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丝路之魂 » 第二百一十章民变和兵变

第二百一十章民变和兵变

    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会有一些贪婪而又非常无厌的人出现。特别是他们这一些人手中有了一点权力之后,他们这种贪婪无厌的性格就会表现得尽致淋漓。

    就算是在一些军队之中,也有这样的人存在。

    至于在这一支进行东征的队伍之中,这样的人存在的比其它的军队就更加多一些。

    因为这一次进行东征的队伍,他们领军的人物全部都是皇族之人。而队伍的那些中层的军官,几乎全部都是和这几个高层人员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要么是亲戚,要么就是朋友。

    由这样的关系而组成的军队,他们的中高层的军官们,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做到清正廉明。他们只会努力的剥削和压迫下层的军官和士兵,克扣士兵们的粮饷,中饱自己的私囊的事惰,就成为了经常性的存在,而且这样的事情是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俗话说的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更何况还是军队这种全部都是由有血性的男人组成的地方,这样的压迫只要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会被彻底的爆发出来。

    八月初二这一天,这一支冗长的队伍记过差不多三个月的行军,才堪堪抵达青州境内的河间县。原本斗志昂扬激情奋发的东征大军的士兵们,在那些中高层军官们的盘剥之下,如今都变得没精打采的样子,有的人见竟然因为没有吃饱,被饿的连走路都没有劲,整个人东倒西歪,好像随时都会要倒在地上一样。并且这样的士兵他们并不只是少数人,十万大军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这个样子。

    河间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县城,是青州地界河间府的府治所在地(今山东DZ市),东征大将军杨兴臣决定让大军在这里停留下,再休息5天,等军队养足了精神之后,再继续向北进发,兵发辽东,直扑关外。

    当天夜晚的时候,那些遭受到欺负和剥削的士兵们,已经忍无可忍,联合推举在士兵中比较有威望的一个卫长高士达为头领,带领着这些士兵的向这一次东征的大将军杨兴臣讨要说法。

    杨兴臣虽然是这一次的东征大将军,但是他本身并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军功而走上这个职位的。他其实只是大隋皇族杨姓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对于行军打仗、排兵布阵这些事情,其实他懂得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就算是勉强懂得一些,那也只是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根本就没有经受过实战的考验。至于如何处理军队之中这些繁杂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的经验。

    说白一点,这个人其实就只是一个二世祖而已,所有的屏障就只是他的家族和祖辈的余荫。

    他在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管道理,也不管对错,完全凭借自己心中的喜好,只要他心知认为这件事情该这样做,他就一定会是这样做,却不会再管其他。

    确切一点的说,因为他是出身于大隋的皇族杨姓家族之中,他觉得自己的身份尊贵,对于下层的军官和底层的士兵所遭受到的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让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低贱呢?军饷和军粮被他们的上层克扣了一点。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当是这些低贱的底层人员孝敬给他们的上级罢了。

    更何况那些中高层的军官,几乎全部都和自己以及兄弟侄儿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副将杨兴民和他同辈,比他年龄小1岁,是他自己的堂弟。另外一个副将杨义来,在族中是属于他的子侄这一个辈份。)他们那些人在这一支十万人东征的大军之中,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亲信和自己的班底。要让他为了那些下层的军官和底层的士兵而去处罚自己的亲信手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高士达带领这些士兵讨要说法,不但没有得到杨兴臣给他们的答复,反而被他怒骂责怪了一番,并且每个人打了20军棍,以示惩戒。

    就这样,本身就已经饿的头昏的高士达和这些士兵们,在遭受了惩罚之后,就有几个士兵被送回到营房没有经过多久的时间,就彻底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两腿一顿,魂归天国。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没有在战场之上壮烈的殉国,而是憋屈的是在自己人的手中。

    高士达和那些现在仍然活着的受过惩罚的士兵们,他们不但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反而受到了如此的侮辱性质的惩罚,每一个人的心中实在是感到无比的憋屈,也非常的愤怒,他们真的是咽不下这一口恶气。

    可是怎么办?形势比人强。那些人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自己等人只是底层的小喽啰,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斗。

    但是,当一个人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已经是无需再忍之时。

    通过两天时间的休养,武者出身的高士达的身体稍微恢复了一点,他就秘密召集起了那一些同样是被军队中的中高层军官们欺负过,也被盘剥过的那些下层的军官,以及底层的士兵代表们,准备发动军事哗变。

    他们要兵谏杨兴臣,要为自己这些人讨回公道,希望从今天以后不再遭受他们那些人的盘剥。

    大业13年八月初六晚上子时正,自文帝杨坚建立起大隋以来,第一次军队的哗变正式发生。

    在对高句丽进行第三次东征的大军的临时驻圠地,青州地界的河间府河间县的兵营之中,由下层的军官,一个军中的卫长高士达为首领,率领着5万东征军队的士兵,正式打出了反对大隋的旗号,杀向营地之中已经休息的东征大军的中高层军官,以及他们的拥护的士兵和亲信。

    震天的喊杀之声瞬间就充斥了整个夜晚,刀光剑影在上弦月的映照之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辉;呼啸腾空的箭矢,带着一簇簇的寒光,飞向仍然处在酣睡中的营房帐篷之中;间或夹杂在其中已经点燃的被浇上了火油的火箭,转眼之间就把整个营房的帐篷点燃,火苗呼啸而起,照亮夜空。

    一时之间火光冲天,到处都是身上着了火以后而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和呼救的人。

    杨兴臣他们三人和手下那些中高层的军官们,这个时候也已经被惊醒,他们全部都来不及整齐穿好自己的衣服,被吓得慌乱的往外跑。

    至于他们这些人的手下护卫亲兵们,也在慌乱之中抓起了武器,拼死的保护着他们这些人往外面冲。

    既然已经起兵反叛,就注定已经成为了大隋朝廷的叛贼,高士达作为他们这一群人的首领,自然就不会放任杨兴臣他们这些人逃出去。

    因为他们此时已经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们之间已经再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走。

    这就是战争,已经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战争的真谛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高士达带领着手下的士兵,以无心算有心,在杨兴臣他们这些人完全没有丝毫的防备之下,而且还是在深夜子时的时候,突然发动兵变,攻击他们的营房驻地。这让杨兴臣他们这些人措不及手,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抵抗。短短的时间,他们的人手就已经死亡了一大片。

    高士达他是武者出身,而且他修炼的也是军武之道。说实在的,他领军打仗的能力,比起这一次的东征大将军杨兴臣来说,要强上不止一个层次。他是这一次反叛的军队的首领,他深深明白领军之道,那就是要爱惜自己手下士兵的性命。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之下,他当然不会让自己手下的这些士兵去和杨兴臣的士兵硬碰硬的肉搏。

    所以,他只是命令手下的士兵,疯狂的射出手中的利矢和火箭,以远程的攻击,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虽然在这个时候,杨兴臣和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也利用弓箭朝他们回击。然而,败势已成的他们,如今的回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并没有对这些反叛的士兵造成多大的伤害。没有办法之下,他们这些人只好一边回击,一边没命往外逃。

    由一句话来形容,兵败如山倒就是现在这种情况。

    前面的人亡命的奔逃,后面的人努力的追杀。

    一时之间,尸横遍野,血流满地。

    战斗持续进行,追杀仍然在继续。到八月初七早上天光放亮的时候,这一场战斗才结束。

    无独有偶,也就是在同一天,八月初七的早上,也同样是在同一个大的地点,河间府的府城所在地,河间县的县城里面,一群无法忍受当地的官府欺压的百姓,在私盐贩子出身的窦建德的带领之下,举行了一场农民武装的民变,冲击河间的府衙以及河间县的县城。

    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后,民变的队伍就迅速聚集了15000多人,从而转变成为一场农民起义。也同样是在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后。就迅速的攻占了整个河间府以及河间县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