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举国飞升 » 第三十七章:科举来了

第三十七章:科举来了

    冒充犬戎使臣,这可是大事。

    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奥古特定然不是冒充的。

    国书上之所以没有王玺盖章,原因赵烨也早已知晓。

    犬戎二王子和四王子争权,犬戎王位悬而未决,犬戎王玺、王剑等一切象征着王权的宝物都在四大黄金家族的掌控下。

    目前四大黄金家族还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自然,两位王子不可能拥有这些。

    然而,赵烨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想要挫一挫奥古特的锐意和傲气。

    奥古特果然动怒。

    “想不到秦国君臣如此无礼,看来一切的交涉都是徒劳,你们就等着我犬戎的铁骑吧!”

    说完,他拂袖而去。

    白景看着殿中各人凝重的脸色,忽然问道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了。

    赵烨道:“太祖曾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邦国之间的交涉如同用兵,直来直往是不行的。”

    赵庆设阴阳怪气的道:“君上放心,老夫料定他会服软的。”

    白景道:“国舅何以如此笃定?”

    “山人自有妙计!”

    九月三十,科举正式开始。

    本次科举与八十年前白不来举行的科举大不一样。

    当初,白不来所开科举题目是定好的,考的是策论。

    那时候,秦国初创,百废待兴,亟待一批治国能臣辅弼。

    再加上当时不论是政治,还是思想,亦或是文化都没有得到完善的传播。

    科举所能囊括的人才少之又少。

    今时不同往日。

    经过八十年的发展,秦国的文化思想早已经遍地开花。

    这得益于一代贤君白羽的大力扶植教育。

    此刻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

    文举又分设明经科、明法科、明理科、明礼科和明算科五科。

    考生可在五科中任选一科考试。

    考试的方法是试策、试论、及经文大义。

    明经科考试内容的范围是《九经》、《五经》二书。

    此二书是洪荒人族的经典,流传千古。

    不过,白不来还是按照自己前世的记忆做了许多修改。

    明法科考试内容的范围是《秦法》、《民俗法》、《神洲通用法》三书。

    这一部《秦法》的内容十分浩荡,是白不来以前世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洪荒人族通法,历时三年整编出来的。

    七十年来,此法未改一字。

    明理科的考试内容范围是《三史》、《三传》、《易》、《诗》和《书》五书。

    《三史》此书中记载的是洪荒史、人族史和神洲史。

    《三传》此书中记载的是盘古传、女娲传和羲皇传。

    至于《易》、《诗》和《书》是东部神洲的通用经典。

    明礼科考试内容的范围是《三礼》、《洪荒礼》和《礼记》三书。

    最后的明算科是白不来要求加上的。

    以《九章》、《孙子》和《缀术》三书为考试范围。

    白不来在打算开科举之时就打算将前世的经验都搬过来,但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完全做到。

    这一次,正好要查清亏空,精通算术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武举就相对简单多了。

    武举分为马射、步射、平射、武器和武艺五项,将此五项的成绩汇总就是最终的成绩。

    这一日,文举和武举同时开科。

    京都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作为主考官的太师张良臣忙得晕头转向。

    因为他没有料到此次科举居然有这么多人参与。

    据统计,参加文举的考生一共有781人,参加武举的考生一共有1382人,总共有2163名考生。

    按照张良臣自己估算,考生最多千人。

    因此考试的场地此时显得太小了。

    特别是考武举的考场。

    原先规划是在王室马场和校场进行,但一千多的考生根本就容纳不下。

    张良臣将情况禀报白景。

    白景一方面高兴国人的热情,一方面又头疼场地。

    梦兰在一旁笑道:“君上,看来咱们秦人还都是有忠君爱国之心的,都愿意为君上分忧。”

    白景点头道:“没错,这就是秦人的风骨。”

    白不来对梦兰道:“如果不是羽儿诏告洪荒大秦永不和亲,使大秦重新独立,只怕这些人根本就不愿来。”

    “一个强大的国家,才会使国人得到自豪和满足感!”

    白不来提议,将部分武举的考生移到拂柳营的教武场,那里可是足足可以容纳两万人。

    反正拂柳营的两万士兵已经出发前往边关,那里还空得很。

    整整三天,浩大的科举终于落下了第一层帷幕。

    首先出来成绩的是武举。

    武举相较于文举来说,简单快捷,不像文举还要阅卷,武举的成绩是当场出的。

    1382名武举考生最终经过五项考试,合格的一共有300人。

    此次武举的标准是经过白不来亲自界定的。

    一场如此重要的考试,必定是为秦国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选拔人才的。

    要求严格也是在理的。

    武举第一条标准,武道修为必须达到二重境界。

    这第一条标准就刷掉了将近一半的考生。

    目前秦国国民的平均武道修为是一重境界,二重境界实际上不算太高。

    要知道,这批考生将来可能是军中的骨干,若修为低下,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呢?

    犬戎国的十万铁骑纵横东部神洲,靠的并不是人数。

    南疆国号称带甲之士百万,可依然屈服在犬戎的淫威之下。

    因为,两方对比的不是人数,而是军队的质量。

    南疆国百万大军,平均修为只有武道一重。

    而犬戎的十万铁骑全都是武道三重境界,更何况还都是骑兵。

    步兵与骑兵的差距,可以抵上一重武道境界。

    因此,军队的武道境界尤为重要。

    武举第二条标准就是五项考试全都要达到七分以上。

    以步射为例,每人十只箭射靶,每中一靶,且环数要在七分以上是为一分。

    这样的难度实际上不高。

    据白不来多年的战争经验来看,犬戎国的士兵,几乎每一位都是神射手。

    战场上,弓箭远程打击的威力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马射,那简直就是步兵的噩梦。

    武举第三条标准就是武艺的对决。

    每人必须要赢三场或三场以上,同境界的对决。

    作为合格的军人,光有武道境界可不行,实战那里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