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逍遥游:大魔国草创录 » 第九章 风尘二友

第九章 风尘二友

    张猛、红萝自从突出重围以来,本想着寻个机会再去救师弟,后见敌军人马离开,师弟也不知所踪,就离了凤麟谷,前往山西潞州。师兄妹二人晓行夜住,将到潞州地界,却听闻此处动乱突起,全城戒严捉拿乱军。师兄妹两人只得将此事暂时搁置,听闻长安附近新建不久的大兴京繁华富庶、信息交通,便前往此处探听虚实。

    一阵鸣金开道,一队甲士拥着一员大将行经在第三横街上。却有一人,黑衣负枪,当中而立。见队伍不仅不躲避,反而丝毫没有退却的迹象。兵士大喊:“何人大胆!敢持兵器,拦截都督的仪仗!”

    “哈哈哈!”一阵笑声传来,张猛、红萝感到耳旁一阵嗡嗡,原来是马上的这个都督发出的虎啸龙吟。这都督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对黑衣人说道:“不知天高地厚,让我来会会你!”说完便提着金背大砍刀向来人走去。

    张猛一捋胡子,笑道:“这将官看来有些本事,不似别的武官那样窝囊。师妹,你看这两人谁能更胜一筹?”

    红萝答道:“黑衣男子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看来是有备而来。”

    张猛打趣道:“你该不会是见了美男,意有所属吧?”

    “连师兄你也要编排我,我这可不是胡说。枪乃兵中之王,一寸长,一寸强,对敌往往有优势。而且枪法变化多端,练到极致者,舞起枪来更是神鬼莫测。这男子功夫肯定不弱。”

    “师妹莫生气,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依我看,这将官太阳穴高鼓,身沉力猛,他带着这刀从马上跳下来,竟是不着痕迹,这份控制,拿捏得恰到好处。都督之名,恐怕实至名归。”

    正当兄妹俩讨论时,都督和黑衣男子也越来越近。突然,毫无征兆地,都督朝天吼出了一声闷雷——“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黑衣男子也是一怔。部下们赶紧上前制止,却被发了狂的都督全部掀翻在地。黑衣男子笑道:“看来你是练功走火入魔了,要怪就怪你运气不好!”说完挺枪就向都督刺去。

    张猛下意识两个飞身,帮都督架开了黑衣男子的长枪,并与其纠斗了几个回合。黑衣男子却立道:“何人拦我?莫非你也是朝廷的鹰犬?”张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觉得这样胜之不武,也许是对这名将官心存好感。踌躇间,甲士们一拥而上,黑衣人自知机会已失,便转身离去了。部下们心念都督的病情,都没有再追。

    再看那号称都督的将官,仍是发狂似的乱掀乱撞。张猛手提降魔杵,一个箭步欺身近前,封住了将官的几处穴道。那将官蓦地一瘫,随即又醒转过来。对着张猛不住夸赞道:“年轻人,好本事,好本事呐!我都督府,还没有第二个能帮我解困的人。你二人就随我回府,可愿意吗?”兄妹二人原也去不了潞州,就答应了下来,索性在都督府打探消息。

    兄妹二人自从逃出凤麟谷之后,又因为杀伤官兵,辗转流离京师一带,边躲避可能的暗杀,边打听师弟和寻访人的下落,红萝很久没有梳妆了,虽有些风尘仆仆,却难以遮掩她的绝代风华。张猛的胡子也是日见生长,显得遒劲有力。二人早有计议,有道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今入了这都督府,却也省得东躲西藏了。不过,得略做些乔装改扮才是。

    两人随将官进入府内,得知这都督原来是隋朝大名鼎鼎的大将鱼俱罗。此人算得上是隋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鱼俱罗不仅身强力猛,声若洪钟,兄妹俩再看他时,发现鱼将军的眼球里各有两个眼瞳!居然是“重瞳”!鱼俱罗不仅战功卓著,更兼武艺高强。因此,鱼俱罗虽是官府中人,在江湖中也颇有名望,人送尊号“重瞳子”。

    鱼俱罗很是赞赏二人,向二人打听出身来历。张猛二人仍在逃亡之旅,自然不能对鱼俱罗实言以告,他早料到对方会有此问,便说道:“在下张方,蒋州人氏,家里是当地一乡绅。家父家母后因故离世。”张猛自然是不能对鱼俱罗吐露真言,但太过捏造又会惹人怀疑,因此所说的话难免真假参半。说到此处,念及往事,不免唏嘘,仍旧说道,“这是舍妹,爹娘打小请得先生和武术教头,因此我们兄妹稍识之无,也略懂得些拳脚枪棒功夫。”红萝欠身答道:“小女自小体弱,寄身于道观调养,大人唤我‘红拂’即可。”

    鱼俱罗与二人寒暄过后,说道:“张兄形容伟岸,器宇轩昂,酒量一定不错,今晚陪本府多喝几杯。”

    张猛大笑:“大人好眼力,哈哈,张方定当舍命陪君子。”

    鱼俱罗略一迟疑,道:“不过,这‘方’字冲了家父的讳,我也不便直呼张兄姓名。你的胡子刚猛有力,以后我便以‘虬髯’相称如何?”

    “谢大人赐予雅号!”

    鱼俱罗看上心情十分畅快,对于刚才约战的黑衣人丝毫不以为意。他对兄妹二人说:“今日得两位相助,鱼某深感荣幸!你二人既然已离了家,便留我府中吧。老夫虚长你们二十载,而今又膝下无子,我欲认你二人做义子义女,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虬髯客、红拂两人对了一眼,红拂应允道:“谢大人抬爱,红拂以后就侍立您左右啦!”鱼俱罗哈哈笑道:“哎?还叫我大人,要改口了。”“嘻嘻,红拂见过义父大人!”虬髯客也随即相认,从此留于府中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