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水浒之圣水将 » 第五十九章 众虎同心入水泊 招贼纳寇清风山

第五十九章 众虎同心入水泊 招贼纳寇清风山

    一夜激战,单廷珪大胜收兵回城,当即令徐韬,关胜二人率兵打扫战场,又令沈冉,鲁智深二人率领两千人马搜捕溃兵以免惊扰百姓。

    次日清晨单廷珪刚刚在大堂坐定,就见娄小雨和公孙胜走进大堂拱手道:“哥哥,我们的伤亡和战果已经查点出来了。”

    “贤妹和先生面带笑容,看来此战战果颇丰啊。”单廷珪笑道。

    “哥哥明鉴,此战俘虏七千余人,官军主要将领皆已生擒,我军阵亡三千余人,重伤者八百余人,得军械马匹无数。”公孙胜拱手道。

    “嗯,先生要好生安顿重伤的兄弟,不可使他们无可依靠,阵亡将士好生安葬,有家人者发给抚恤金,日后家人由山寨供养。”单廷珪听罢面色凝重的说道。

    “遵命。”公孙胜也知道自己这个寨主十分善待属下当即领命刚要出门,忽得娄小雨又转身回来问道:“哥哥,那几位将领该如何处置?”

    “就请贤妹替我传令将那刘家父子和邓宗弼请上堂来,并令辛从忠在堂外侍候。”单廷珪喝了口茶然后说道。

    娄小雨点了点头转身下堂去了,不多时自有军卒将邓宗弼四人押上堂来,单廷珪见了连忙起身亲解其缚,单廷珪看了看老将刘广而后说道:“各位将军别来无恙乎?”

    老将刘广闻言怒道:“今日落在你的手里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单廷珪迈步来到刘广面前道:“刘将军想来就是江湖上人称赛雄信的刘广刘将军吧。”

    “正是某家!”刘广冷哼一声答道。

    “素闻老将军乃是累世将门之后,不知将军对如今的大宋王朝有何看法?”单廷珪面带微笑问道。

    “当今天子至圣至明又何必问?”刘广答道。

    “至圣至明吗?敢问老将军,那赵家皇帝如若真的至圣至明如何容得高俅、蔡京等奸佞当道?

    将军不见,我水泊梁山众兄弟不乏官军将领出身,我那盟兄豹子头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被那高俅老贼害得险些家破人亡,那关胜将军乃是关帝玄孙,世间上将,这些人何尝不想报效国家?

    老将军也是沂州大将,敢问将军沂州百姓如何?可能安居乐业?那皇帝老儿若真的圣明之至,这天下怎能盗贼四起?”

    “嘶……这……”刘广闻言哑口无言,又想了想自己自幼学艺本想疆场之上一刀一枪效力国家搏个出身,也不辱没祖上威风,怎料戎马半生只做了个沂州防御使。

    再想想如今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忠良难以存身,而梁山之上多时忠良之人,被逼落草其中不乏有报国之心之人。

    想到这刘广开口道:“将军若有报国之心,何不等待朝廷诏安,倒时报效国家不失封侯之位。”

    “哈哈哈,老将军说笑了,若单某有诏安之意何必立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不瞒将军单某欲成大业恨势单力孤,故此请贤父子相助,日后大功成就也做个开国功臣岂不更好?

    当然了老将军如若不愿,某这就亲自送老将军出城,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单廷珪闻言笑道。

    “这……”刘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常的神色,不知如何答对,就在这时小将军刘麒开口道:“父亲,我看单寨主说的不错如今朝廷奸臣弄权,不许忠良进身,贪官污吏荼毒天下百姓。

    如今我等又有兵败之罪,就算还朝只怕也要被奸臣所害依孩儿看不如归降梁山来的逍遥自在。”

    唉,好吧,就依你。”刘广沉默多时点了点头,单廷珪见状大喜,刘广又道:“我老了,敢请寨主准我在梁山颐养天年。”

    “哈哈,老将军老成持重我梁山泊有老将军坐镇日后苏某南北征战才可放心呐。”单廷珪闻言笑道,刘广点头答应,单廷珪就令刘家父子三人坐在一旁,又令邹渊邹润带刘广手书前往安乐村接取刘广家眷。

    单廷珪见刘家父子归降又迈步来到邓宗弼面前道:“将军,可愿同归梁山?”

    此时的邓宗弼心中矛盾不已,方才单廷珪劝说刘广之言他都听见,深感单廷珪言之有理,但自己身为朝廷大将怎能降贼。

    当然这一切逃不过单廷珪的眼睛,“将军且看那是何人?”单廷珪面带微笑的说道。

    邓宗弼闻言顺着单廷珪手指的方向一看正是自己的拜弟辛从忠,辛从忠来到邓宗弼面前躬身施礼道:“愚弟拜见兄长。”

    “贤弟然如何在此?”邓宗弼明知辛从忠如今竟然来见自己,必定是已经归降梁山但还是开口问道。

    “哥哥何必明知故问,小弟如今已然归降梁山,特来劝告哥哥同归梁山共建大业。”辛从忠笑道。

    “唉,愚兄怎能不知如今朝廷昏暗,但你我同为朝廷命官怎能归降啊?”邓宗弼叹了口气说道。

    “哥哥言之差矣,天下土地德者居之,如今赵家无道天下已乱不久必成群雄并立之势,兄长武艺高强,深通韬略怎能为这昏暗的朝廷折了性命?”辛从忠劝道。

    邓宗弼一时无言以对,辛从忠继续说道:“如今梁山势力庞大朝廷也不敢直视,苏寨主雄才大略日后必成大业,你我兄弟何不在梁山一展全身本领岂不快哉?”

    “唉,就依兄弟罢。”邓宗弼听罢点了点头。

    “哈哈,邓将军愿效力与我,梁山又多了一员上将。”单廷珪面带微笑来到邓宗弼面前手把其臂笑道。

    “小弟愿去劝降旧部军卒还望哥哥允准。”邓宗弼拱手道。

    单廷珪哪能不准,当下令刘氏父子,邓辛二将前去劝降官军人马,官军人马见主将归降也都纷纷归顺,七千俘虏降者五千余人,其余之人愿回乡为民,单廷珪就令发给路费遣散返乡。

    众人在石头城驻兵三日,单廷珪亲率大队人马返回梁山,仍令关胜驻守城池。

    回到梁山之上,单廷珪又令众人休整一日,次日山前军卒来报刘广与辛从忠邓宗弼二人的家眷已到山下,单廷珪闻言连忙亲自下山相迎,来到近前单廷珪一看在家眷之中有一女子生得如出水莲花,袅袅婷婷,单廷珪在脑中一想便知道了此人就是那荡寇志中人称女诸葛的刘慧娘。

    看罢多时,单廷珪将众人引上山去,又让田雅珠季晓宇顾大嫂扈三娘等安顿女眷,而后算算日期,中秋佳节都在征战之中,单廷珪当即下令,今夜大摆宴席一来庆祝中秋佳节,二来为新来的五将接风。

    单廷珪让刘慧娘与娄小雨和吴用再加上公孙胜同掌机密军师,扑天雕李应负责和田雅珠季晓宇掌管钱粮,神算子蒋敬负责和刘楚同管山寨账目。

    单廷珪接着又成立马军十营,翻天虎邓宗弼为统领,副将出林龙邹渊,打虎太保刘麒。

    马军十一营:病翼德辛从忠为统领,副将双刀栾廷芳,玉面子都刘麟。

    政和八年(1118)的新年就要到了。

    这天是小年夜,梁山上到处张灯结彩。梁山二位大头领,鲁智深和王进娶亲,分别娶的是李应的堂妹和扈成的堂妹。之前梁山上虽有居民,但除了晁盖一族,多是普通农户渔民,标致的少女基本没有;晁盖族中的二位适龄女子,一个被安道全娶了,另一个嫁给了阮小五。李家和扈家上山后,这点才有了改变,于是单廷珪便督促三十好几的大哥鲁智深和王进成亲。鲁智深本以自己出过家为由推挡,被单廷珪笑讽酒肉和尚还戒什么色,半劝半逼鲁智深破了色戒。

    夜深人静,喝得有点高的单廷珪又来到李清照处。李清照笑问:“别人娶亲,你喝成这样子算怎么回事啊?”

    单廷珪回道:“高兴两位兄长成亲,郁闷有的人不愿和我成亲。所以喝多了几口。”

    李清照柔声道:“我知你对我好,但我非君之良配。”单廷珪张嘴要说什么,被李清照摇头捂住嘴继续道:“别看我称你单兄廷珪兄,但其实我大你近十岁,况且又曾有婚被休。我知君志向远大,割据一方恐怕还不是你的最终目标,我若为君之妻,日后与君大业必有阻碍。”

    单廷珪喝了口茶淡淡的道:“清照,你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这些阻碍最多让我多费点力气多用点时间,不会影响我实现目标理想的,我不在乎的。”

    李清照道:“你不在乎,我在乎。你我两情相悦,我怎能拖你后腿?再说了,我喜爱自由,不愿受太多拘束。今后你若成事,妻子必得受种种拘束,此非我所愿。我宁愿逍遥林下水畔,也不愿装模作样为人榜样。”

    不等单廷珪说话,李清照又吟诗一首:“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续道:“此便是我心之向往,就算是皇后也不换!”

    单廷珪长叹一声:“鱼和熊掌,江山美人,难道不能并有吗?”

    李清照道:“我无论如何,不还是你的吗?”

    单廷珪拥住李清照:“只是委屈了你。”

    李清照轻声笑道:“我不委屈,委屈的是扈三娘、娄小雨、田雅珠、季晓宇、尹柔雨、马玥、许欣敏、张玉一、夏梦迪那些个傻妹子,我瞧她们个个对你是情深款款,每次看你眼神里满是情意,几乎所有头领都看出来了。我看你还是早些在她们中间娶了一个或两个,免得其他人相思过重郁郁寡欢。”

    单廷珪摇摇头:“我有你就够了。”

    李清照也摇头:“男人这点上就是不说实话,我看你对她也蛮有意思的。不用辩解,我不吃醋。你今后的女人,应该有不少。只是扈三娘她们出身普通,怕也非你正妻的良选。”

    单廷珪的里里外外甚不老实:“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眼下我只想要你。”

    李清照道:“有个人分担也好,有时你所求过甚,我也有些受不了。”

    单廷珪:“再来试试受不受得了。”

    正如李清照有词曰:“轻解罗裳,莫道不消魂。”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宋江带着十六个头领,花荣、秦明、燕顺、王矮虎、郑天寿、戴宗、张横、张顺、穆弘、穆春、李俊、李立、童威、童猛、石勇、宋清,领着三百余喽啰,回到燕顺王矮虎郑天寿以前占据的清风山,吞并强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宋江扩充的第一目标,就是同处青州,被李忠周通所占的桃花山。宋江带着花荣秦明等头领及数百喽啰,来到桃花山,先礼后兵,邀李忠周通入伙。李忠是梁山鲁智深的老熟人,史进的枪棒开手师傅,所以李忠本更倾向投梁山,但周通却畏惧梁山军规严整,两人商量不定时,宋江就来了。宋江的领袖魅力一秀,周通纳头便拜,李忠无奈,也只得随拜。

    宋江收了李忠周通,重点是收了他俩手下的二百余喽啰,却都交给穆弘穆春带。叫李忠周通跟着自己回清风山,说是那里人多热闹,兄弟们在一起喝酒说话痛快。李忠周通无奈,只得跟了去了。周通是有气也无奈,混一日算一日;李忠则心怀恨意,后来私下与梁山朱贵何雅宁搭上了线。

    戴宗以前见过饮马川的邓飞孟康,就去联络想游说他们入伙清风山,没想到饮马川已被公孙胜劝投了梁山,只是路上遇了锦豹子杨林,杨林是彰德府人氏,马上马下武功都不错,一直流落绿林。戴宗便劝杨林跟着自己回清风山入伙。

    另外宋江的两个便宜徒弟,孔明孔亮,与本乡一个财主发生争执,竟将财主满门良贱全部杀死。因官府捕捉甚紧,只得反上白虎山,聚集三五百人,打家劫舍。知道宋江在清风山当老大,也率众来投。

    宋江收到的最大一伙,乃是枯树山的丧门神鲍旭,此贼平生只好杀人,和李逵类似,杀人如麻,手下有五七百喽啰,二三百匹战马,在寇县盘踞枯树山打家劫舍。别的土匪劫财为主,鲍旭劫财害命两不误,周边被他祸害的商人路人平民百姓,不胜其数。之前鲍旭曾打算投梁山,后来听说梁山军纪森严,就改投了清风山宋江。

    梁山虽然偷偷传播贬损宋江的话本,一定程度上抹黑了宋江的光辉形象;但另一方面,梁山军规森严,不许欺压百姓,林冲还亲手杀了屠戮平民的李逵,这些也造成那些热衷杀人放火的贼盗,更倾向于宋江。

    就这样,宋江不分良莠啸聚群贼,也拼凑了二十多个头领,二千多匪丁在清风山,只是宋江等没有梁山的工技产品,只能靠四处打家劫舍养兵,很快引起了官府的侧目。

    宋江想到梁山单廷珪的实力,感觉自己这边还是不够。于是把主意打到老相识,郓城县的都头朱仝和雷横身上。

    雷横是济州郓城县人,膂力过人,能跳过二三丈宽的山涧,人称插翅虎。他原是铁匠出身,早年曾开设碓坊,杀牛放赌,后在县中任巡捕步兵都头;朱仝也是济州郓城县人氏,生得红面长须,人称美髯公,原是富户出身,疏财仗义,武艺超群,在县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这两个都头专管擒拿贼盗。两人于宋江晁盖皆是旧识,平日里没少拿晁盖宋江的好处;其中雷横更是贪婪,在县里和宋江勾结,贪了不少钱财。晁盖宋江犯事的时候,两人都徇私故纵,帮着晁盖宋江逃跑。

    雷横一次前往勾栏看戏,因忘带赏钱而被娼妓白秀英之父白玉乔缠骂。他一怒之下将白玉乔打得唇绽齿落,被白秀英告到官府。此时原知县时文彬已经被调去济州任职,新任知县与白秀英有旧情,便命人将雷横捉来,当庭责打。白秀英为羞辱雷横,还在勾栏门首将他当众掤扒。雷横母亲前来送饭,见状大骂白秀英,却被白秀英推倒在地,连扇耳光。雷横素来孝母见了怒不可遏,用枷板打死白秀英,因而下狱。朱仝上下打点,后又奉命押解雷横到济州,在途中将他放走。雷横偷偷返回家中,带着母亲连夜投奔清风山宋江。朱仝则因私放囚犯被刺配沧州。

    宋江想到雷横,雷横就来投,不由大喜,于是设法要把朱仝也拉来。

    朱仝私放雷横后回郓城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朱仝到沧州后,又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以及其子小衙内的喜爱。知府便让朱仝每日抱着小衙内上街玩耍。盂兰盆节时,朱仝带小衙内去放生池边看放河灯,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宋江戴宗燕顺等,力邀朱仝上清风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鲍旭杀死。朱仝大怒,与鲍旭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清风山,但仍表示不欲与鲍旭共处。宋江做好做歹,鲍旭拜倒陪话,清风山群贼在旁虎视眈眈,朱仝无奈只得应承了入伙。

    如此宋江手下也聚了花荣、秦明、燕顺、王矮虎、郑天寿、戴宗、朱仝、雷横、穆弘、穆春、鲍旭、李立、杨林、孔明、孔亮、石勇、李忠、周通、宋清十九位步将,张横、张顺、李俊、童威、童猛五个水将,只是没有水军。连他自己在内,清风山共二十五个头领,也算是小有规模了。

    宋江说怕鲍旭与朱仝再起冲突,就叫鲍旭先住柴进庄上,自带其他头领回清风山。其实宋江是要借机撇开鲍旭,回清风山消化掉鲍旭带来的数百喽啰。

    鲍旭这一住,却给柴进惹来了弥天大祸。

    欲知鲍旭给柴进惹来什么大祸,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