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五代风华 » 第二十七章 授人以渔

第二十七章 授人以渔

    次日醒来。

    杨捷简单吃了些东西后,就直接来到酒肆二楼,吴娃儿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杨捷会来这么早!

    昨日喝的都比较开心,杨捷记得走的时候房间一片狼藉,可此刻房间却是异常整洁,不用说,肯定是吴娃儿收拾的了!

    “你早上起这么早把这里给收拾干净了?”杨捷看着吴娃儿背对着自己,出言提醒声道。

    吴娃儿听到声音,这才转过身来,她浅然一笑道:“酒肆刚刚开业,大家都有事情要忙的,这些东西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顺把手的功夫而已!”

    “收拾的挺好的!”

    “你们昨晚都喝的不少,我去给你来一杯醒酒茶吧!”吴娃儿说完话后,没有等到杨捷出言拒绝,就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杨捷不由的苦笑一下,昨天晚上的那点酒对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而已了!趁着吴娃儿下去的功夫,杨捷就拿起笔墨纸砚在宣纸上写了一串串数字、符号!

    吴娃儿下去很快就端着一碗茶上来,她看着杨捷端坐在桌前,一脸认真的书写着,等她缓步走过去看到宣纸的字迹,不由的“噗嗤”笑了起来!

    杨捷一时间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吴娃儿自知刚才的举动有些失态,她忙的解释道:“不好意思,官人,我刚才突然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情,没有忍住,所以笑出声了!”

    杨捷旋即就明白对方为什么笑了,他放下毛笔,毫不为意的说道:“想笑就笑吧,字迹这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练成的!”

    不过,吴娃儿这个时候已经恢复正常,她只是微微有些不解道:“官人出口成章,应该是自小就熟读诗书,为什么写的字迹不是很工整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跟练字一样,没个十年八年能成?”杨捷忍不住吐槽道!

    吴娃儿目光一直盯视着宣纸,杨捷见状后,这才反应过来问道:“九九乘法口诀还会背吧?”

    吴娃儿没有回答,而是从身后的木架上上拿出一个算盘,当即给杨捷表演道:“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

    吴娃儿一边说着,一边给杨捷打着算盘,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吴娃儿打算盘倒是不足为奇!

    “看来,我是捡到宝了,不过,那这样看来的话,我这里能教你的东西可不多了!”杨捷看吴娃儿算盘打的娴熟,由衷赞叹道。

    而听到这话的吴娃儿,缓缓停下手来,她甚至心里都暗骂自己:自己今天是来干什么的,不就是想多跟杨捷待在一起吗,这下可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吴娃儿立即开口道:“没有,官人,其实我也有很多东西是不懂的,需要你教的!”

    杨捷倒没有吴娃儿那么多心眼,他手指着宣纸上的东西道:“既然珠算你会,那我教你一种简单的计数符号,用于记账的话,则会事半功倍!”

    吴娃儿看着宣纸上横七竖八的东西不免有些疑然道:“就这些东西?当真可以吗?”

    杨捷拿过一张宣纸立马解释道:“娃儿,你看,这由0到9共十个计数符号组成,是阿拉伯人教会我的,所以我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它跟我们的壹、贰等是一一对应的,是不是这样写更便捷一些!”

    吴娃儿一时间内还有些不理解道:“可是我习惯了之前的,反倒是用这种还得适应,反倒是慢一些!”

    杨捷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珠算这东西,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但阿拉伯数字就不一样了,只要他会乘法口诀,算账这东西可以说是两天内就可以速成。你想,我们日后如果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酒庄,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有账房先生,普及阿拉伯数字跟算法是必须的。”

    吴娃儿因为在玉脂肪从小长大,因此,性格上素来就是你说我做。尽管她现在也不理解杨捷这般的用意,但既然教了她就好好的学!

    不过,因为刚才的缘故,所以此番杨捷在教她的时候,她就故意藏拙了,一个数字“8”她愣生生的学了一刻钟也没有学会!

    杨捷亲手握着她的手教也不行,这种情况下,杨捷不由的停了下来,无可奈何道:“我们先歇一歇吧,这东西难学吗?”

    吴娃儿有些俏皮的笑声道:“我以前在玉脂坊的时候,妈妈都会给我奖励,只要我学的快,就可以拿到奖励的!”

    吴娃儿说话的时候,吐气微兰,灵动的双眸扑闪扑闪的,脸颊间白里透红,让人忍不住想捏一下!

    杨捷很快就收回目光,他打破尴尬的笑声道:“好,你说吧,想要什么奖励才能快速的把这些数字和符号记住?”

    女人的第六感还是很敏感的,吴娃儿还是很乐意杨捷有刚才的反应的!

    她葱指般的玉手抚着下巴,若有所思道:“给我写一首诗吧,这不算为难官人吧?”

    这个要求倒是不过分,杨捷没有犹豫的就点头答应道:“行,一个时辰内,你要是全学会的话,我就给你写一首诗。”

    “一言为定!”吴娃儿满心欢喜的应了下来。

    接下来,吴娃儿就打开一张崭新的宣纸,那个阿拉伯数字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甚至刚才仅仅交了一遍的“加减乘除”运算她也给演示了一遍!

    感情,人家先前是故意藏拙的啊!

    “娃儿,你可骗我的好苦啊!”

    吴娃儿难得的俏皮一笑:“不这样,怎么能拿到官人为我做的诗呢!”

    “好,愿赌服输,你听好了!”

    时至寒冬腊月,汤阴虽未下雪可是寒意早临,杨捷看着窗外不远处池塘早已萧瑟破败久矣,再转向身后二八年华的吴娃儿,当即脱口而出道:《赠吴娃儿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