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举世名医 » 第187章 又遇脑梗患者

第187章 又遇脑梗患者

    刘汉文点点头,一边说着,手提着笔,刷刷刷写下了一张药方。

    很快,刘海就将药方上的药给包装好,递到了这位患者的手里。

    患者再次抬头看了看刘汉文,迟疑道:

    “真的……一分钱都不收吗?”

    “那当然。”

    刘汉文淡淡一笑回道:“这几天你可以出去给我们医馆多多宣传宣传,这一周的时间,我们医馆都是义诊,不收一分费用。”

    “好好好!”

    患者感激的点点头后,转身离开了。

    还别说,张贴出去的义诊告示还挺有作用。

    很快便有患者络绎不绝的进门问诊了。

    刘汉文和周辰二人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诊桌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从他桌前排到了医馆外的大街上。

    一路人见状后,不由好奇问了句:

    “哎,你们排队干嘛呀?”

    “你不知道啊,从今天起,这保济堂中医馆义诊一周,不收任何费用?”

    “还有这等好事啊?”

    “那当然,你看,大标语都贴在大门口了。”

    说着,这路人也随后排到了队伍的后面去了。

    这队伍中,大部分以老年人居多。

    一位耄耋老太太坐到了周辰的诊桌前。

    周辰抬头看了看她,脸上长满了皱纹,满头花白的头发。

    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形如枯槁。

    老太太将那干瘦如柴的手臂放到了诊桌上,周辰为她诊脉,一边问道:

    “身体哪不舒服?”

    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说道:

    “我这是慢性病,很多年了,是高血压,每天口干,心烦,头痛,头晕,耳鸣,而且视力也模糊,两眼干涩……”

    通过诊脉,周辰发现这老太太的脉搏细弱无力。

    观察舌淡黯。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多为肾精亏损,阴不敛阳,虚阳上亢。

    古有医者云:

    “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

    不过严谨来讲,高血压的形成因素有很多种。

    精神紧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元气不足,运血无力等。

    需要辨证诊断后用药。

    对于眼前的这个高龄患者来讲。

    如果高血压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肢体麻木,酸沉无力,到最后常有中风之险。

    经过周辰的诊断,这位老太太的高血压主要属于,肝阳上亢型。

    其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上: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岑、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获苓)。

    周辰心中了然,低头便写下了具体的方药递给了刘海。

    “抓药。”

    这老太太脸上带着病恹恹的惆怅,跟周辰诉说着自己的病情,倏然泪下。

    “医生啊,我这高血压几十年了,不求治好,只要能够控制下去,能让我多活几年也就心满意足了。”

    周辰也能够理解患者的心情。

    他笑了笑,轻声安慰了一句:

    “不要太担心了,其实你这病算不算什么大病,没有大碍的,回家按照我的方剂安心服药就行了。”

    老太太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接过包好的中药材,起身道谢后转便离开了。

    “下一位!”

    接下来,坐到桌前的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

    他主诉自己平时有头痛眩晕的症状,而且主要集中在太阳穴处。

    在午后还会有低热的体温,口苦口干……

    经过周辰的一番询问,同样发现,这患者有高血压的病史。

    周辰为他搭了把脉。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

    周辰大致确定这位中年患者证属肝胆湿热、肝阳偏亢。

    中医上讲:其素体阳盛,肝胆湿热内蕴,致长期低热不退。

    肝胆之火偏旺,阳升风动,上扰清窍,则发为眩晕头痛。

    少阳胆经行于头之两侧,故头痛偏两太阳穴处。

    舌苔微黄、口苦口干、脉弦数、小便黄,均为肝胆湿热之候。

    先以清热平肝利胆之法清泄肝胆热邪,重在驱除病因,以平肝息风潜阳为治,且佐以通络,使症状获得改善。

    又一张处方快速在周辰的写出。

    “柴胡6克,黄岑10克,清半夏9克,青陈皮各5克,青蒿叶10克,夏枯草15克,石决明30克,(先煎),积壳6克,川朴根5克,葛根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配服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每日3次。”

    刘海手脚麻利,很快将中药又打包好递了过来。

    中年男患者的脸上带着一丝感激的笑意,接过了药材。

    “谢谢啊医生。”

    周辰他摆摆手:“嗯,回去按时服药,下一位。”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转眼就到了下午5:00多了。

    这几个小时,也不知道问诊了多少个患者。

    总之,那桌前的队伍排如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当然,大堂里也不排除一些前来看热闹不看病的吃瓜群众。

    刘汉文身子疲惫不堪。

    他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

    他扭头看了看正在专心为患者问诊的周辰,似乎不知疲倦。

    刘汉文不由在心中感叹了一声: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精力旺盛。”

    这时,医馆的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叫唤声。

    “快点开……快让一让……”

    一壮年背上背着一个老大爷,急匆匆的冲进了保济堂中医馆的大堂里。

    周辰放下了手头正在问诊的患者,急忙迎了上去。

    “这怎么回事儿?”

    “医生快救救我爸。”

    经过短暂的询问得知,这壮年今天带他父亲出门散步,不料半途突然晕倒了。

    一旁的刘汉文见状后,心头突然冒起了一些担忧。

    看这位老大爷也已经年迈,晕倒可是有很多种可能性。

    脑梗,心梗……以及各种重症。

    中医对急救历来就是不擅长的。这一点,刘汉文最清楚不过了。

    他走上前去,来到周辰的身边,低声的说了句:

    “要不还是让他赶快叫救护车,送到大医院去。”

    周辰想了想。

    距离保济堂中医馆最近的市立医院也得有几十分钟的路程。

    如果路上再遇到堵车的话,那这晕倒的患者岂不是更加有生命危险?

    没做多想,周辰蹲了下去,为这位老大爷诊查了一番。

    经过周辰的初步判断,这老大爷有极大的可能性是急性脑梗造成的晕厥。

    之前,他从名医系统中获得过静脉溶栓治疗术。

    还曾在大街上救治了同样患急性脑梗的钱博涛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