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帝国之雄风再起 » 第四章 大生产

第四章 大生产

    在那些烟花女子所在的欢场,吴伯让人牙子打听那些上了年纪,付不起赎身钱,老鸨准备发卖掉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女子,不要那种势利,心高气傲,轻浮,靡淫之人,相反只要人忠厚,聪慧,老实,相貌差点,年龄老点都是无所谓。

    在明代,才子,权贵都有狎玩娼妓的风流爱好,富豪之人更是喜欢购买那些艳妓玩弄,像扬州这样的繁华所在,天下闻名的扬州瘦马就是这些欢场投其所好,精心培养出来的商品!

    是的,她们都是时代的玩物,是商品,是天底下相当悲惨的人,她们基本都得不到善终,不是在狎玩中死去,就是在年老色衰,某个深院中埋骨。偶尔自赎出去,也只能悄悄寻一个偏僻之处孤老终身。但这样的机会极少,因为,明朝对人的流动控制极严,你不管到哪,都会有户甲找上你,你的来历,你的出身哪里藏得住,结局可想而知。

    最好的结局就是遁入空门,青灯一盏,经书一卷,佛前坐化!

    青楼女子从被人牙子发卖到青楼开始,会经过一个严格又仔细的剔选,相貌,智力,反应,性格差一点都过不了关,差一点的不是被二次发卖到更低一级的青楼,就是成为奴仆。一套培养程序下来,等到能为青楼挣上钱,正是二八年华,但她们的事业期极短,无它,这一行业喜新厌旧,更年轻,更漂亮的新人年年出现,不断被产业化培养出来,一个青楼女子不能在自己的事业挣上赎身的银子或被自己青睐的才子,富绅买了去,那么,很快悲惨命运就会到来。除了极红的头牌能有数年的事业期,一般二十岁左右这些女子就会被发卖到下一级更差的烟花巷成为贩夫走卒的泄欲对象。最后染上一身病死去。

    而烟柳巷里那些最好的青楼培养出的女子,无一不是有才的,无论是文采还是音律,诗画,在后世都可算是顶尖的,在培训她们的过程中,你不能快速学会新知识,新才艺,只能被淘汰,但在明代这种视女子为玩物的时代,淘汰的命运结局不言而喻!所以,即使是青楼没有利用价值的女子,其实都是红尘中的智商极高之人!

    这些没有红,但一个个即将被抛弃的女子对徐帆而言,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这苦寒之地,想请文坛大家来此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一个穷秀才在这里也是难得,这些20岁出头的女子却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而且智商在线,又被用强迫也好,用手段也罢,学得一身技艺,拿来用的好,这些都是人才。

    所以,除了招揽纤夫来当疏浚的河工外,招收足够多的这样青楼女子也是徐帆目的。

    她们再不济,也能平衡男女比例,在这里安家,多好的买卖啊。

    这样青楼女子发卖的价格也不少,至少一个人都得在200两银子上下,遇上品相上佳的,千两纹银也打不住。

    这还是在年老的价格,当红事业期这样的价格想都不用想。

    好在,这个时代,中人牙行里的人牙子行业已经是非常专业化的一种职业,从帮你挑选当作奴仆的幼童,幼女,到能看家护院的家丁,丫环!

    这些青楼女子,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牙子就能帮你挑出来。

    相对不算大户的普通小地主,这些所谓徐帆所要的优点,可能都是缺点!

    这些玩物,买不起头牌,当红娼妓的小地主,小富商买来就是狎玩的,越淫靡,越浮荡越好,玩嘛,就好这一口。

    所以,吴伯的赎买毫不费力,从扬州城开始,每个城市顶流的青楼烟花场所,轻松就赎买了近100个女子,花掉了吴伯近三万两银子,这些女子同样被吴伯雇船送到小徐庄。随船队一起来,还有人牙子帮物色的数百名年幼少男,少女和庄里要的物资。这些少男少女的要求就是健康,智慧,相貌无所谓,年幼也无所谓,十五六岁也很好!吴伯出手也大方,按小东家的要求就是尽量快速地把银子变成人和物资。等到吴伯离开时,近五万两银子花的光光。与人牙子约定了长期购买男女条款后,轻身向南京而去。

    而吴伯同样的手法在泰州,在南京,在镇江,在苏州,在无锡,在杭州等地花了一个月时间,成功把近千斤味极鲜给消化掉。小东家指定的商品也在江南这数处极繁华之地陆续采买发运到小徐庄。

    各地的掌柜在小东家面试后,除极个别给打发回去,绝大多数都被录用,这时代牙行看人还是很准的。

    虽然暂时还没有这么多的店铺,但日后需要开设的商铺还有很多,人才是需要提前储备。前世徐帆就是中型以上大企业的老总看人识人自有一套,现世在金丹的影响下,能影响和看出绝大多数人的忠奸,加上此时做中人这一行的,对信誉极其看重,各掌柜也是重诚信,大家都是累世传下来的吃饭本事和信誉,自然是忠于东家,勤于公事。

    留下来的掌柜有30多个,被小东家和那些数百纤夫一样,给集中团建了,在这里,小东家给他们上了浓浓的七天心灵鸡汤、公司远景、细化工作流程、报表培训,最后从培训中挑选出来最优秀的6人分派到南京,扬州这样暂时能运力覆盖到的一,二线繁华城市,随身携带一定金额银票外还有一月前刚上岗培训的信鸽,每人领二只和一个专职伙计,用作平时的沟通。

    这些掌柜将肩负将物色好的店铺在短时间开张营业,并开始采购和发卖南北货,同时作为日常联络与采办的窗口,日常与各大酒楼,各城市的名门贵族采办、高消费的烟花青楼联系,以便于及时销售南北货品和味极鲜。在味极鲜这独一份的宝贝帮助下,自家采购南北货在高端酒楼与消费场所有优先采购权,数月后就会出栏的大鹅,香酥的烤鸭,没有臊味的猪肉,鲜嫩的羊肉都会是高档酒楼等这些消费场所不可或缺的商品,而这些产品要想成功推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小徐庄附近开展轰轰烈烈的在生产运动。

    原因无它,这范公堤外的数十公里范围直到海边是没有海堤的,明初期虽重修八百里海堤,但那是保护熟田的,是以范公堤为基础再修的!

    小徐庄只是在这里的一块地势稍高,被土堰围住的一个不大的庄子,暂时庄外没被淹只是老天暂时没有发威,进入七八月后,台风就会增多,虽然历史上台风常常刮着边过去,但,浙江那一带都是山地,海水倒灌的少,而这里都是沙地,涨潮再加大浪大风,海水就会漫过来,如果再是天文大潮,超强台风,再来个暴雨,那就是妥妥的灾难。

    所以,小徐庄最需要的不是那些青楼女子,而是身强力壮的男子,大量的男子,这些男子必须能吃苦,肯干活,以最快的速度,在这附近再建更大的围堰,或者直接建成新的海堤!

    雨水不能及时通过水系排入大海也是这个时代的灾难级问题,这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力去疏浚河道,开挖新的水路,把农田的雨水既能控制住不白白流走,又能在需要疏通时快速排走。

    这些问题,在透支了味极鲜半年收入,近五十万两银子面前,一切都没有问题。从吴伯出发开始,陆续就有想当河工的纤夫,码头挑夫过来,十数日就有了四五百人之多,小东家微笑以应,随意一望,就定下主次,每20人为一个小队,60人为一个分队,3个分队为一个大队,3个大队为一村,等人再多,再细化。这些队长,分队长自然都有一些过人能力,徐帆一眼看出,指定负责,然后分派砍树作桩,割芦苇为帐,在庄子里很快就沿主屋有序开沟,平整场地搭建窝棚,这些简易窝棚只要能防住雨水,在这七月的夏季,倒也不怕冻死,而粮食附近就能采购,每日运盐河里船只都可以帮助采买过来。而数里外的新找的粘土场也开始堆高,准备建砖窑!

    等到那些帐房,女子,孩童,青年陆续到来时,各生产队已经有2000人之多,这个时候,小东家人手就开始充足起来,身边不再是常身伴身,就怕自己一不小死掉的老妈子吴氏了。而是由徐帆指定了10个年青女子作为自己的秘书兼生活助理。

    而护卫则在陆续到来的2000青壮中挑选了反应敏捷,骨架粗大,健壮青年,挑选了300人。其中常伴自己身边10人,兼作日常各种杂事。这些人开始按徐帆的要求,施以更多肉食,加强身体恢复,等身体恢复后,就开始进行防卫训练,此时初建,也只能人手一根齐眉棍当作武器以维护庄子的秩序!

    这样,一转眼,半月不到,纷乱间,像变戏法似的,小徐庄一转眼由10来户,不到百人的小庄子变成了一座拥有近3000人的大庄,每日人声鼎沸,但在10个秘书不断把徐帆命令传下去的过程中,各种规矩也规范了下去:不得随地大,小便,绝对不允许喝生水,青壮人手一只装着凉开水的可以背到身上的水葫芦!处处到也井然有序,一切尚在控制当中。

    庄里,公共厕所有了,澡堂有了,教室有了,食堂有了,女人,帐房,少年幼童住的窝棚有了。庄里的水渠清了。接着在附近数个镇子采购打造的长挖锄和各种挑筐的到货,先是数十人,然后数百人,再然后数千人,按各标段,分段清淤,从小徐庄门前的运河支系开始,一路向北,把一条直通大海的细小支流加宽,加深,挖到海里去,而门前水系直通数十里外的盐场海边烧盐的河流却不在徐帆的考虑之中。无它,既不想惊动盐场的官吏。也不想浪费宝贵的人力。从自家门前小支流到大海只有十数里,代价是大,进程也不快,每天进展不到百米,但加宽加深后,既能排涝,又能让日后自己的小型海船比如说2000料以内的船只直接在庄边码头卸货,初期投入是大,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点点,一次性坚持完成,却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至于建造一个能延伸到海里的深水海港,要等自己建设到一定程度后,等水泥,钢筋等产品出来后才可以考虑。虽然对于后世而言,2000料,也就是200吨不到的吨位,随便一条内陆长江里的铁壳平底船都超过这个吨位。但在明代,2000料已经是此时明朝几乎是最大的海船了。

    而苏北贫穷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没有海港。明朝不时的禁海,倭寇,海盗的袭扰都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