长,月俸两百贯和杂志社盈利的百分之五红利,保底五千贯,上不封顶!

    印刷社隶属杂志社的下属机构,设置一个厂长,归孟元老管理。这些事情根本无需李冠三操心,李冠三知道孟元老的能力,那《东京梦华录》能是白写的?

    ………

    宣和三年(1121年5月26日)杂志社成立第一天,全体人员聚齐。孟元老带着二十余名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和印刷社的人,在一个五进的宅院里,迎接杂志社董事会成员的到来。杂志社有两名人员成为董事会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孟元老为副董事长,再则便是一个年龄在三十左右的老童生。经过面试,随后几次促心长谈,发现这位寒门的陈坤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吸收进入董事会。

    大家在李冠三和孟元老的揭牌、剪彩仪式上,鼓掌期待着董事长李冠三的讲话,在这些寒门学子中,李冠三的传奇故事在街头巷尾、勾栏瓦肆几乎天天有人传颂。还有这啃德鸭的口味到就餐环境,以及各种营销组合手段目不暇接、层出不穷的花样,已惊天认为天人。这个杂志社是李冠三的又一大产业,众人莫不期待又一个辉煌的故事。

    书房旁边的一间小小的茶寮,将茶炉置于当中,周围设几个座位,茶具则井然有序地放在四壁橱内和案上。李冠三、嘉清、林总和孟元老在这个亲密的空间里,品茗畅谈,享受无拘无束的轻松与惬意。

    四人谈到如何把杂志发行到大宋的各个地界时,难住了。自己建立快递业务?那不是扯吗?劳民伤财,投递一份杂志要巨大的投送队伍………

    “老孟,大宋的驿站是怎么回事?这方面我不太清楚。”李冠三灵光一闪问道。

    “自唐而后,谓顿止之次为驿也。”

    “何解?”

    “哦,大宋有两种交通方式的驿馆和递铺。驿馆是专门供行人住宿的馆舍合并,仅成为接待以官员为主的公差人员往来的机构,驿馆之外还普遍设立了递铺,专门承担文书的传递任务。递铺不仅设于驿路之上,还设于不通驿路之处。”

    “哦,那这是如何管理的呢?”李冠三听到递铺兴趣大增。

    “地方驿馆的管理由地方郡守负责,定期派人巡查,递铺管理则为路级监司监察,州县长官负责,巡查使臣巡视的交通管理。共分为三级管理:路,府(州),县。驱催以知县,点检以通判,逐路以监司提举之。提举马递铺为一路最高递铺长官,巡辖马提递铺使臣分区域管理的实际管理者。”

    “懂了,那就从递铺开始打通关节和关节的要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