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她们绽放了我的青春 » 第三十六章 《孔雀》和《迷梦》

第三十六章 《孔雀》和《迷梦》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写出了整个上学期间被老师夸奖过的三篇作文中的两篇——《孔雀》和《迷梦》——在里面分别提到了林亭和陈钰,不过给她们改了名字,林亭改成了夏亭,陈钰改成了夏晓。

    那次的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刘雯没有直接布置作文,而是拿出一张光碟说给我们放一部电影,教室里当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可是等到她说了要根据电影的内容写篇作文,欢声笑语顿时戛然而止,变成了一片唉声叹气;她似乎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很淡定的带着点儿幸灾乐祸的笑意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给你们看电影你们还不想写作文,哪有这种好事?”听完这话我乐了,心里嘀咕说:“反正看不清电视上放的什么玩意儿,那我不看了作文也不写了,这总行了吧?”然后就心安理得的睡了两节课。

    几天后的语文课上,刘雯问我们的作文怎么都没交,很多人七嘴八舌的说没看懂,她就把电影的内容讲解了一番,然后再次提醒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了她放的电影,就要把她安排的任务完成,还威胁说这次谁敢不交作文,后果自负。

    我感觉有些纠结:写吧,自己没看电影;不写吧,万一被揪出来了怎么办?纠结到最后,决定随便写写应付一下,那真是随便写的,连标题都懒得去想,直接用的电影的名称——

    老师催着让交作文了,说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了她放的电影就要把任务给完成。我心里暗说:我没看,放电影时我睡着了。

    电影的名字是《孔雀》,我只知道这么多。听看了的人说是关于生活的,还有更多的人说看不懂。记得老师安排任务时说看后随便写篇作文,既然能随便写,那就按关于生活随便写点应付一下,算是没有白吃午餐。

    其实关于生活我是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千差万别,能想到的全想到了,诸如什么“生活就是生存、活着”,什么“生活就是生下来就得干活”之类的。我实在想不出生活有什么新的含义,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观点,唯一确知的是:我的生活只与空虚无聊挂钩。

    前几天夏晓来信问我是不是学习很忙,许久没有跟她联系了。我心里说是,学习很忙,忙的什么呢?一天七节正课少则抽出四节课来补充睡眠,多则不限,想到离高考只剩下半年时光,每天余下的时间又怎会不忙呢?该怎么做自己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做到做不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正如自己以前写的:“觉着自己最缺乏恒心,总想让自己有恒心,到了现在也只有一件事做到了有恒心:保持到现在的没有恒心。”改掉恶习的决心不知下了多少次了,恶习依旧缠身,仍然是精神上积极向上,行动上消极懒散。

    应那些看不懂《孔雀》的同学的要求,老师讲解了其中的含义,听后没有恍然大悟的“原来如此”,只是觉得茫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个结局,我的生活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想来脑中一片迷惘。

    生活也许是分段来过的,那么现阶段我的生活的主旋律便是学习,这段生活可能的结局有两个:落榜或是高中。之所以把落榜写在高中的前面,是因为我落榜的几率远比高中大。我想要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自然是高中。那该怎么做呢?自然要努力学习,认真复习,多做题,多练习,多背诵……可这些说说容易,想起来容易,下个决心也容易,做起来呢?

    老师说《孔雀》中三个人物共同的命运是都没能看到孔雀开屏,尽管他们希望看到。我也希望看到孔雀开屏,可是能看到吗?

    ——写好以后,我突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脑子里很快蹦出了一些新的念头,接着也没有去想会有什么后果,当即动笔在后面写了一句胆大包天的话。

    “刘老师,我多写了一篇,麻烦您多看一篇,多打个分儿,两篇分数加起来,这次作文的得分估计没人有我高了。”

    然后就不假思索的又写了一篇作文——

    《孔雀》的最后,三个主人公让孔雀开屏它偏不开,等人都走了它却把羽毛打开了,很有点自我欣赏的意味。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自我欣赏的一大特点就是自信,过分的自信,盲目的自信。而我的自信足以与阿Q之精神胜利法相“媲美”。进入高三后,考试首场告捷,比平时进步二十多分,有此成绩当然要自我欣赏一番,心想按这样进步下去,高考时六百分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于是信心陡然上升。让我没想到的是,问夏亭考的怎么样,听了回答后感觉像在深冬被浇了一身冷水,从外凉到了心里。她说:“肯定比你考的好。”当时一切都被冻住了,不能发出一言,事后渐渐缓过神来,这才想到了反击。

    怎么就知道“肯定比我考得好”呢?于是写信告诉她说有信心很好,但最好别盲目自信,列了两科高分给她看,其余的略去不提,之后为了再显摆一下,附上新作的一首词以表心志:

    晴雨天

    且放声高喊:青春无悔,全力为梦想而战。哪管他前路艰险,顶风迎难,再苦再累无怨。

    待到明年,将才华尽展。万马争过独木桥,我一人当先。折桂为冠,给自己加冕。

    到了第二次考试分数下来时天已经变凉了,这回是从心里凉到了身上,总分较上次下降了六十五分,各科分数争相下滑。这多少让自己清醒了点,脑子里猛然映出句话来:“觉得自己很自信,比人强时自信,比人差时还自信,仔细想想发现自己纯粹是盲目自信。”许久之前写的,早就忘记了,竟在这时候猛然想了起来,一个迷梦打碎了。

    一个迷梦的破碎居然是另一个迷梦的开始,现实的挫折让我转而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了。《十八岁的天空》里古越涛发现魏琳总爱一个人呆呆的望着天空,他很奇怪: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在看什么呢?后来另一个老师无意中给出了答案:“人在现实中受了挫折就容易陷入自己的梦幻中,以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寻得一点安慰;望着天空实际是看着自己的心灵,天空中什么也没有,风景在望天人的心里。”我心里的风景就很迷人。

    我知道自己是在逃避现实,可并不能确定自己错了。我不知道该不该走出这个迷梦,也不知道走出这个迷梦会得到什么,会不会只是又一个迷梦呢?我懒了,不愿再想太多,也不愿付出什么行动,于是索性就保持现状,在如今的迷梦中继续沉迷。

    ——写好以后,我真的把这两篇作文交了上去,虽然知道自己的做法有点儿出格,但是却没有杞人忧天的担心什么,因为对刘雯的性格有所了解,觉得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她肯定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让人没想到的是,刘雯接下来的表现有些反常,以前从来没提过哪个人写的哪篇作文比较好,那次的作文交上去没两天,还没等到作文课上,她就急不可耐的特意抽出一节课时间,把挑出来的几篇作文在班里念了一遍。

    刘雯念前三篇作文的时候,我在想陈钰写的那封信上的内容,琢磨着该去一高外面碰碰运气,所以一句话都没听清,等她点评完了才回过神来,然后就听到她说:“这三篇写的比较积极,下面念几篇比较消极的,我个人感觉其实这几篇写的还要更好一些。”接着她就念了第四篇作文,念完说:“听完这篇作文你们是不是觉得生活太无聊了、活着特没意思?下面这两篇作文写的比这一篇还要消极,他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做不到,可以说这恰恰说出了很多人目前的状态。”我心中一动:不会是在说我写的那两篇作文吧?还真是的,然后她就把那两篇作文念了出来,连中间的那句话都没有漏掉。念完之后,她说:“可能是电影的内容让大家都受到了触动,这次的作文写的好的特别多,由于时间有限,别的我就不念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一下,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说它能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也不为过;你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成绩不是很好,不过这时候千万别放弃,平时学习成绩不好、高考前拼命学习两三个月、最终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是没有,离高考还有六个多月呢,现在努力学习还为时不晚;再苦再累也就这六个多月,只有努力拼搏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才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你们自己,将来才不会后悔。”掌声雷动,很多人起哄叫好;不过我的情绪却没有明显的波动,或许是我的头脑比较清醒,很清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她刚才所说的那样: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可是我做不到。

    作文本发下来之后,我看到她给出的评语是:

    你的文笔在咱们班算是高水平了,不论哪一篇你都可以得高分。你的文章让人觉得心酸,其实,单纯凭这两篇作文,我就认为你完全有理由自信。

    2005.11.21号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