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该抢发论文了 » 第56章 数列

第56章 数列

    “哪有空看教程啊,现在都快期末了。枫神你申请了免听,可是期末考试你没办法免吧。”

    余枫学着孙旭斌的语气,又把这名台词说了一遍。

    之前,孙狗就用这句话骑脸余枫,等到余枫拿到免考资格,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打脸的机会。

    用你的魔法对付你,真爽啊!

    果然,孙旭斌面对余枫的阴阳怪气,一言不发,吃了个闷亏。

    只能假装什么都听不到,继续复习信导。

    可是不一会儿,孙旭斌就遇到了难题,他犹豫地望向了余枫,狠狠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还是选择向枫神虚心请教。

    我孙旭斌从来不在乎面子的问题,只会为麻辣香锅折腰!

    “话说这道题,枫神你会吗?”

    余枫停下了手中的活,略微扫了一眼,立马给出了思路。

    “这个函数是个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编程问题。

    “它的第一个函数是递归的方法,你可以手算一下,如果使用这种方法,要调用这个函数本身多少次。

    “第二个函数是个从头直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方法,如果使用这个方法,发生了多少次计算又使用了多少的空间储存中间值。

    “最后一个,就是第二种方法的进化版,是不是所有的中间值都需要?显然不是,我们每次只需要考虑最后两个数字即可。

    “关键是要理解递归的思想,以及如何计算时间与空间的复杂度。”

    孙旭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沿着余枫所说的思路,认真思考了起来。

    “原来如此。”

    不一会儿他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也了解到这个问题到底在考察哪些知识点。

    孙旭斌还蛮喜欢问余枫问题的。

    只是因为余枫一直一副很忙的样子,并不敢上前多打扰他。

    显然对方都跟自己不在一个维度上,稍微开两句金口对他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对直接抄答案这件事,孙旭斌还是比较反对的。

    就他多年当学生的经历而言,抄答案的时候有多爽,考试的时候就要流多少泪。

    所以他问问题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一劳永逸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而不是标准答案本身。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陈隆教授都没有余枫讲得清楚明白。

    在问枫神的时候,他往往会把问题掰得很细,把考察的重点、知识点讲的很清楚,尽管没有把答案喂到嘴里,顺着思路过一遍,离答案也不远了。

    在学习他设计的教案的时候,也有这种感受。

    看完一节课,他是能清楚复盘到底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在云里雾里的时候,就被一堆专有名词砸在脸上。

    话说,以枫神的本事,就算没有免考,也能吊打他们吧。

    至少信导课,肯定能甩开他不止几条街。

    说不定学院领导送的免考金牌,只是保护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尊严罢了。

    而他们,只是生在一个有枫神的时代下的凡人。

    在孙旭斌的心里,义父的身影又莫名伟岸了几分。

    虽然余枫在嘲讽孙旭斌要忙着复习,不代表他因为免考而完全放松下来。

    毕竟他自己手上的事情还有不少没有完成。

    既然场地还没有到手,陈豪松还在蒙头苦学,建组之后的规划暂且搁置不提。

    代码比赛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给他做准备,现在也没有必要着急。

    于是之前欠下的“幽灵”和“溶解”立即被余枫提上了日程。

    这一次余枫准备投的会议名为,计算机微架构会议,因为“幽灵”和“溶解”都是所谓“架构”层面的漏洞。

    这同样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的顶级会议。

    这两篇论文的书写难度也远超“锤子”论文。

    原因无它,架构层面的漏洞更加抽象,从它们二者的名字中,也可以感受到其抽象的程度。

    因此余枫花了更多精力和时间去打磨这两篇论文的书写,力求审稿人和其他读者都能读懂这两篇论文的精髓。

    令余枫头疼的不仅论文一事,还有漏洞披露的程序问题。

    做安全漏洞方向的,并不能直接公开漏洞本身,而不考虑公开以后会产生的后果。

    否则上到各国官方,下到家庭版的消费者,都有可能因为毫无防备,被黑客利用新发现的漏洞攻击。

    像“锤子”漏洞这种,大家知道DRAM的访问频率过高会发生位翻转,在内存的业界算是个常识性问题。

    可“幽灵”和“溶解”在当今时代算是两个未知的漏洞。

    因此余枫需要走必要的漏洞披露程序,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道德与法律风险。

    首先是通过朱润涛教授报告给华国官方,官方的回复很简洁明了,已阅。

    这种漏洞首先报告给官方的意义不言自明,态度大于实际意义。

    至于国内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一般是等到芯片厂商自行告知。

    得到官方许可的余枫之后,交付了一份报告给著名的芯片厂商“牙膏厂”。

    “牙膏厂”和“按摩店”的芯片几乎占据了整个商用芯片的市场,余枫在跑测试的时候,就用的是装载了“牙膏厂”芯片的服务器。

    报告的意思大概是:我发现了你们有两个漏洞,限你们一个月里赶紧修一下,修不好我也得发论文了。

    不过余枫也只是形式上催他们修一下,实际上他们哪里修的好呢?

    这种伴生于芯片发展历程的顽疾,牙膏厂一时也难以想出如何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象征性打些补丁强撑一下。

    好在虽然这两个漏洞比较强大,最大的威胁还是集中在共享与云托管环境中,做好一定的补丁和防御措施足够抵挡绝大数攻击者。

    但这并不是根治。

    后来他们屡次宣称已解决问题,也只是被专家频频打脸。

    即使在公布“幽灵”漏洞后十年,科研界还是不断发掘“幽灵”漏洞产生的变体,还有陆陆续续发表的论文,在研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本来只是走个流程的事情,可是余枫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这么久一直没有等到对方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