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工业仙朝 » 第22章 两场考试

第22章 两场考试

    新津府虽然有了诸葛延帮助李策整顿吏治,但新津政府和东海县,南桥县,启程县三个县。的基层办事人员缺乏,而且有一批人倚老卖老,占着职位,李策原先的想法是搜集证据到时一把撸掉。

    不过诸葛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人能力还是有的,而且自从诸葛延进入新津政府以来,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这些人也似乎有了改正自己提高自己的看法。

    这次时间定在12月22日的选拔考试,已经散发了考试内容范围和选拔方法。

    选拔大概300名政务工作人员,用以充实基层官府团队,彻底掌握这几个县的政务管理。

    同时也在同日招聘新津学院和新津工学院教师200名,包括其他的一些工作人员,争取明年春耕开启的时候两大学院开学。

    两个考场都设立在新津学院位置,经过建筑,新津学院300亩占地内起了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

    李策为教师的招聘编写了几门教材,包括《基础物理学》《基础化学》《术算基础》等,这些教材也是从图纸中找出来的。

    各种设备用具的采购也纳入新津政务采购司。

    经过两个月的修筑和改造,钢铁冶炼的量也提高到了产量的天花板,李策甩出新的图纸,正是贝塞麦炼钢法,也是以后设立新的超大规模煤钢共同体的基础。

    这次李策挑选原来建设小高炉的精工强将,亲自传授贝塞麦炼钢法高炉建设技术,规划一个年产钢铁十万吨级别的钢铁厂。

    在新津城西北部,建造大型高炉,原材料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

    矿物司找矿团队在南桥县附近找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煤矿,又掌握继续发掘启程县附近的钢铁矿。

    各种新型器具的制造也提上日程,为了明年三月份的春耕做准备。

    一个月后.....

    12月22日,

    今天是政务选拔考试和学院教师选拔考试举行的日子。

    两栋五层的楼房成为了城内外最高的建筑,这两栋楼正是连续施工了一个多月的教学楼。

    教学楼采供最新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津钢铁工坊的高炉一个月前已经可以生产螺纹钢。

    生产的螺纹钢用于浇筑房屋梁柱和楼层地板,楼房的外观内饰也是非常不错,外观根据新津当地最豪华的房子设计理念,每层楼有三十个教室,规模宏大,而且五层楼房的建筑已经超过了新津城墙的高度,见过新津学院教学楼的考生和百姓都被震撼了一下。

    这个教学楼是新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新津建筑工程队的开山之作,这个工程队是李策成立,后来转交给诸葛延负责,现在建筑工程队人数规模已经超过五百人。

    采用了现代建筑的修筑方式,钢筋,砂石,水泥,沙砖,以最快速的方法,五层大楼拔地而起,当地百姓直呼神迹。

    虽然经历很多困难,但这第一步总算是走出来了,新津学院更远的地方,大约六七里外,一个更大规模的建筑工地也逐渐显现规模,哪里是新津工业学院和新津科学院的结合体,学院面积规模超过五百亩,预留地超过2000亩。

    这个工地将是李策工业发展的真正核心。

    寒风凛冽,靠前下了一场大雪,不过这掩饰不了众多考生的热情。

    李策直接派遣了两千人的军团维护学院考场的治安,负责人是苏章加团长,可见李策对这场考试的的重视。

    城外新修的新津客栈,隶属于新津官府,占地超过三十亩,有三层楼,差不多上千个房间,这次给远处附近县镇的考生提供免费的食宿。

    考试现场人山人海,这两场选拔考试的宣传遍布新津府和隔壁的县和乡村,报名人数超过四千人,按照有人弃考的原则估计超过三千多年轻学子已经开始准备进行考试。

    李策麾下的团队的司马术也报名参加了这场考试参与教师应聘,看能否学习到一些东西。

    两场考试都分为笔试和面试阶段。

    今天是考试初试。

    卯(măo)时刚到,新津城门大开,人流汇聚到城北外的新津学院。

    各式人已经流汇聚在新津学院大门的门口,新津学院的大门高三丈,略低于城门的四丈,宽有六丈,门外有五十名士兵在维护,钢铁大门缓缓向两边开启。

    大门的牌坊除挂着一个大型牌匾,烫金大字写着新津学院四个大字。

    新津学院现在是有老师的,基本都是从新津官办书院进入,不过人数也不多就是了,多被安排在政法学院和文学院,也出面负责考场的维护。

    有钱的人,多住在城内的高档酒楼,穿着锦帽貂裘,周围有下人伺候着,出行也是豪华大马车。

    普通一些的也三五人一起拼车前往,也都自信满满。

    城外刚到的有一些消息不够灵通的,就是乘坐牛车到来,

    还有更多穷苦的,就是走路前来,远一些的三四天前出发,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新津学院的体育场就汇聚了上万人之多,送考的人员有七八千。

    这个时代,一个官方职位的吸引力很大。

    整个新津学院占地和预留地超过1500亩,一丈高两尺厚的围墙,围着这个学院,耗资巨大。

    考试的两栋教学楼仅仅是这个荒地的角落部分,巨大的可以容纳几万人的体育场,还仅仅只是圈起来的荒地罢了,胜在规模宏大。

    调来的两千人是原来在周卫东旗下的副团长苏章加,在东海县城收复战役中立了大功,升为团长。

    辰时过了一半,两个考场开始放行考试人员。

    门口的检察人员检查学子考试人员的报名表和身份证明,仔细认真,核对无误后放入考场。

    左边的教学楼是政务选拔考试的考场,右边的是教师选拔考试的考场。

    巳(sì)时一过,新津军封锁考场。

    有人超过时间的,不准放行,站立的士兵也不驱赶,只是说下次考试记得准时,有想要闹事的,就驱赶出外面。

    诸葛延是主考官,负责整个考场的有序运行,李策穿上普通巡考的衣服,来回巡考,看能否找几个好苗子。

    两场考试的上午都是考核常识,考场内没有暖气,不过除了前门,其他门窗基本上都是用纸糊着这些窗户,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安排木窗,直接用木板或者布紧闭,仍然有丝丝寒风渗入,不过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还是有点冷,李策还真发现了几个写毛笔写得非常好看,而且答题基本上都是仔细下考,答题速度非常快。

    上午的常识题其实不算特别难,但是对人能力的考验很大,题目多,知识杂,时间紧。

    考试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但整张试卷的题目就有两百道之多,而且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算术经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大多考场人员都是仔细思索才能答题,两个考场巡视下来,几千人也就几人比较出色。

    不过李策也只是简单巡考。

    上午的考试很快考完了,似乎还有考试的人员连一半题目没做完,李策不禁摇头。

    中午不允许出考场,有自己带吃食的,可以在座位上吃饭,没有带的,考场提供了简单的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