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处事不惊 » 第十章 真正厉害的人

第十章 真正厉害的人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控心的高手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黄帝内经》言:“心为君主之官。”

    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

    人本身就有绝对控制事件的能力——心神。

    但世人绝大多数都控制不好心神,都被事情本身控制了。

    只有真正厉害的人,才懂得做任何事都关注自己的心。

    懂得控心的人,做人做事大多心态正,心气平,心欲少。

    万法唯心,万道唯心,成人成事须先从炼心开始。

    01

    心态正

    古文《大学》篇讲,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

    正,中也,不斜不歪是正。

    作家刘墉讲过这么一件事,他的一个同学跟他抱怨自己公司领导安排的活多,开的工资少,还整天挨领导的批评。

    这个公司简直没法再继续呆下去,他满是抱怨,听上去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他冤屈心里也憋屈。

    刘墉听罢,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反而故意跟他同学说:

    “这么坏的领导,你辞职也罢。

    不过你怎么能白干这么久呢?你要多学一点东西再跳槽,这样才不亏。”

    同学心想,刘墉说得有道理。

    于是,他暂时把辞职的事放在了一边,自己调整心态把心沉下来。

    他的焦点不再放在老板身上,而是把焦点放在工作提升和自我成长上,份内的工作干完还抢着干其他的活。

    除此之外,他还留心英文商业文书写法,甚至连怎么修复印机都留心学习。

    他想着要是自己有一天创业了,多一项技能在身就多一份谋生的本事,而且很多技能学在手,还能省一笔维修费。

    隔了半年,刘墉问同学跳槽了吗?

    结果,同学笑着对他说:

    “我现在升职加薪了,领导对我刮目相看,我干得开心,不跳槽了。”

    相信很多人跟这位同学一样,没少吐槽领导,没少抱怨社会,体验的全是世界的阴暗面。

    殊不知,归根结底是自己心态的问题——心态没摆正。

    何为正?

    《大学》中有言: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愤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如果赚钱太难,就先从摆正心态做起吧。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摆正心态,看他人看世界才会中正,不偏不倚,才可能看到他人的长处,看到世界的美好。

    你变了,世界就跟着变了。

    所谓,观人先观己,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

    正心正意,方能正行。

    成功者皆是秉正而立,事顺者皆是持善而行。

    把心摆正,命才会好,生活才会舒心。

    02

    心气平

    老人常说,心气儿太高就会命比纸薄。

    《尹文子·大道上》中说:

    “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群,勇欲绝众。”

    现在的人,处处想彰显自己的能耐,心气太高,看见别人有一点胜过自己的地方,心里就不舒服,怎么能不累呢?

    心念跟气是分不开的,心动气就动,气动心就动。

    心与气相依,性与命相接。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高了也不好,低了也不行。

    心气太低,天天躺平,人生也失了色彩。

    人生最好的状态,应是心平气和,宠辱不惊,笑看风云。

    宋美龄来自富裕家庭,含着金勺子出生,后又嫁给蒋,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心气可谓是高的。

    然而,天地无私,命运是公平的。

    后来,失去权力后,她门庭冷落车马稀,膝下也无子女。

    宋美龄经历大风大雨,但她并没有心灰意冷,惶惶不可终日,而是把心态放平,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空闲时,她画画、写字、看报,杂念尽除,神意安稳。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在40岁就患上了乳腺癌,却健康地活到了106岁。

    以静养气,心态平和,这也是她长寿的秘诀。

    当一个人心态平和时,身上会出现一种不一样的磁场、生物场。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宋美龄是智慧的,人活着,就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很多时候,人生并非要执着于某一个结果,而是学会在生命的体验中收获快乐。

    形欲安,心要平,气要和,生活过的就是心情,人生活的就是心态。

    03

    心欲少

    《孟子》有言:“养心莫过于寡欲。”

    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陈道明饰演了众多经典角色,人生可谓功成名就。

    有一次他的身边有人问:“你为什么生活得很拘谨?”

    他回答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花天酒地,你又想要功名利禄,可能吗?

    不可能,我要约束自己,不要什么事情你都能做。”

    与其说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能够领悟到人生高层次境界的人。

    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难的是节制。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无谓的欲望,眼前的小利,都不是生命中必然的需求,不过是人心中的执著罢了。

    少欲,知足,放下贪念,才是养心之法、善身之道。

    《易经》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人生看透了就是这样,凡事以少为贵,少才能得到更多。

    我个人非常喜欢漫画家蔡志忠的一句话: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一代圣人王阳明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生命,就是一场修心的旅途。

    修心,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一种自我完善。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心态正了,一路皆顺;心态平了,一生皆安;心欲少了,万念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