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庄子意参 » 天道

天道

    满篇帝臣,尽显奴颜,庄子虽有应帝王,实言人之修行,后学应合帝王,歌颂其德,是大失也,安冠与天道?然较前者伪作略得其神,尾上斫轮有奇趣,与解牛呼应,是杂草孤芳,可以一品。

    天道者,大宗师也,其间意非知道者不可得,是以圣人立说,但为津渡。斫轮老者有心之所会不可传,是道之真意,后学学道会心于悟,得矣,此所谓:“非历事无以言也”天之造化,思之思之。

    天道

    去芜存菁,修此篇,去其奴颜,堂堂然天道也。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因其无积,是也无际,故不可寻也,惟得之者可以感之,不得者以为谣传。

    庄子与惠子出游云山,不得其往,于是惠子寻一丈人曰:“何以是津?”丈人曰:“昭峰西五里,浍水东二里即是。”惠子复曰:“敢问,昭峰、浍水。”丈人曰:“昭峰者,漆山居三者,浍水者,安江枝五流。”惠子怒曰:“怪哉老丈!何戏我哉!”丈人惊疑曰:“何出此言?子有问,吾必应,子不知方,是子之过也,何故嗔我?”庄子于旁太息曰:“道惟知者言。”

    子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