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 100 汉王吴襄达成秘约 总兵联合谈判李闯

100 汉王吴襄达成秘约 总兵联合谈判李闯

    朱慈炤还想装装糊涂:“北方虽然残破,但至少在南方还有半壁江山。

    都督请宽心,大明一时半会是亡不了的。”

    吴襄叹道:“殿下,末将跟您说实话吧,宁远就只几千可战之兵。

    清廷如今只是还不愿意攻下北京而已。

    黄台吉想让农民军先入北京,而其他大部分贵族还不大相信能够灭亡大明,他们只想抢一把就走。

    所以一旦陕西边军再次战败,肯定是农民军先入北京,然后清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末将这一家老小,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朱慈炤点点头:“同病相怜吧,我这一家人还不知道怎么苟活于乱世呢。”

    吴襄问道:“殿下有什么自救之道吗,还请为末将指点迷津。”

    “我就跟都督直说了吧,父皇不可能放我去就藩。

    我能做的,就是等若父皇有所什么,我就跟李自成进行谈判。

    但我现在的谈判筹码还不够。”

    吴襄一点就通:“殿下若是用得着我等,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李自成打到京师的话,也需要招降京畿、山西、宁远、山海关的诸位总兵。

    那就需要谈判。单独一个总兵跟李自成谈判,很难要到满意的价码。

    如果几个总兵全权委托我代表大家与李自成谈判,那我就能要到更好的条件。

    最低最低,也能保住所有总兵的家眷。”

    吴襄确认道:“殿下真有把握保住所有总兵的家眷?”

    朱慈炤肯定地点点头:“我十分有把握,但前提是你们几家总兵得全力捧我。

    咱们是在北京城破后,短暂地合作,共同保全家眷。

    所以那一段时间里,我们要齐心协力。

    你们背后做什么我不管,你们有什么长远打算我也不管。

    但是表面上,你们要作出一种唯我马首是瞻的样子来,哪怕是装呢,你们也得给我装出来。

    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筹码去和李自成谈。

    李自成就算攻下北京,也不能长久。等李自成败了,咱们再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吴襄闻言,非常犹疑,欲言又止。

    朱慈炤问道:“不会吧,我的要求够低了,你们难道连装都不想装啊?

    那没办法了,等李自成进了北京,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自扫门前雪吧。

    比比谁能活的久好了。”

    吴襄连连摆手:“殿下误会了,误会了。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我吴家不仅可以唯殿下马首是瞻,还可以帮您去说服其他总兵。

    但是末将不明白,殿下只说短暂合作,度过难关便各奔前程,您难道就不想让我们效忠于您吗?”

    朱慈炤作恍然大悟之状:“咳,原来都督是对此事不解啊。

    我还有好多正事要做,不想白费力气而已。

    就比如你们吴家,一旦父皇真有什么不测,京师沦陷,你们肯定要选择投靠实力最强的满清。

    更何况您的妻兄祖大寿一家不是都在满清那边嘛,我就算游说您,能改变结果吗,纯粹浪费时间而已。

    而且还会让咱们彼此都不自在,何苦呢。

    还是单纯的相互利用一下吧,到时你们帮我造势,我帮你们跟李自成谈判,从而保全家眷。

    事成之后,各奔前程。”

    吴襄闻言,更加惆怅:“其实我们吴家是忠于大明的,如果有的选择,我们是真不想投靠满清啊。

    殿下也知道,不论是黄台吉,还是祖大寿,都给犬子写了好几次劝降书信。

    犬子每次都是将书信上交给陛下,绝无半点反叛之心。”

    朱慈炤点点头:“碰上这样的乱世,大家都不容易,你们就算投了满清,我也能理解。”

    吴襄叹了口气,又问道:“敢问殿下,若您将来能够中兴大明,将如何对待祖家?”

    “你问祖大寿家?看都督是诚心与我合作,我也就坦诚相见了。

    跟您说实话吧,将来我若得势,一定会将祖家全部杀光,半个不留。”

    吴襄一愣,没想到汉王对祖大寿有如此大的恨意。

    朱慈炤解释道:“就算你们是亲戚我也要说,祖大寿那种人最可恨了。

    一个统帅、将军,他尽力和敌人作战了。最后战败了,实在没办法,投降,可以。

    我能理解,我也不会怪他。就比如洪承畴,他确实是全力去打了,指挥得也没有问题。而且他也是被朝廷里那帮烂人给坑了。

    战败后,他不想死,投降了,这没什么。

    你再看祖大寿,他投降黄台吉,投降也就投降了,他还诈降,他还复叛。

    我的天呐,要么你就别投降,以身殉国也好啊。要么投降了,你就好好跟着黄台吉,别再复叛了。

    还有,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领上兵就跑,连黄台吉的大军都不管了。

    那是朝廷的兵,他当自己是节度使了?

    还有,走私,向满清交易物资,你摸着良心说,祖大寿参与了没有?

    再者,他们一家子全投降了,这都不杀光还等什么。”

    吴襄被问得哑口无言,就算再能言善辩的人,也很难理直气壮地为叛徒说话。更何况吴襄也不是很善辩。

    朱慈炤补充道:“我对吴家没有任何恶意,但祖家的所作所为实在太恶劣了。我是真尽力了,却无论如何都忍受不了他们。”

    吴襄点点头:“那末将找机会,先去试探试探姜瓖、唐通等人的想法。”

    “去吧,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家人。我还有个问题,若是黄台吉死了,祖家打算支持谁?他们现在跟谁走的近?

    其他明军降将又是怎么想的?你们能影响到其中的一部人吗?”

    “祖家都在正黄旗,若是黄台吉死了,他们肯定要支持黄台吉的儿子。

    现在黄台吉的儿子中,年长又有能力的,也就正蓝旗旗主豪格吧。

    其他明军降将也是差不多的处境,不过涉及到皇位传承,他们怕是说不上话。

    若殿下想要,末将可以列一个明军降将的名单给您。”

    朱慈炤点点头:“那就有劳都督了。”

    两人又略聊几句,吴襄便起身告辞了。

    朱慈炤回到房中,婉玉和小桃一左一右拥了上来。

    经过一天一夜,三人的关系又前进了一大步。

    朱慈炤问道:“收拾好了吗,那咱坐车走吧?”

    田婉玉一脸倔强地回道:“谁跟您咱咱的,我们不跟您同坐一车。”

    朱慈炤有点懵:“昨天是谁哭得梨花带雨,哀求我放过。现在眼泪干了,下面的流水也止住了,就又开始嘴硬了?

    你这丫头怎么如此顽固呢,看来本大王还是没有深入到你的心灵。”

    小桃笑道:“别听姐姐瞎说,不是因为什么嘴硬。是您的祁大长史,比您还会疼女人,非要我们两个跟他夫人同坐一辆马车。

    说什么路上好有个照应,一共才几十里路,至于娇惯成这样吗。”

    朱慈炤答道:“哦,原来如此。你是不知道,这祁夫人商景兰也是个大才女。

    而且祁彪佳长得风度翩翩,商景兰有倾城国色,两人在他们家乡是真有金童玉女之称。

    祁彪佳自始至终都坚决不肯纳妾,当真令人羡艳。

    我敢说,咱们大明现在的文武官员里,要论夫妻感情,祁彪佳和商景兰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不过商景兰生孩子生太多了,这几年身体不大好,所以祁彪佳小心翼翼、兴师动众的很正常。

    把咱们王府属官的家眷照顾好,本就是你们两位王妃的职责所在。

    行,你们三个坐咱家亲王车驾去吧。我去和高必卿、杨二哥骑马引路,给你们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