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挚友竟是汉高祖 » 第29章 该找谁过来听课呢?

第29章 该找谁过来听课呢?

    “效率者,管理学之要务也。谓于有限时间内,以最少资源完成最多工作,或达极大之产出,不可忽视其功用。”

    莫余说着说着便再度义愤填膺起来:“因此你那群部下简直都是些蛀虫,等同于躺平白领俸禄,还不如给兄弟我……”

    见莫余讲到一半又跑偏了,刘邦是哭笑不得。

    “行了行了,等你这管理学真帮上大忙,要多少俸禄都给你!”

    莫余怅然道:“这如何相同呢?其实我也不差钱,莫氏食肆赚得多着呢,主要是想享受那不劳而获白拿俸禄的感觉罢了。”

    “而即便你因管理学而多多酬谢我,那也是我应得的,味道便不对了,没有那股白嫖占便宜的美,顿时显得无趣至极。”

    刘邦:“……”

    好家伙,这还给你整出美来了,到底是哪里美了?

    反正刘邦完全不觉得这感觉有什么好享受的,毕竟他是负责发钱的,无论是谁不劳而获蛀的都是他。

    在场还有一人比刘邦更无语,那便是猫在远处默默算账的莫笑笑。

    最近因为贵宾数量增加,每人都有专属账本,因此莫笑笑的工作量也跟着史诗级增加了,休息日都得加班加点的干。

    所以一听莫余此言,莫笑笑更想翻白眼了——也不看看是谁写个章程都拖延了好几天,毫无效率者说的不正是大哥你吗?

    不过既然有朋友在场,莫笑笑当然也是很给莫余面子的,默默咽下了这句吐槽。

    “那该如何增加效率呢?”刘邦问道,可别光说问题不给解决方案啊。

    莫余说道:“这就又要从更多方面来讲了。首先是方才所提到的目标……你们城内令的目标是什么?”

    刘邦闻言刚欲开口,话到嘴边却忽然怔了怔。

    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很难明确说出一个很具体的目标。

    本来刘邦可随便套用一个官位的职权,可也仅仅是职权,是此官能够主管什么,而非此官最终需要达成什么目标。

    早年打天下时,还可喊口号有目标,可如今已然天下统一,刘邦便再无更高目标的追求,许久以来都为之烦扰。

    好不容易前些日子改制与推恩令让他重燃热血,有了将大汉打造成千古第一朝的目标,却又突遭御史台的监察报告之打击。

    何况,他总不能对莫余说出这个明显是皇帝才能有的目标吧,毕竟一介人臣纵使再有抱负,也不会有这样将大汉视为己物般的理所当然的态度。

    见刘邦愣在了原地,莫余笑道:“果不其然,你们城内令正如我所猜想般,甚至连一个很明确要实现的目标都没有。”

    虽然心知如此,可刘邦还是有点不服气道:“这你又如何能凭空看出?”

    莫余道:“光从你这城内令平日这么闲,总是有空跑来食肆找我聊天唠嗑便能看出啊。”

    刘邦:“……”

    可恶,感觉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

    莫余结束插科打诨,继续道:“你看,平时若连一个明确目标都没有,那自然效率异常底下,所以首先你需要给部下们确立一个概念——绩效。”

    “所谓绩效者,其意为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时间内所达成的成果之实际表现。绩效高低可衡量个人或组织成功与否,乃重要标准。”

    “组织必须通过制定标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估,方可以为依据,对个人进行激励、调整和优化,此对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刘邦听得有点迷糊,莫余这讲了等于没讲啊,这些字单个拎出来他都听得懂,可组合在一起便如天书般不知所谓了。

    “不是,你慢点讲……这个什么绩效,我大略明白了一些,可说来说去都是提出新词罢了,却无具体方法,究竟该如何提高绩效?”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待我慢慢讲来。”莫余笑着安抚道。

    “提高绩效,亦是一种对绩效的管理,乃是由三个相互补充的环节所构成。其中包括确定战略方向,制定年度目标,最终报告绩效水平,学问可大着呢。”

    刘邦吃了一惊,这也是一种管理?竟然还真的又绕回去连接在一起了,真是万物皆可管理啊!

    其实绩效管理说到底,就是一种系统管理工具,早在八十年代便应用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之中了。

    而在九十年代初,美国便全面在政府中推行了绩效管理制度,等到了现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开始广泛运用绩效管理。

    “再说回目标,需要简洁有力,尽量在一句话或一段话内,就将组织究竟要完成什么目标概述出来,这样方便我们将其打造为一种使命。”

    “为何我谓之为使命呢?因为只是普通的目标,难以让人有动力完成,所以应当将其深化为一种肩负的职责,一种能使人内心自发追求的目标。”

    莫余举例道:“好比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是将起义军的目标设定在了‘成为王侯将相’上,并用‘宁有种乎’深化此目标,让人们不由得认为自己也可成为王侯将相,因此产生了内心自发的追求。”

    前面刚讲完“效率”和“绩效”,又突然开始讲“使命”,一下子太多新知识涌入到刘邦的脑海内。

    但刘邦作为大汉最高的领导人和统治者,一结合自身状况,很快便能听明白了,可谓是越听越心惊!

    这其中不少部分,已然几乎是帝王驭下之道了,竟然连人心都要算计掌握……此乃帝王心术?不对,似乎略有不同,但无疑是皇帝所必学的学问啊!

    想到这里,刘邦已经完全不敢怠慢,莫余所讲的学问又新又多,仅他一人未必能全盘理解,需得寻一朝臣做备用。

    并且以朝臣的角度来理解这管理学,定然也会与他以帝皇角度来理解不同,更能够查漏补缺。

    不过……该找谁过来一起听比较好呢?

    刘邦不禁陷入到了沉思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