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血晚唐 » 第二章 单人单机

第二章 单人单机

    唐朝末年,大地满目疮痍,平民家破人亡。

    乾符三年,诏令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史训练士卒,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以备群盗。

    乾符四年,王郢攻掠望海镇、明州、台州,诏令浙东、浙西、福建各出舟师以讨之。

    乾符五年,黄巢在江北连续受挫,不得不率众南下,过长江、入江西,八月攻宣州不克,乃引兵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沿仙霞岭开拓山路七百里,进入建州浦城县。

    浦城县与浙东、江西接壤,乃是千年古城,汉朝时叫汉兴县,三国东吴时叫吴兴县,唐朝时叫唐兴县,大唐天宝元年,以其临溪筑城,改名浦城县。

    到了浦城县,黄巢十万兵马,叱咤风云,浦城县弹丸之地,一夜之间,城破。

    流寇在浦城县只是稍作休整,便开拔南下,意欲攻剽福建第二大城池,建州州城,亦即建安县县城。

    福建观察使在建州的兵力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驻防在州城,建州团练使兼领建州刺史,另一个是延平军。

    延平军军治之地延平镇,位于建安县城南一百八十里,兵力布局在建州西北面的各处关隘,延平军防御使坐镇指挥,各处关隘行营皆听其号令。

    此时正值入冬,天色迟迟未亮,晨曦的曙光久久不现,放眼望去是黑压压的一片,毫无生气,令人窒息。

    卯时三刻,陈超走出客居的房屋,来到了张宅大门口。

    整夜未眠的他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穿越而来,何去何从何以安?

    思考过后,他有了答案,打算过两天就找张家老爷辞行,离开此地。

    今生的记忆虽已缺失,但陈超已然笃定,自己是士兵、是战士,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他要回到符合自己身份的地方去,至于那个地方在哪里,他暂时无法确定。

    陈超唯一能确定的是,他需要一个强壮健硕的身躯,因此,康复体魄,迫在眉睫。

    此刻,他径直在张宅大门外,面朝晨曦的曙光,深蹲锻炼,疏通筋骨。

    只见这时,一个村妇提着一篮子脏衣服,从张宅门前路过,去往溪水边清洗。

    “早啊,早啊!”

    村妇对陈超招呼道,目光始终盯着他看,时而嘿嘿一声,露出僵硬的笑容。

    陈超以为村妇是个客气人,并不知自己诈尸的事情在这个村子里已是人尽皆知。

    虽然觉得对方那朴实的笑容有点怪异,但陈超还是回了一个浅浅的微笑,应了一声“早”!

    村妇经过后,陈超继续锻炼,深蹲一分钟,站立十秒钟,交叉进行。

    卯正一刻,又见一个村民挑着两个桶子路过。

    他正疑惑这桶子里装的是什么,恰时一阵骚味臭气熏天,逼得他深蹲破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村民见状,急忙走近,放下了桶子,嘿嘿一笑,关心道:

    “在呢,小伙子,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陈超笑道,下意识的不敢多言。

    只因两个桶子靠近后,气味更重了。

    出于礼貌,陈超没有捏住鼻子,但却悄悄屏住了呼吸。

    见对方没有离开的意思,陈超只能硬着嘴皮子,问道:

    “老伯,你提着这,这是要上哪去呢?”

    “去菜地,浇肥呢!”村民指了指不远处的菜园子。

    “挺好,纯天然,无污染。”

    陈超说着,竖起了大拇指,那可是纯天然的肥料!

    村民也回报了两个大拇指,随即挑着桶子走开了。

    不一会儿,陈超在练习高抬腿的时候,去溪水边洗衣服的村妇回来了。

    “顶好,顶好。”村妇嘿嘿笑道。

    陈超没听清对方说的是好还是早,回应道:“早?是挺早的。”

    卯正三刻,村民挑着空桶子,摇摇晃晃地也回来了。

    没有了纯天然的气味,桶子显然已经在溪水边清洗干净。

    只是桶子里装着几颗绿油油的青菜,总感觉吃起来味道会很怪。

    村民斜视陈超,上下打量了几下,随即笑道:“哟,还在呢,小伙子。”

    陈超仍然报以浅浅的微笑,心里却觉得纳闷,为何村民的目光总有些疑神疑鬼。

    他也不多想,转头继续锻炼。

    殊不知,这是永平乡水北村最后的岁月静好了。

    辰时,张霞的声音从身后的宅子里传来。

    “送饭菜去你屋里,不见人影,原来你在这呢!”

    陈超回头一看,只见张霞从宅子里走出来,喊陈超回去吃早饭。

    竟然都已经出门行动了,陈超便不在屋里自己吃饭,而是和张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吃了。

    桌上的菜当然是以素菜为主,尤其是绿油油的青菜,陈超似乎闻到了奇怪的气味。

    不知是不是下里巴人的缘故,此时此地,长幼男女围桌一起吃饭,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礼数。

    餐桌前,老爷子还没上桌,小孙子已经率先爬上椅子,淘气地偷吃了起来。

    陈超已然多次见过张家老爷,而其他诸多的张家人,多是初次见面,包括张霞的长兄张世表。

    这些天,张世表领着乡团的壮士们四处查探,从浦城县到建安县各处关口,试图打听流寇的流窜路线,以及延平军的讨贼战况。

    陈超已从张霞的口中得知一二,说到底,他们是在担心张谨和张世浚叔侄二人。

    当然了,张谨是延平军防御使,身经百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张家人对此也早有思想准备,无需多虑。

    他们主要担心的人,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张世浚,他便是张霞口中的小哥了。

    席间,并没有人说话,想来没有吃饭时说话的习惯,又或者是出于对食物的敬意。

    直到饭后,张家老爷迟迟没有离座,似乎有话要说的意思。

    最后却是张世表先开口,说道:

    “流寇攻掠浦城,势必过松源镇,直扑建州城。建州刺史弃城而去,李彦坚继任团练史,亲率州兵赶赴松源镇,叔父亲调戍兵前往,会师讨贼。”

    李彦坚原在都中神京,官拜御史中丞。流寇南下之际,诏令李彦坚返籍,为建州团练副史兼任讨贼督监。

    他原籍建州,家住松源镇,毗邻浦城县与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