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墨韵璃书 » 第四章

第四章

    从《天山情》到地域类小品

    《天山情》,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小品,也是2017年带有地域特色的小品,两个小品的出现,我开始怀疑。

    怀疑作品的结构的紧凑性,节奏的快慢变化,有些不合理。

    春节晚会时间的限制太高,时间的长短规定由于太死板,发挥不出这个小品的特点与特色。

    《天山情》与《阿峰其人》两个犯了一个一样的错误,就是小品的节奏忽快忽慢,让观众看得与剧情的前进忽快忽慢,专业的评论员不会看不出来。

    他们的节奏问题解决了,会更加升华。

    地域类小品,一,必须展现出地域特色;二,情节与故事的结构的搭配,符合地域文化土壤;三,包袱的特点,节奏的掌握,特殊处理的效果。

    要求这三点,符合地域的小品的艺术呈现,地域特色不难,设计的突出重点与特色的精准把握,搭配,这个好做,只要有真实故事依托就能艺术归回到现实与本心,包袱节奏的掌握与运用,需要排练的一场场一点点改与磨合。

    地域类小品不同于普通大题材作品或者像《放心吧》的话题大型小品,地域类小品的出现与表演的难度,艺术的创作难度,相对较难。

    需要编剧、演员互相磨合,不否定《天山情》《阿峰其人》的故事,如果在一次表演所设置的时间,我会改到21分10秒~22分10秒,可以改变的节奏的快慢拉伸度,让演员的反应更慢一点,让剧情的调度更加稳定与协调,让艺术的展现更加饱满与提高。

    所以说,地域类小品只需要作品的不断打磨,时间要求的不紧不慢,演员的表演的张力与张度的拉伸适合,一个好作品不难,好作品的展现加上艺术的润色,故事的特点,人物的个性表现让一个好作品获奖,上春晚不难。

    今年近乎于完美的小品不多,只有几个,是春晚的门槛太高,老演员的作品太多,压下了许多青年演员,虽然打开了一个小口,不够解渴,全国的剧场很多不乏有好作品,全国性此剧综艺的出现不乏有好作品,他们的出现挽救了喜剧人的行业中的市场。

    不管是什么小品,演好作品,才是不愧对观众。

    奋斗正当时

    斗志,怎能在少,斗能,怎能在老?

    20岁,激情四射的年纪,怎能心如冰霜,内心统统埋藏?不过20岁的心脏!

    40岁,态度慵懒的年纪,怎能老骥伏枥,内心统统冷漠?不过40岁的轻狂!

    为事业打拼的奔忙,为爱情守护的辛劳,为金钱拼搏的战场。

    奋斗正当时!

    20岁,初升太阳,年轻,不可看轻!我是谁?我是一名工人!我是一位经理!我是一个兵!

    40岁,事业发展,老道,不可轻视!他是谁?我是一名警察!我是一位CEO!我是一个军官!

    可谓是奋斗不减当年。

    雄风依然在,英姿踏步来。

    又是正当时。

    埋藏紫极,冲破自己,敢于自己,超越自己。

    一位老人志在习武,一位拳手志在冠军;40?不止!

    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无完人,学无止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奋斗正当年。

    当年所有之事,当年所成之事,不可怠慢,明日复明日,明日又几何?正当拼其搏!

    勿忘初心,勿忘本职,勿忘父母,回归本身。

    正当时,又在犹豫迟疑?

    正当时,又在颓废人生?

    正当时,又在荒度余年?

    不可能,醒了再拼!

    成或败,过程最重要;赢或输,开心最重要!

    不虚当年!

    不实当年!

    正当少年!

    奋斗正当时,奋斗正当年!

    归乡的路

    习远乡,一位近年迈50岁的台湾侨胞,在台湾生活的他,或许已经习惯了。

    “老伴啊,今年回去不?”

    “不回去,在这住着挺好。”房莺,台湾本地人,“你是不是想他们二老了。”

    “那就给他们上柱香吧,也是那样。”

    “你可不知道,台湾这几年没有好日子。”

    “咋,你那意思过得不好?”

    “不跟你说了,说,你也不懂。”

    习远乡,是家里的老儿子,从小跟着他三伯在台湾做生意,生意越大回家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半年前父母突发心脏病下世,心中悲痛不已,一直没有在老家的土地上给二老叩头,是他的遗憾。

    “我记得,当年深圳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地方,这几年,经济发展这么平稳。”

    “平入青云。”

    “别想了,赶紧做饭。”他是做餐饮行业,店里负责归儿女管,大儿子英国留学,至今没有消息。

    老二,老三照看这家店,老三是女儿,已经嫁给了一位事业有成的经理。

    到了祭拜父母的时辰上了柱香,“妈妈,爸爸,你在那面过的好吗?”“房子怎么样了?”

    三伯在深圳也开了一家餐厅,“乡啊,今年回来吗?”三伯习家国打电话问。

    “不回去了。”“怎么不回去了。”“16年也不回去了吗?”“怎么不说话?”“喂,你还在么?”

    习远乡挂下电话,难受的说,“我想回家。”

    “家,家不在这吗?又是哪个国家打的吧。”“那是家国”“一样。”

    “你说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想回去,好好过吧。”

    习远乡呆住了,恍如一个世纪过去了。

    “我不能回去了?”他心里想。

    “2017年,可是、”

    “就算我散尽家财!也要回家。”习远乡把养老保障金都拿了出来,在房莺睡着时连夜回了深圳。

    当他回到老家时,家已经拆了,他哭了,“爸,妈我对不起你们。”

    于是他找到了三伯家,“三伯,我爸我妈的坟呢?”

    “明天吧,今天太晚了。”

    第二天,习远乡找到父母的坟,扑通一跪,“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习远乡完成了心愿,二儿子和女儿把店卖了找他来了,大儿子在国外遇到金融危机,差点破产,血本无归,狼狈的回国,看到台湾的失业者,他失望了。

    回家吧,幸福;回家吧,归途;回家吧,在外漂泊的游子!————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