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处事不惊 » 第二十四章 思危,思退,思变

第二十四章 思危,思退,思变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

    有一位哲学家曾说:“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有的人面对新事物总是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习惯了的东西,才是最靠谱的;

    有的人面对新事物则视而不见,认为掀不起什么大浪。

    结果如何呢?

    他们往往会因为不能接受新事物,而落后于时代。

    人,只有拥抱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无惧风雨,“稳坐钓鱼船”。

    01

    思危

    《三体》中说:“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有些人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这是为何呢?

    原因往往就在于,他们熬过了大风大浪,便不再把“阴沟”放在眼里了,于是就掉以轻心了。

    结果,犯了低级错误,“翻了船”。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踏踏实实做事。

    如此,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左传》里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有的人,一旦身处安稳的环境当中,就忘记了“危险”的存在。

    于是,他们肆意的放纵自身的欲望,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丝毫不去“做准备。”

    结果,等到危险来临,他们就只能手足无措了。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懂得“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

    等到危机到来,他们便可以从容应对。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只有把目光放长远,不局限于眼前,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02

    思退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个人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只知道一味的“前进”,那么,往往就会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只有客观的分析自己和对方的实力,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才能最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孙子兵法》中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意气用事”,能沉得住气,理性地权衡利弊,最终让利益最大化。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任何事物,一旦发展到了顶峰,就会向它的反面发展。

    在“将满未满”之际,选择退一步,才能让自己避免“水满则溢”的情况发生。

    知退,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也是一个人最难得的智慧。

    03

    思变

    叔本华说:“世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

    生活中,有些年纪大的人,总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他们认为,自己的经验,才是最可靠的。

    然而,当别人依照他们的经验去做事的时候,却会屡屡碰壁。

    这是为何呢?

    原因就在于,经验不同于真理。

    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经验却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得不再适用。

    人,不能坐在过往的“经验”上“吃老本”。

    因为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化的。

    只有不断地放下过时的经验,改变自己旧有的思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世界。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顺之则胜,逆之则败。

    真正的聪明人,虚怀若谷,时刻准备更新自己、改变自己来顺应变化,所以,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有句谚语说得好:“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

    不管生活是一帆风顺还是颠沛流离,都要三思而后行。

    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只有进中思退,才能以退为进收放自如。

    只有静中求变,才不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