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丝路之魂 » 第二十三章百战纵死,侠骨留香

第二十三章百战纵死,侠骨留香

    当朱清扬他们几个进入不周空间的时候。中原的北国大地,此时正烽火连天。

    这是一场两国之间的国战。是两个种族的一次对决。

    这次对决的双方就是,作为游牧民族王者的突厥人和中原统治者隋朝。

    扬帝杨广自登基以来,就有一个宏大的心愿。那就是威扬我大隋国威,为大隋开疆拓土,成就我大隋宏图霸业。关于这一点,从杨广登基时的帝号扬帝和年号大业就不难看出。

    他也确实为这个宏愿,做了几件事情。首先,他征服了西南边陲几个不服管教的少数民族,把他们纳入大隋的统治版图之中。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其次就是大业三年和大业八年两次对高丽发阵征战。虽然这两次战争因为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初衷却是好的。如果能征服高丽,不但能扩大大隋的版图,还能够保护大隋东北边境的平安。再就是开通了从南部杭州到北部燕京的大运河。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东征高丽的后勤供给。开通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当代却利在千秋的巨大功绩。虽然修建大运河的时候,死了许多的平民百姓。但是却不可抹杀他的功绩。最后一点,他想对时常骚扰大隋边境,到处烧杀抢掠的突厥人,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用以保重大隋的安定和稳定。

    可是大隋还没有这个实力,还正在不断的储备当中。

    然而,突厥人却没有给大隋准备时的时间。

    大业九年八月初,北国大地,烽烟骤起。

    占领并盘距幽云几州大地上的东突阙可汗突利联合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组成二十五万大军。他们沿着幽云之地一直南下,剑指中原。一时之间,北国之地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血腥飘飞,凄凄惨惨。

    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长安城。

    可是如今的大隋经过两次对高丽的征战,已经不能一下子再组织起多余的人手来。一时之间,却也无法对这些告急的地方是以援手。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此时只能靠他们自己来组织有效的抵抗。

    好在涿郡通守将军郭绚此时正率军驻扎在冀州大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是所有领军将领都必须懂得的道理。所谓战机稍纵即逝,每一个将领都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出击,而不能光等朝廷的诏书指令。不然就会坐失杀敌灭敌的良机。而战时,朝廷,特别是君王,一般都是不会去特别管制在外将领的权利。让他能够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朝廷和君王也不会对将领的决定指手划脚。那是对将领的制肘,有可能会影响整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所以,当冀北各县求救信息传到石门兵营的时候,作为节制冀州各地军队的总指挥郭绚将军二话不说,立即开始点兵派将,奔赴各地阻击突厥。

    隋文帝杨坚刚刚立国一统中原的时候,全国共有九大州,四十七个郡。实行的依旧是以前的州、郡、府、县四级管理制度。开皇三年,将江南25郡,改为省、府、县的三级管理制度。设置为七个行省。这七个行省分别是巴蜀省、滇贵省、湖广省(也称荆楚或湘楚)、桂越省、江南省、江浙省和闵越省。巴蜀省即今四川重庆及部分贵州之地。滇贵省为今天云南全境及贵州大部。湖广省范围是今两湖全境。桂越是今两广之地。江南省包含今安徽江苏全境出江西北部。江浙省指今浙江全境及江西南部的地区。闵越省就是与当今FJ省。而江北二十二郡本来是划作了六个行省,但后来又撤消了,还是照旧没变。(所以,书中地名称谓就有些乱。)江南七省在唐朝时期又被改回原先的称呼。直到蒙元时期再次改为江南七省的称谓。

    即使郭绚将军反应再快,也赶不上突厥军队南下的速度。

    冀州之地很大,光冀北之地就有七十二县。郭绚将军手中冀州城卫军有十万人。这十万人又有一半多都集中在石门军营集训。剩余的城卫军责分配到各个县城,参与守卫。

    所以实际上冀北这些县城实际守卫力量,都非常的薄弱。每个县城都只有四百到五百人左右。面对出汹涌而来的突厥联军,四五百人的城卫力量,如何能够抵挡?

    八月初五,容城陷落。八月初六雄县、安新两县沦陷。八月初七高阳和曲县被毁。八月初八顺平,八月初九唐县……

    另一路,八月初六午时蔚县城破,突阙联军进逼晋阳。太原留守李渊命大将果毅将军赵成山率军火速驰援。

    八月初九,古定州城。此时的古定州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城墙外面是密密麻麻的突厥军队。里里外外整整围了七层之多。放眼望去,整支军队不下五万之众。这支军队是清一色的骑兵。这是草原民族的特色。骑兵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一般军队很难抵挡。往往步骑对阵最好结果就是用五个步兵,拼死换取一个骑兵。

    这些突厥骑兵脸上都带着残忍的笑容,在奔腾的战马之上,恶狠狠地注视着城内的守军。他们骑着战马在城外来回奔跑。就是为了给城内的守军增加压力。

    此时,城内的守军们表情肃穆的望着城外的突厥骑兵。

    肃穆表情里充满着绝望。因为他们只有仅仅五百个人的守军。五百人的军队在编制中仅仅只有两卫编制。才堪堪达到一个最小的校卫级别。

    以五百人的守军来守卫城池,对阵五万多人的攻城之战,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怎能不令人感到绝望?

    面对如此的绝境,他们虽然感到绝望,但是却并没有放弃的打算。每个人的眼神无比的坚定,他们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尤其是在他们的最高领导者带领下,每个人的脸孔都显得无比的坚毅。因为,他们是郭家军,是郭组将军的手下,是悍不畏死的郭家军。他们是军人的骄傲。

    他们的领导者是一个年纪仅十八岁,脸上还带有孩子气的少年。少年名叫郭守明,是通守将军郭约的侄子,而且是亲侄子。他以十八岁的年纪做到了校卫之职,而且是封号校卫。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坐上来的,并没有依靠自己的叔叔一点。他这些职位完全是在对阵突厥人的大小战斗中,凭借着军功一点一点升上来的。因为军功,两个月前他被封为郑成校卫。

    军人都崇拜强者。他麾下的士兵都无比崇拜,对他敬慕有加。尽管他的年纪很小,但这并没有影响。

    望着城外来回奔驰的突厥骑兵,郑成校卫郭守明稚嫩的面容无比的刚毅,他用那变声期略显沙哑的声音大声问自己的士兵:“突厥来犯,百倍于我。弟兄们,该怎么做?”

    此时,虽只有五百人的回答。但声音震天撼地,瞬间压制着突厥骑兵的马蹄声叫喊声。五百人的暴吼声在天空中回荡。

    “战!战!战!”

    “纵使百战死,仍留侠骨香!”

    “杀敌!杀敌!杀!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