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找老朱讨债,竟让我当丞相 » 第二十六章:带刘伯温去种地!

第二十六章:带刘伯温去种地!

    “能再说得具体点吗?”徐达问道。

    江南思索片刻,说道:“你到了以后,第一,先统计受灾百姓人数,第二,从各地征调粮食救济,第三,分批次向周边城市转运受灾百姓。”

    具体情况江南还不清楚,只能大体上给徐达指了个方向。

    打算基建开局的江南一下子被旱灾的事情打乱了所有计划。

    江南让徐达转告工部,他同意按之前工部文书上的规定,把水泥生意全部交给朝廷,由官方生产运营。

    等这一批青霉素研制出来以后,大批量生产推广也要暂时往后放一放,眼下最紧要的是想办法提高各地口粮产量。

    “对了,你等我一下!”

    江南回到卧室,从系统里面兑换了两袋玉米种子,将其中一袋交给徐达。

    “这个是玉米种子,这种作物不怕旱,你一并带着去,安排官府的人进行种植,逐渐推广。”

    徐达接过袋子,朝里面瞅了瞅,说道:“就这么点,而且就算现在种植下去,也于事无补呀!”

    江南正色答道:“这个本来就不是给你应急用的,但推广开来以后,可以保证明年再出现干旱时情况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徐达出了宅子,即刻点齐人马和钱粮物资,出发赶往山东。

    等徐达出了门,刘伯温悠悠从后堂走出,开口问道:

    “我不明白,你明明已经全部知道了我们的身份,为何还要让我躲着不让徐达看见?”

    “因为好玩呀,你难道不知道幕后流才是最爽的吗?”

    刘伯温:“???”

    “对了,我今天来,是想和你告辞的!”

    “告辞?”江南看向刘伯温,纳闷道:“你要去哪?”

    “我已经辞去官职了,留在应天府也没有什么用,我想不如回到老家,自此归隐!”

    江南说道:“别忘了,你已经签下了卖身契,现在你是我的人,没有我的同意,你哪也别想去!而且,你也不是什么没用的东西!”

    刘伯温“!!!”

    对方这话算是夸奖吗?

    “走吧!”江南将剩下的那袋玉米种子抗在肩上。

    “去哪?”刘伯温问道。

    “种地呀!别告诉我你不会!”

    刘伯温眉头紧皱,自己还真没种过地。

    ......

    江南带着刘伯温和几个仆人来到一块田地,蹲下身子仔细察看了一番土壤,站起来说道:“行,向阳不错,土壤也疏松肥沃,就在这里吧,开始干!”

    土地主人一脸懵逼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尤其是那个带头的少年,一看就是富家公子,此时却扛着种地的家伙式。

    什么时候有钱人也要亲自种地了?

    不对,这特么是老子的地呀!

    “喂喂喂,你们在干嘛?为什么挖我的地?”

    土地主人意识到了不对劲,朝着江南一行人吼道。

    江南放下手里的锄头,看向他问道:“这地是你的?”

    土地主人心虚的点了点头,刚才声音有点大了。

    对方这么多人,不会挨揍吧?!

    江南扔过去一袋银子,“这块地我租了,一年十两银子,这是租金,不为难你吧!”

    土地主人打开袋子,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笑得合不拢嘴。

    “不为难,不为难,我这离开,不打扰各位。”

    江南干得十分起劲,不断挥动着手里的锄头深耕深翻土地。

    可刘伯温就有点不太高兴了,从早先的十年寒窗苦读,到后来跟着朱元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封诚意伯,现在老了却一夜回到解放前,喜提农民身份,好像有种走了弯路的感觉。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别觉得委屈,谁让你欠我的钱呢?像你这样的大资产阶级,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而且你别小看了我们现在种的东西,等到收成的时候你就明白了。”

    江南一边干活一边对刘伯温说道。

    对于刘伯温来说,这个身份的转变落差太大,思想教育得及时跟上。

    本来江南想着租下上百亩的土地,直接搞一个高标准玉米种植基地,但要在系统里兑换玉米种子代价太大。

    如今之计,只有先把这块地当做试验田,等到收成的时候,再循环种植。

    ......

    另一边,朱元璋接到手下来报,刘伯温并没有离开应天府,而是跟着江南去种地了。

    这个刘伯温在耍什么花样,怎么和江南混到一起了,而且,他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吧?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赶紧命人叫来儿子朱标。

    朱标听完也是一头雾水,以刘伯温的才华能力,去种地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父皇,儿臣认为您当初就不该同意诚意伯辞官,现在他既然回来了,您为何不让他官复原职,继续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面色愠怒,“杨宪的事和他脱不了干系,咱不治他罪,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而且,民间都在传什么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搞得像大明的江山都是靠他刘伯温才打下来的一样,”

    “咱就是要让他看看,没有他刘伯温,咱也能把江山治理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他和江南在搞什么明堂?”

    朱元璋虽然嘴硬,但对刘伯温的能力,他比谁都清楚,甚至已经到了忌惮的地步了。

    朱标想了一下,答道:“我也不太明白,今日工部来报,江南已经同意将水泥的生产销售全部交由工部,按照当时所制定的分成,他是绝对犯不着去种地为生的。”

    “而且,江南给魏国公制定的赈灾方案,甚合我意,儿臣不相信,以他的才华,会甘心去种地。”

    朱元璋听完儿子朱标的话,心里更加好奇,于是对朱标说道:“这样吧,江南不知道你的身份,你先去打探一下。”

    离开皇宫的朱标,径直去往了魏国公府。

    徐妙云不是整天跟着江南吗?想必她知道些什么。

    刚到魏国公府门前,正好碰见朱棣一脸沮丧地从里面出来。

    “老四,你怎么在这里?”

    朱标开口问道。

    看见大哥朱标,朱棣神色有些慌张,支吾着答道:“我来找魏国公商量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