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血晚唐 » 第十二章 义宁军

第十二章 义宁军

    不经意间,陈岩谈起了他敬仰的父母官李频,李乾祐两年前继任建州刺史,就是接了李频的班。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

    “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

    李频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永乐洲,并在渌溪亭为李频立碑。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

    陈岩的一番感叹,相当于暴露了自己的志向,他想成为像李频一样为父老乡亲谋福的唐朝建州牧,为朝廷分忧,重整建州五县的吏治和民生。

    既然陈岩吐露了心声,陈超也向他说了实话。

    “黄巢之众十万,延平军数千将士几乎被流寇摧毁殆尽,多亏了乡里土团的加入,我才能重建北面行营。”

    “可是眼下,建州城遭劫,城池虽没有焚毁,但流寇过境,难免盗贼蜂起,百姓面临财产和性命之危,当此百废待兴之际,城防任务之艰巨,可以说,与吏治旗鼓相当。”

    陈岩听了当即表示,如果需要,九龙土团一众可借给陈超,听命于延平军调遣,为城防效力,守护百姓的财产,直至根除盗贼,杜绝性命之危。

    “小兄弟,如果我的情报无误,你和我是同宗同族,都姓陈,对吧?”

    果然,陈岩早已把陈超和北面行营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

    “确实!看来九龙军的探子并不比我北营的差。”陈超承认道。

    “如此,敢问小兄弟家住何处,家中有几个兄弟?”

    “实不相瞒,我自幼是个孤儿,在军中长大,军中将士都是我的兄弟。”

    “我们既同宗同族,如果小兄弟不嫌弃,可否与我结拜为义兄弟。”

    “甚好!那我以后可就喊你陈大哥了。”

    当夜,合作达成,陈岩和陈超结为义兄弟,一同入主刺史府。

    陈岩为州刺史,管吏治民生,陈超为州团练使,管兵务城防。

    陈超和陈岩达成合作,二人互相推举,谋定建州。

    陈超推举陈岩为建州刺史,陈岩推举陈超为建州团练使。

    “这么大的一个州,刺史衙门要运转起来,不能就靠我们两个人吧?”

    在刺史府,陈超和陈岩进一步商讨道。

    建州作为九万户的上州,刺史以下的属官,主要有上佐、录事参军和判司。

    陈岩思虑再三,说道:

    “别驾、长史、司马,此三人称上佐,负责监察,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多用以优待或安置闲散官员。”

    陈超听了,拍案道:“时代变了,这些闲职暂且不需要。”

    陈岩亦觉得如此,且担心唐制有规定,凡刺史缺员时,上佐可代行州事。既如此,陈超和陈岩二人觉得,还不如保持上佐的缺员状态。

    “还有市令、文学、医学博士等,当下情况都能免则免。”陈岩又说道:

    “州刺史衙门另有录事参军一人,录事两人,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一人,又称判司,由录事参军统辖。”

    “这些确是要紧的,直接与各县对接,事不宜迟。”陈超附和道。

    入主建州刺史府后,陈岩有侯伦的辅佐下,很快就把文书发往了辖内的建安、建阳、将乐、邵武和浦城等五县,请各县有官职的人统统都来刺史府交接事务。

    可转眼几天时间过去了,只有州治之地建安县的主簿来了,其他四个县的文书有去无回,好像是石头一般沉进了大海。

    各县的长官不分大小统称令,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等。

    县丞为县令之副,县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主簿掌文书簿计。

    此外,还有七曹佐官,是应州府七曹而设,事务不多。

    陈岩不想蛮干,他想善待建州各县、各镇、每一乡、每一里的官吏。

    陈超也心知肚明,吏治民生搞不好,别说什么霸业,可能连这一州之地都不能立足。

    州、县官员都是亲民之官,一方面要负责刑狱治安,征敛赋役,另一方面要宣扬德化、劝课农桑,务知百姓之疾苦。

    各县每年造一次计帐,必须把每年征税的数目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每三年都需要重新登记一次,造籍以后上报给州和尚书省。

    要想立足一座城池,自然是靠兵力,而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就得靠粮饷,粮饷从哪里来,粮饷靠的是赋税,赋税从哪里收上来,建州的五个县,近十万户的人口。

    大唐原本实行均田制,每年年底,各县的县令都会按照户籍对治下农户的土地重新收回并授给,并且登记在户籍中。

    但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户口流亡,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失效,遂改行两税。

    自此,田赋税制从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变,实行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同时,加强商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包括关税与市税。

    偌大的一个建州,好歹是九万户的上州,赋税肯定有不少。但陈岩还是担忧眼下,就算有十万户人口,五个县恐怕还是收不上多少税。

    依他所言,长远来看,粮饷的确是以田赋为主,可是短期而言,粮饷应该以捐纳为主。

    赋税包括按田亩征收的田赋,及其他各种捐税,而其中的捐,便是民众自愿捐纳的。

    原来,陈岩早已联络上了将乐县及黄连镇、归化镇的土豪朋友,都是此前他在老家开茶馆有缘结识的,接下来还准备前往邵武、建阳等县寻觅更多的土豪。

    陈超听了陈岩关于捐纳的说法,自然有些不敢相信,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难道还有人愿意主动捐钱给官府?

    陈岩却表示,总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问土豪们愿不愿意了,若是有人不识抬举,那就强行收取保护费了。

    说来也是,如今各县都有盗贼,与其被遭贼全部抢夺,不如捐出一半给官家当保护费,以此确保另一半家财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