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后宫造大炮 » 第7章 守陵

第7章 守陵

    九月二十六,大吉,太子举行登基大典,改元永和,大赦天下,册封白戈为皇太后。

    “陛下,哀家想为先皇守陵。”新皇帝登基后第一次来到慈宁宫请安,白戈考虑了许久向新皇帝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白戈在这里还不到二十岁,实在不想终老在这监狱一般的皇宫里,趁着自己之前算是有拥立之功,新皇帝应该会承自己的情。

    “母后何必如此,朕不会忘记您的恩情,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皇帝以为白戈多想了,想要打消她的猜忌,再说自己新皇登基,前朝皇后就离宫守陵,恐有苛待先皇遗孀之名。

    “陛下,哀家昨日梦到先帝,他想让我去他的陵前陪他,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遵从他的旨意,希望陛下成全。”白戈态度诚恳,提起先帝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感情有多深呢。皇帝在一旁暗想,这太后入宫没有多长时间啊,难得她这么有情有义。

    “母后,康陵那里条件简陋,并未修建守陵的宫室,母后就是守陵也要等宫室修建好呀,不必急于一时。”成熙皇帝的康陵在南京西边的马鞍山附近,离南京较远,先皇在位期间并未太关注自己陵寝的建设,也从没想过自己的皇后会为自己守陵,目前康陵附近只有一些皇家守陵人的房舍,没有适合皇太后居住的宫殿。

    “宫室没建成,哀家结庐而居也可,就当先皇在天之灵对我的考验,哀家不是吃不了苦的人,哀家决心已定,希望陛下成全。”见白戈态度坚决,皇帝一时也不好再劝,而且白戈毕竟在袁贵妃的事情上帮过自己,如果强硬拒绝,面子上也不太好。

    “既然母后决心已定,朕一定全力支持,但今年北方一直用兵,国库和内库均有亏空,实在无力在康陵大兴土木,只能暂时委屈您了。”之前蒙元入侵北方,战事连连,几十万大军打了几个月仗,军费支出庞大,国库空虚。皇家内库本来还有一些银子,但成熙皇帝殡天时,康陵尚未完工,工部急需银钱赶工,只能由内库出钱,一来二去,内库也空了,大周王朝的财政濒临崩溃。

    “无妨,哀家也晓得国事为重,自然不会给陛下再添麻烦,宫室的事哀家自会解决,只是请陛下准许哀家行经营之事,若有所得,哀家也能自给自足,不再依赖朝廷和陛下。”眼见皇帝诉苦,白戈正中下怀,借机想要经营之权。其实白戈也可以不说,直接经营,以后皇帝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但是白戈还是光明正大的向皇帝提了出来,因为她的野心很大,提前获得皇帝的许可,以后可以省却很多麻烦。

    “是朕亏待了母后,母后自然可以经营。”皇帝并没有把白戈想要经营的事放在心上,在他眼里所谓的经营不过是派出几名太监,开几个半死不活的皇店而已,能有什么所得,无关痛痒。

    晚膳之后,新晋皇后也来请安。皇后看着二十八九岁的样子,之前在老皇帝灵前见过,但那时都是素装戴孝,不施粉黛,掩面哭泣之状,白戈并未细看。如今当面,顿感这皇后名副其实,不但容貌极美,举止也端庄,一副雍容华贵之像,可比自己更能母仪天下。

    皇后是来挽留白戈的。她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希望白戈留在宫中。皇后的口才极好,若不是白戈心有大志,不甘于做一个宫中吉祥物,也就答应了。皇后眼见劝不动白戈,只好说希望白戈能尽快回来,最后代皇帝送了白戈一万两程仪,并承诺若白戈开销不足,可以随时派人回来取用。

    白戈等待圣旨的时候,也没闲着,做起了出宫的准备工作。她并未强制慈宁宫的人全部随她出宫前往康陵,全凭自愿不强求,然后派了一个亲信太监持自己令牌前往康陵探路,做些准备。这些日子,先帝的嫔妃等宫眷、宫外的诸王妃、命妇等接连入宫请安,由劝阻白戈的,也有打探消息的。甚至白戈的母亲,通武侯的夫人也进宫了,询问去守陵是否真是白戈自己的想法,话语里满是担忧。

    原来近日京城里各衙门一直议论着两件事,都与通武侯有关。一件是通武侯向当今圣上交卸了兵权,彻底卸甲归田了。另一件就是通武侯的小女儿,当朝太后自请去给先皇守陵。坊间纷纷传闻,当今圣上过河拆桥,要整治通武侯。受此影响,通武侯府门可罗雀,侯爷郁郁寡欢。

    白戈安慰母亲“母亲回去禀告父亲,不要瞎猜忌,女儿如今是太后,父亲交卸兵权本就是应有之义,外戚掌兵是大忌。再说父亲年岁也大了,在家休养也挺好。家里是世袭的爵位,带不带兵都不影响自家的富贵。”

    “你父亲整日不开心不是因为兵权的事,这兵权早晚都要交,他早就有打算。他是担心你,当初让你入宫本就不得己,如今是担心你在宫里受了委屈。”老夫人抹着眼泪拉着白戈的手道。

    “那更没事了,让父亲不要担心,我这一切都好。去守陵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不想一直呆在宫里,圣上本不同意,是我坚持的。”白戈无奈道出缘由。

    白戈送走了半信半疑的母亲。过了几日,皇帝下了两道圣旨,先是表彰了通武侯的劳苦功高,敕封其为魏国公,世袭公爵。而后下旨通告了皇太后自请为先皇守陵的事,颇多溢美之词。一时间通武侯府,不,是魏国公府邸又门庭若市了,文武百官纷纷上门称赞太后的节义,说公爷教女有方,可为表率,甚至有人上书要为太后建一座彰节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