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朱不退位,绝不出山扶大明 » 第四十二章 胜天一子

第四十二章 胜天一子

    第二日。

    阿炜带着标哥等人参观起来。

    一起来到家属住宅区,院落格局还是中原汉人熟悉的几进几伸,房舍样式略带了一点海南黎峒的风情在其中,但总体也还是中原的风格,且添了几分别致。

    要非说不同,则属房屋所用的材料了吧!

    地面、屋墙、花坛、荷塘,大量的应用了与码头相同的水泥材质。与木石相结合,若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炜仔已经简单介绍了标哥目之所及的东西。

    “真的就用了一年建成了?”

    这么大一个院子,放在应天,请最好的工匠,若想从无到有,起码也得三年的时间吧?

    可是,炜仔说工时一年多,就能建到这个地步,标哥猜想多半就是水泥的功劳了。

    “确切的说,是八个月。”

    炜仔答道:“花了一整年一直在规划城图、施工上下两水和城墙,第二年年初的时候才开始在城里建房。”

    八个月,汤和暗暗咂舌,一时没接话。

    而常遇春则是听出了不同。

    “这城里居然还有下水?”

    要知道,下水系统也只有应天才有。他没想到,所处极南的涯州城也有下水?

    炜仔一笑,

    “不但有下水,还有上水。”

    “上水?何为上水?”

    “就是引水入户呗。”

    阿炜说着,把标哥他们引到院子一角的一个水槽。只见一截铁管从地底无端伸出来,上有一个活门。

    炜仔略一拧动,竟有涓涓之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

    “这”

    这新鲜东西,标哥还真没见过。

    “这水是哪儿来的?”

    这个东西可是比水井方便多了。

    “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

    阿炜解释道:“在山腰建水池积蓄山泉,再用水泥管槽直通城中,最后钢管接引入户。”

    “不过,因时间有限,现在山上只建了一个续水池,供应全城还有点吃力,得省着点用。”

    标哥虽然不太懂,可是也是听的认真。阿炜一说得省着用,急忙上前把水流关上。

    许靖看着想笑,土鳖不土鳖?不就是一个自来水吗?

    倒是忘了,当初他第一次看见这管子自己往出流水的时候,比标哥可是差远了。

    差点没蹦起来!

    “标哥,随我进屋看看吧!”

    然后,太子又长见识了

    一屋子的沼气灯,标哥完全懵逼,这是神仙手段吗。

    更关键是,这个,这个。

    这个茅房就放在卧室里,他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标哥就不明白了,这茅厕放在卧室里,还能睡人吗?熏也熏死了。

    结果一看。

    呵呵,还真没味儿。

    如厕的坐桶上面连着一个水箱,箱边还垂着一根细绳,解手之后一拉细绳,自动就有水冲下,把污秽之物冲的个干干净净。

    标哥心说,还是你们涯州人会玩啊!

    这时,炜仔介绍完这个冲水马桶怎么用,也就算完成了一项大任务。不然,标哥一群人半夜起来清理五脏庙,结果不会“拉绳”,那还不真就熏死在屋里了?

    接下来,便带着标哥他们去看他们住的房间了。

    汤和没走,饶有兴致地继续研究起这个马桶来。

    到底是怎么冲下来的呢?

    弄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不经意的一抬头。

    咦?墙上又有一物勾起了汤和的好奇心。

    也是一根铁管,活门不是在一头儿,而是在中间伸手就能摸得着的地方。管子一直向上,攀到一人多高才伸出来,堵头是一个怪莫怪样儿的铜玩意儿,有点像莲蓬。

    这又是干嘛的?

    刚才女婿好像是说了,只不过汤和没在“茅房”里,没听见。

    不过没关系,汤和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可以自己研究嘛。

    搭眼一看,就明白了个大概,关键是在这个活门。

    汤和一下就找到了重点。

    这个活门和外面那个水龙头不一样,应该是左右都可以活动的。

    本国公厉害吧?不用动手,只看了几眼就知道怎么用了。

    废话,活门上都写着呢!

    用钢戳左右打着箭头儿,两边儿还写着字:一面是“冷”,一面儿是“热”。

    总之,不管怎么说吧,汤和站在莲蓬头下面,已经弄懂了这东西怎么用了。

    至于是干什么用的,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汤和缓缓把手伸向了活门儿,往“热”的方向一拧到底。

    嗷!!

    听到这一声凄厉惨叫,大伙儿还以为隔壁杀猪呢。

    本来吧,也不至于烫成这样儿,主要是刚刚炜仔给标哥等人演示的时候,放了半天了,水都放热了。

    等大伙儿赶过来的时候,只见汤和湿了一半儿从里间儿冲出来。

    髻也歪了,衣服也透了,满头满脸都是水,腾腾的冒着白气。

    噗

    炜仔差点没笑出声儿来。

    “岳丈大人,您要洗澡也得把衣裳先宽了不是?”

    汤和又羞又怒,“那是什么东西?烫煞老夫!”

    “此为淋浴,洗澡所用啊。”

    “何来热水?有专人在旁烧水不成?”

    “呃”炜仔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那是万户弄出来的淋浴,而且是冷热水可以自调的稀罕东西。

    至于为什么有热水道理很简单,可是汤和不一定懂啊!

    就是在房上做一个扁平的薄皮铜水箱,再把它涂成黑色即可。白天阳光一晒,水自然就热了,利用的是日光之能。

    而且,你别小看这个黑水箱。炜仔自己试过,要是赶在正午阳光最足的时候,晒热的水能把肉皮烫的起泡。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看着汤和那个狼狈样儿,阿炜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

    “那岳丈大人继续洗澡,小婿这就告退了!”

    “嗯。”汤和几乎是捏着鼻子答应。“去吧!”

    标哥等人笑嘻嘻的跟着阿炜来到书房。

    书房的隔窗是他特别设计的,就是整整一面墙。

    全部打开,外面的星空海岸、草木椰林,尽收眼底。

    躺在榻上,看着外面的如画美景,心里说不出的宁静安详。

    ------

    接下来让许靖他们带着常师汤和他们逛逛,阿炜拉着标哥坐在书房单聊。

    “标哥你以为,始皇帝一统六合,根基何在?”

    朱标眉头再皱,“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粮食,还有人口。”

    “粮食?”标哥瞬间抓住脉络。“你是想说,始皇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占了粮食之利?”

    “没错。”炜仔认可道。“我们不妨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过去,进而看清现在和将来。”

    标哥沉思起来,良久,方缓缓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战国之前,中原以黍为食,后产量更高的小麦传入中原,第一个收益的就是秦国的中兴之地岐山、少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镇守西戎的小国才能荡平六合,一统诸国。”

    花炜接过话头,“正是如此。”

    “从上古到商周,中原农业以‘黍’为主,养活四海之民。可是,黍米产量有限,发展至战国时期,已经趋于饱和,养活不了更多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汉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孩子。

    所以,粮食的产出,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多寡。

    夏周时期黍米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到了战国已经是极限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魏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千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标顺着阿炜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明要兴盛,就是要找到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大明要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标哥终于反应过来,花炜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花炜闻言微微拱手:“殿下高见!正是占城稻。”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千多年前。

    可惜,一是因为产量,二是因为生长周期和技术的缘故,水稻一直无法取代小麦,打破粮食对中原文明的制约。

    产量就不用说了,中原原始的稻种产量不比小麦高,而且从插秧到成熟,要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育苗期一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

    所以,水稻只在江南地区是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仍然是小麦的天下。

    直到占城稻的出现

    后世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古代越南的水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它比中原的原有水稻产量高。

    其实不然。占城稻的产量就算高,也没高到哪去,还不足以高到让华夏大暴人口的程度。

    它最大的优势也不是产量,而是成熟期。

    从下地到收割,只要三个月,有些地区甚至可以两个月就完成从种到收。

    这就太关键了。

    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种两季,像海南这种地方可以种三季。

    而且,正因为生长周期短,完美的避开了南方的梅雨、台风季节,规避灾害更加稳定。

    最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原本只能种一季小麦的情况被彻底颠覆,时间足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

    这是一个从“一”到“二”的质变!

    也是两宋为什么强敌在侧,三冗难消且天灾不断,还能凑和着过而且过的还不错,甚至混成了历史上最富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因为,它赶上好时候了。

    如果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华夏历史,那么小麦是第一个台阶,占城稻就是第二个

    标哥发现,深入的和花炜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个哥们有一种异于常人,却能发人深思的本领。

    做为大明的储君,他想过粮食的重要性,想过怎么多产粮,想过前人的经验教训会给今天带来什么启发。

    可是,他却从来没想过把粮食放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

    长叹一声:“如些说来,我辈无能啊!”

    “没有利用好占城稻,还把国家弄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花炜看着标哥,“现在有个千年一次的机会!”

    “机会?”

    “对,一个正在发生,已经到来的机会。”

    站起身来,“殿下移步说话。”

    把贾昌朝请到桌案前,取出一张大大的山河图,缓缓展开。

    标哥一搭眼,上书几个大字:大明万国疆域图。

    可是,图挺大,字也挺大,大明好像有点小啊,只在图中间画了小小的一点。

    花炜一指图上最右,几乎十数倍于大明的一大片土地。

    “殿下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海的那边不是尽头,而是另一片陆地。”

    标哥点头,“嗯,虽然只有两天,但涯州处处都是那片大陆的离奇传说。”

    “那殿下也应该知道,以前船队带回了那边的东西。”

    “你是指玉米?土豆和番薯?”

    “对。”花炜重重点头。“这几样东西,单论产量,可以把大明的粮产最少提升一倍!”

    “而且,若是实际推广开来,远不止一倍,三倍、四倍也非不可能!”

    “哦?”

    阿炜解释道:“殿下还不知道吧?玉米、土豆不但产量惊人,而且不挑地。”

    “耐汗、耐寒、耐热、耐盐碱,适应性极强,连山地、石头缝子都种得出来。”

    “标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朱标瞪圆了双眼,万没想到,那小小的试验田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的绿叶竟是如此至宝。

    “人口!”

    标哥几乎是嘶吼而出,眼中直冒绿光。

    “若是如此,天下之间,无处不可耕,无处不可种,必然户籍暴增!”

    “如今大明有户六千万,近亿人口(元时一户平均不到两个人,瞎JB编的)”

    “若能暴涨四倍,就是四亿多啊!”

    “呵呵。”

    花炜笑的极为开心,问出一个让朱标之后三天都睡不着觉的问题:

    “上一个千年之机我们并没有把握好,那么这次若是给殿下相当于四个大明的一局好棋,殿下打算”

    “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