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十二章 保卫萝卜

第十二章 保卫萝卜

    象牙山著名人士亚历山大·刘能有句名言:

    “保护大脚是我们每一个村民的义务。”

    王多馀没有大脚可保护,只有自己的大货车、大物资、大白菜、大土豆和大萝卜要保护。

    营地和营地中的所有东西,是自己在这个蛮荒时代生存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闪失。

    这些日子,他不断地“巡视”自己的“领地”,总结出周围的地理特点。

    以货车为中心点,北面是村子,再往北就是群山;南面是一条呈东西流向的大河;东面是大片灌木丛和滩涂,间隙有些水潭和沼泽,荒凉无比;西面地势较高,他在这里发现了上古人刀耕火种留下的痕迹:一些乱七八糟的田地里正在生长着自己从未见过的植物,有些类似于小米。

    简单的说,自己所在的位置,整体是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平原。

    至于周围的物产,算是比较丰富。

    王多馀依靠自己后世的知识,已经分辨出一些,比如,树木方面,主要有樟子松、油松、白皮松、山梨树、柏树、杨树、柳树、桦树等,植草方面,则有各类苔藓、蕨类植物数不胜数,还有一些可食用的野菜、蘑菇、中药材等。

    矿产土壤方面,则有黏土、高岭石、花岗岩等。

    ……

    有意思的是,东面有一条小溪从北面山中流出,从一片地势稍高的土丘东面绕过,向东南汇入大河中。

    这条小溪就是当时他拎着一个上古草皮裙,吓得人家半死的那个地方。

    从货车营地出发,向西南走,有一处水湾,水比较深。

    王多馀觉得,未来等条件成熟后,这里可以用来造船和停泊船只。

    总的来看,周遭的地理还可以,平原较多,还临近水源,如果有机会开发起来,必然是鱼米之乡。

    再看自己的营地,发现它的“可爱”之处:只要登上高处,周围一览无余,满眼望去,只见周围全是低矮的不见炊烟的茅草屋。

    王多馀认为,人应该确实是都跑光了。

    但是,这不见得这些人还会回来。

    所以,这几日,他一直在警惕着村子的动向。

    之前在小溪边遇到的上古人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在这个时代,偷窥不犯法。

    甚至上古人来偷袭、欺骗王多馀这个老同志也不犯法。

    谁让他不请自来、从天而降,占据了人家的祖宗“祠堂”呢。

    然而,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王多馀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这天深夜,正在阁楼中熟睡的王多馀突然被易拉罐的响动警醒。

    他立刻起身,光着腚、穿着脱鞋,抄起手电筒,打开窗户。

    仔细倾听,响动停止了,他瞅准大致的方位地方,等待时机。

    不一会儿,响动声再一次响起,王多馀立即打开手电,强光刺破黑暗,照射在围墙外一处铁丝网前。

    强光照射下,王多馀看见一个披散着头、骨瘦如柴的生物正趴在地上,不住地往嘴上塞什么东西,样子极像日本电影《咒怨》中的恶鬼。

    王多馀大骇,手电差点掉在地上。

    匍匐在地上的那个不明生物也受到惊吓,强光一扫,转身就跑。

    王多馀立刻明白过来,这玩意不是什么鬼,于是立即放下手电,抄起弓箭就朝不明生物逃跑的方向射去。

    夜空中传来箭矢的呼啸,却没有传来惨叫或闷哼。

    看来这箭没有射中。

    之后,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猫头鹰的啼鸣。

    王多馀再也睡不着了,他一屁股坐在床上,用手不住地抚慰自己受到惊吓的小心肝: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一夜无眠。

    这件事给王多馀的刺激实在太大,第二天一早,他全副武装、拎着唐刀走出营门,来到昨晚那个不明生物趴着的地方。

    当他看到地上自己昨天吃剩的鸡腿骨、猪骨之后,立刻恍然大悟。

    这必然是附近饿得实在受不了的上古人冒险来到他的营地前觅食。

    至于为什么会到他这里来找吃的,王多馀仔细思考了下,觉得可能是有三个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

    第一,有可能是上古人的村子遇到了饥荒,已经没办法通过狩猎、采集等正常的途径搞到吃的了。

    第二,王多馀每天煎炒烹炸制造出来的香味吸引了上古人。

    第三,他们并非远遁不敢接近王多馀的营地,肯定一直在暗中偷窥。

    既然大概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王多馀认为,仅靠现有的竹制围墙、壕沟和几个简单的陷阱还是不够,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营地的防御措施。

    他已经不再相信目前的防御状态能够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了。

    必须、一定、反正要加强!

    他点上一根烟,爬到货车顶上盘腿而坐,沉思良久,准备考虑完成以下工作:

    首先是解决瞭望警戒问题。保证安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证安全视野,现在,自己观察四周很不方便,主要还是因为地势不够高。

    所以,他继续利用木头、竹子为建材,在阁楼旁边建造了一个瞭望塔。

    塔高八米左右,上面还接通了电线,他准备把舞台灯放在上面当探照灯用。

    然后是围墙的加固。基地的围墙是花了他很大功夫用粗壮的竹子建成的,看上去比较结实,但问题也很明显,最主要的就是不防火。

    “要是这帮草皮裙放一把火,或者是用攻城木等东西冲撞,攻进来后,自己双拳难敌众裙,就很容易交代在这里。”

    他想了想,砖石是不可能有了,目前还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好又锯了些竹子,在围墙内侧进行了加固。

    为了防止火攻,他又用泥巴在竹墙上糊了厚厚的一层防火“涂层”。

    接着是壕沟,现在的壕沟还是太浅了,必须保证人掉进去就爬不上来,宽度也得够。

    王多馀用水把壕沟浇透,用工兵锹挖了三天,手上磨了好几个泡,累得跟驴似的,终于把“护城河”挖到两米深、两米宽。

    这样一来,以上古人的平均身高,除非他们用工具或者搭人梯,否则掉进去就很难爬上来。

    王多馀嫌这还不够保险,又在“护城壕”的底部埋了无数个竹签。

    之后,他设想着上古人的进攻方式和模式,根据他们的技术水平,在竹墙的内侧又建造了一圈竹墙,这圈竹墙要比外墙高出半米,在内墙顶部搭建了栈道和箭垛,下面用粗壮的竹竿进行支撑。

    为了防止敌人爬墙,他在墙内设计了一些机关,比如用竹子和麻绳的扭力制作的反向杆子,敌人进攻时,可以不费什么力气,直接砍断绳子,竹子就可以弹出去,一旦被打中,不死也残。

    离外墙十米距离内,他在上古人可能的进攻方向上又挖了若干陷阱。

    又储备了一些石块,加紧制造了大量的竹箭。

    当然,对于最宝贵的货车,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防护。

    王多馀用竹子打造了一个“大屋子”,彻底把它包裹起来——这可是他最珍贵的财产。

    最后,王多馀改造了能够在十秒内泼水般发射的射钉枪,准备一旦最坏的情况发生,保命优先,在最后时刻突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