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文武双全朱厚照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挨打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挨打了?

    张鹤龄和张延龄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宫门。

    在外面遇到了同样出来的李东阳和谢迁,他们有些奇怪,这张家兄弟的走路姿势,看样子是又挨打了?

    谢迁好奇地问道:“寿宁伯,建昌伯,二位这是怎么了?”

    “还不是陛下教训了我们?又打了我们二十仗,我们找谁惹谁了?”

    “你们还能走出来,看样子打的不重吧,怎么回事?”

    张延龄委屈地说道:“还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本以为进宫求阿姐帮我们恢复爵位,可是现在不仅打了我们,还把我们轰出了宫,就连慈宁宫都……”

    “阿弟,少说话!”

    张鹤龄制止了张延龄继续往下说。

    谢迁追问道:“慈宁宫怎么了?”

    “没什么,两位阁老,我们要回家养伤了,抱歉。”

    谢迁站在那里喊了几声,谁知他们俩径直地上了自家马车,往家去了。

    “走的可是真快,看样子还真是没打疼,你说呢宾之。”

    李东阳倒是对张延龄说的话很是在意,“隔着衣服看不出来,不过建昌伯说的那话是什么意思?连慈宁宫都,都什么了?不会是陛下……软禁了太后吧?”

    “宾之不要乱说,那可是当朝太后、陛下的生母,陛下怎么会囚禁自己的生母呢?”

    谢迁看着李东阳的眼睛,认真地说道:“不过就算陛下封宫软禁,那也只是皇太后,是后宫之事,与我等无关。”

    李东阳反问道:“那要是陛下被软禁呢?”

    “那我等豁出性命,也要闯一回宫了!”

    李东阳有些意外谢迁说的话,这不像他平时的风格,虽然平日里谢迁以能言善辩著称,可是那都是在处理政事的时候,谢迁说这话的时候,倒是有些舍身为国的气势了。

    他想了想,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好像是自从刘健归家养病开始吧,难不成他也在盯着首辅之位?

    李东阳不露声色地说道:“于乔倒还真有几分舍我其谁的气势,不过这种事不可能发生的,陛下自登基以来,无不在整顿朝纲,颇有雄主风范,锦衣卫、东厂如臂使指,宫中还有勇士营,你怕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就算真有那么一天,恐怕还轮不到你我闯宫,陛下就临朝了。”

    “哈哈哈那倒是,陛下确实心思活跃,但是爱玩的性子却是改不了了,听说那研究院就是在陛下的授意下,弄出了那个香皂,虽然用来清洁身体确实比澡豆好,可是陛下怎么能着眼于这等小事呢,军国大事哪个不比这事重要?”

    “陛下未到弱冠之年就登基为帝,心性难免贪玩,正是需要我等规劝陛下。”

    李东阳也跟着说起了香皂,“说到这香皂,我让下人买了几块,用完之后,浑身透着香味,像是从身体内部散发出的味道。”

    “我倒也让下人带着银钱去了皇店,给了他五两银子,没想到就只买回来一块,普通百姓怎么买得起?平日洗脸都不敢用,半个月才敢使用一次。”

    “正好我家里有些多余的香皂,明日我让下人送你一些。”

    “这如何使得?”

    “些许香皂算得了什么,于乔不要推辞了。”

    谢迁知道李东阳家资颇丰,田地也很多,几块香皂相比之下,倒是不算什么,他也就不再推辞。

    二人相伴着又走了一段路,讨论了一下内阁最近的事情才分开,各自回家。

    ……

    赵瑜端坐在皇店内部,核对着今日的账单。

    最近贡盐和味精、白糖这三种商品的出货量多了一些,工坊的产出也响应的增加了,不过也没到工坊的最高产量。

    他当时还不理解陛下的意思。

    盐和味精每日里能为皇店赚来海量的金银,他觉得应该全力生产才对。

    但是现如今他经过思考才明白,这两样商品消耗的人群是有限的,全力生产也只会堆积在仓库中,还不如细水长流。

    现在想要增加出货量,只有向外销售,比如各地的藩王,他们可是没见过这等好东西。

    赵瑜转念一想,不对,有的藩王应该在府中吃上了这三样,有聪明的商人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运到了藩王手中。

    虽然皇店已经抓了不少走私商人,可是许多商品的出货量没有影响,那就意味着许多商人还是在暗中运输,从而赚取大量的金银。

    不过赵瑜已经想到了办法。

    他准备提议在各州府中增设皇店分店,从而让暗中走私的商人无利可图。

    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写了下来,准备汇总,并附上自己的想法。

    写了一会,赵瑜开始核对其余的进账。

    他发现最近卖的最快的就是香皂了,只要商店之后有货,马上就会销售一空。

    他本来以为这种贵重商品不会卖出去多少,可是他低估了京城勋贵的能力。

    尤其是家中女子多的,购买香皂可是毫不犹豫。

    香味都不看,都让店员随便拿取就交钱。

    这也让赵瑜想着要赶快把香皂工坊建立起来,要不然这供货速度太慢了。

    说到工坊,影响工坊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建造速度。

    至于人工问题,那不是问题。

    顺天府附近的流民每日都在等着还有什么工坊招募,要不是现在的几座工坊人数已经满了,赵瑜都想让他们全部进来。

    不过等到肥皂工坊建造起来,又能吸收一批人了。

    而且现在在工坊附近,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城镇规模。

    当时选址的时候,选的都是远离人烟的荒地,就是怕影响到县城。

    但是许多小贩见到那里人多,都自发的前往售卖吃食,赚取银钱。

    无他,他们的工钱赚的多,消费的欲望也就增强了,吃的也不是昂贵菜品,都愿意花点钱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他也对这方面整理好了一份材料,准备上报给张永,再送入宫中。

    赵瑜关注的地方,现在还有商店。

    虽然陛下命名其为商店,但是在赵瑜看来,这就是杂货铺,日常用品,米面粮油什么都卖。

    他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弄一个杂货铺,不过赵瑜知道陛下不可能无的放矢。

    这也让他每天都抽出时间,对商店进行观察。

    商店内许多商品都是皇店派人去收购的,在此上面加了钱,再卖出去。

    他发现商店周围少了很多小贩,以前他们都是在这附近贩卖水果和蔬菜。

    现在就剩下一部分卖小吃的小贩了。

    而且现在进商店购买商品的,不止是勋贵、官员的家人和商人了,普通官员和百姓也会趁着空闲时间,徒步过来购买一些东西离开。

    这让赵瑜不理解,陛下这么做不是与民争利吗?

    那些百姓怎么办?

    他也把这些想法都附在了上面,还有建造工坊的提议,就等着上交给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