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农民的大情怀 » 第三十一章 位卑未敢忘忧民(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三十一章 位卑未敢忘忧民(求推荐票,求收藏。)

    从药城回来已经是12月下旬了,天气很冷,而且下了第一场雪。

    云生感觉今年天气比往年要冷,他怕天下雪后给收购带来麻烦。

    于是马不停蹄。

    大队里、里湖镇、牌山镇和县里洽谈需要处理的,他忙的团团转。

    好在现在有人帮忙了,能临时调动的仿真人不少,进度就快了很多很多。

    到了一月份中旬末,任务就基本完成。

    “大哥,到了腊月二十就不要收货了,过年!明年过了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六再开工。”

    “行,我安排下去。”

    “今年这个天有点反常,冷得很不说,雪又多又大。”云生说。

    “就是,我看着有点像那年一样要闹雪灾的迹象,还有半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还是抓紧准备准备,不要到时候长时间出不了门。”

    “倒也是。”

    云生受大哥提醒,开始大量囤积物资,反正农庄里储存物品的那些格子,东西进去了就不会变质。

    农庄里每100亩就会出现一个那种储存物资的格子,平台上一字排开六个格子,放的东西还特别多。

    油盐酱醋等等各类生活用品,买了不知道多少。

    上好的碳老早就准备了,十几万斤,就是灌满了煤气的煤气瓶也买了200个。

    这次在大队里、里湖镇、牌山镇和县里收货,云生用了好几个仿真人帮忙,把货应收尽收,最后的斤两是8亿6千万斤。

    云生激活了6万亩水田,留下的2亿6千万斤他对已经激活的种上了麦子和水稻的9万亩水田进行了时效调节,4倍的时效,20天;把12万亩旱地进行了3倍的时效调节,20天。

    这样差不多就把留下的2亿6千万斤用的差不多了。

    不过他收获的瓜果蔬菜、水稻、小麦那就多了去了。

    激活的两名仿真人,一名是销售,叫萧一,让他去帮子威和灵雁;一名是医生,叫郎中一,去6号院,让她在那边建一个小型的医疗机构,那边房子多,人少。

    系统农庄里,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只要你提供了种子和种苗,云生只要通过意念召唤系统控制就能播种,收获。

    但是系统不给你做加工。

    比如他不会给你杀牛、羊、鱼等,你必须自己拿出去杀;比如水稻,它不会帮你加工成米,他不会帮你把小麦加工成面粉,总之,要你自己拿出去加工。

    眼看天气越来越不对劲。

    云生找到了农业局长,就是老书籍,让他帮忙协调两到三家大型的粮油加工厂,帮他加工粮油。

    这个对农业局长来说小事一桩,老书籍带着云生亲自跑的,三家。

    “云生,你还做粮油生意?”老书籍跟云生闲聊。

    “您不知道?我在家乡建了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有一部分交易就是粮油啊。”

    “哦……知道你在建交易中心,不知道你要买些什么呢。”

    “老书籍,今年的天气看样子有点不对劲啊。”云生转移了话题。

    “是啊,专家们也这么说,县里正在做预防措施。”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二了,雪虽然小了,但是气温越来越冷。”

    “零下15度,最高也就零下5度,我这么大年纪也是第一次见。”

    “呵呵,老书籍,您知道我为什么要急急的加工这么多粮食吗?”

    “正要问你呢,要得这么紧,这么急,为什么?”

    “怕你跟我要啊!”

    “你是说?不可能,我们最少有30天的储备,足够了。”

    “老书籍,亏您还是大队干部上上去的,我们县里,十里八乡的,不说一大半,有一半是在外面打工吧?最少有一半要回来吧,我们大队的我知道已经回来的差不多了,你这个30天会不会就变成了15天了?”

    “……疏忽了,疏忽了!”

    “还有啊,农民现在真正种田的不多,家有余粮的不多啊,都是买粮食吃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了。还有啊,老书籍,您也说了,这个气温,在我们这里是史无前例的,甚至于是江城和江南省都是史无前例的啊,到时候,就算雪不下了,但是路面不好走啊,远途运输就成了难题,您说是不是?”

    “哎呦,我一个基层滚打的干部,还没你看得深,惭愧,我走了,补救补救。”

    “老书籍,来不急了,再说,我不是说了,你到时候找我帮忙就行了啊,瓜果蔬菜粮油等等,我都储备了,不说整个县里,几个乡镇我还是能满足的。”

    “你小子,好,不管形势怎么样,我都领你的情,你自己赚了钱,还要我领你的情,呵呵,不过我高兴。”

    老书籍还是走了。

    到底还是不放心,回去想办法补救去了,他可不是就管着一个乡镇,他管着整个县呢!

    加工厂里车辆不够,云生干脆租了30辆10吨大卡车,来回都是自己装卸。这样也方便他操作。

    第二天雪暂时停了,云生立即开工。

    他租的做样子的仓库离三个加工厂最远的也就20里地,虽然路不好走,但目前还勉强能跑起来。

    一个加工厂开足了马力,每天每个加工厂能为他加工500吨大米和面粉,一天一共是1500吨。

    三天,到了腊月二十五晚上,雪又下了起来,云生停止了加工。

    腊月二十五这天晚上,云生请三个加工厂的头头脑脑吃饭,表示感谢。

    其中三个厂长在开宴前联袂找到了云生。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姓冯,他代表大家说话。

    “凌老板,您这些水稻和小麦能卖给我们吗?”直截了当。

    “我这是在东北和西北定制的,有小麦、水稻、菜籽、榨油的芝麻、花生等,卖是可以卖的,就是有点贵。”

    “多少?”

    “水稻和小麦都是2块,菜籽3块5,花生5块,芝麻7块。”

    “凌老板,我们三家一年的消耗还是客观的,这几样品种我们都需要,您看,能不能打个折?……”

    “你们自己出个价。”

    “凌老板,您看这样好不好,每一样都减个一成,怎样?”

    “……你们是销往全国各地的?”

    “是,如果全是我们帮您加工的这种产品,我们有信心铺的更开,只要凌老板货源跟得上。”

    “成交,过完年去找我。”

    粮油方面达成了一项很大的交易,这是云生乐见的。

    他赚钱是一方面,但也不愿在这方面赚的太多,他要让他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吃上,他的产品是真正的无公害有机产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