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挂印都督周鼎传 » 第九集 乾隆钦点花翎侍卫

第九集 乾隆钦点花翎侍卫

    周鼎提前一天来到京城,应试人员很多。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住下了,打听好考场所在地。第二天早起洗漱后,吃完早饭顺人流来到了武科考场,场地很大占地几百亩,设有高台,观望楼台上旗帜招展,卫护队排列整齐,各省的举子向考官报上地址、姓名、考生的其它信息,并在指定的地点等候。今年是大比之年,来参加考试的举子很多,个个身怀绝技,人山人海。每位学生都严阵以待、跃跃欲试。辰时到,主考官前呼后拥来到台上,比赛正式开始。第一项:跑马射箭,第二项:步射,第三项:十八般武艺,第四项:武举石比赛。第五项:拳术比赛,第六项:剑术,第七项:马上功夫。第八项:内场比赛,有孙子兵法、司马兵法,第九项:殿试。九项考试按顺序考完。能考中进士的要属全国前三百名。周鼎是少林寺的佼佼者,又在兵营里训练了多年。这年周鼎年方二十八,身材高大箭法精准,跃马飞驰,来回三趟连发九支箭,箭箭射中靶心。第二项:步射,周鼎选了一号弓,百步穿杨,箭箭射投中环,好箭法远处传来叫好声。第三项:十八般武艺,枪、刀、双戬、斧、钩等十八般武器,拿起来虎虎生风,放地下件件不外行。第四项:武举石。周鼎选了特号武举石。运气发力“翻印”一气呵成。第五项:表演拳术。周鼎会十几种拳术,包括:长拳、形意拳、达摩拳、南拳等。并进行了“南拳”表演,他的的手像老鹰的爪子一样,出拳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向我们扑来,十分大声的剁脚声音在操场上回荡。打到妙处考官、考生不住地点头称赞。第六项:剑术,周鼎摘下身上的宝剑,剑出寒光,青光闪耀、剑随眼走、指东打东、左插花、又插花、前后翻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他的动作潇洒威武,宝剑简直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挥洒是那么自如,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第七项:马上功夫,周鼎骑上自己的战马“赛赤兔”,浑身像红布、没杂毛,高大有力量,而且一窜就是几丈远,跑的也很快,一般战马和他比就像小马驹,猛将陪宝马,八面微风,一口大刀一百四十斤,周鼎耍起大刀,使开七十二招,刀法快如闪电,神出鬼没、金刚铁板桥、快如闪电刀法绝伦。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不行的。周鼎试完大刀,考试场上迎来一片喝彩声。第八项是内场,考的是孙子兵法等古书战法。最后殿试,一连几天的考试,总算结束了回到了旅店,等待开榜。

    考试结束后,有一大汉叫住了周鼎,只见他使用的是铁娃。大汉说:“你是周鼎吧,比赛场上耍花刀是没有用的,我看你就你耍的嗨,咱们来点真格的”。说罢,只见那大汉催马向前,铁娃抡圆了向周鼎砸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周鼎立马举刀来个“二郎担山”,哐当一声,就这一声,两匹马倒出了六七步。这小子名叫孙猛,河北沧州人氏,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一般战将一下就砸倒,轻则震晕、重则吐血身亡。周鼎的一百四十斤大刀也不是图有虚名,加之周鼎的力气更大。这一下两人都没有受伤,二人又战在一起。孙猛使用的是大力降人,就像李逵的三板斧一样用完就没招数了,周鼎不光力气大,技术全面。几个回合后,孙猛只有招架的份了,孙猛自知不敌以马子受惊不再应战。周围围观的人都是行家,不住地叫好佩服周鼎的武艺。

    几十天后发布榜文,周鼎考取二甲一名,选为蓝翎侍卫(蓝翎用鹖羽做成,俗称“野鸡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进宫,官职是正六品。在清朝时,汉人的地位不高,干什么事都要让着满人,要么就要托人送礼走关系,一甲三名早有归属,送不上礼物本事再大也是白搭。周鼎的功夫天下第一,但朝廷里没熟人送不上礼物得了二甲一名。这天同上金榜的众考生和周鼎被招进皇宫面圣皇帝,感谢皇恩浩荡。乾隆皇帝亲自来观察,这时候侍卫正在演练,忽然听见有人高喊“皇上驾到”,众人一起跪倒,高呼万岁。周鼎也同众人一样跪在地上。皇帝巡视了一下见一人似乎未跪,再仔细看时,见上衣已着地。原来周鼎个子本来就很高,跪在地上也赶上一般人的个子。皇帝左看右看,只见周鼎身体魁梧,面带忠厚,非常喜欢。忘记了说平身,见大家还在跪着,“平身吧”“谢万岁”大家站了起来。皇帝看着周鼎不禁说了句,好大的个头啊,真像镇殿将军啊,便钦点周鼎为御前花翎侍卫(花翎,是清朝皇帝以孔雀翎赐臣下,作礼帽上的装饰品,叫“孔雀花翎”。一般是一个翎眼,以眼多者为贵。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须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

    据《啸亭续录》说:“凡领侍卫府官、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皆冠戴鶡羽蓝翎,以为辨别”),官职是正五品,并亲赐黄马褂,把守皇宫的“神武门”。御前侍卫制度是源自于清代的,官职称为“御前侍卫”,“带刀”是他们的标志和特权。皇帝万乘之躯需要侍卫保护,但侍卫带刀其实也是种威胁,万一侍卫造反,一刀砍向皇帝怎么办?所以,当一个御前侍卫的“政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最重要的是要出身要好。汉武帝的“羽林军”都是贵族子弟,到了东汉放宽了条件,但也必须从“良家子”里精选,这条规定也一直延续了下来。清代最严格,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的勋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汉人少之又少。清朝时期的侍卫主要来自上三旗,特殊情况下下五旗满族旗人也有机会,甚至还有汉人担任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的,比如嘉庆时期的汉人名将杨遇春、杨芳两人,都担任过乾清门侍卫,这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并不一定要到大内当值。了解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很多满洲大员都是通过侍卫这条路走上仕途的。索额图、明珠、傅恒、阿桂、和珅等,都曾担任过侍卫。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政治背景绝对可靠,对皇帝绝对忠诚,出身勋贵家庭,根红苗正,那是基本条件,至于武艺,倒是其次。

    满族贵族子弟以侍卫发家,这是关外时期留下的传统。因为旗人与汉人相比,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科举考试中能获得进士的少之又少。换言之汉人的仕途以科举为主,旗人的仕途以侍卫、八旗官学为主。上三旗由于是皇帝亲掌,所以大内侍卫都是皇帝的家奴,根红苗正政治可靠,对皇帝也绝对忠诚。加上不少侍卫的祖上又是当朝名臣或是开国元勋,皇帝念其家族功劳,也往往要重点培养这些侍卫。

    清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八旗军队所向披靡,上三旗的满族贵族子弟中,不乏有能征善战者,这部分人如果说是有点武功,也是实情。只不过这个武功并非是小说中描述的隔空点穴、降龙十八掌,或是以内力伤人的武林绝学,而是通过实战积累而来的搏击技术。

    清朝的侍卫制度是相当特别。一、族属:满族和蒙古族。二、旗属:上三旗,下五旗偶尔也可通融。三、出身:家中得有世代相传的爵位,查三代以上的曾效忠皇帝立下大功。四、技能:弓马娴熟,会读写文字。侍卫通常是三四年一选。蓝翎侍卫,正六品、三等侍卫,正五品、二等侍卫,正四品、头等侍卫,正三品。清朝的一方地方大员知府,从四品,可见侍卫职位之高。而且知府可是一般得从七品官县令做起,层层选拔考验,好政绩才能一步一步升上去,最少得熬个十年以上。

    作为皇宫的侍卫,每天都需要跟文武百官打交道,所以必须认识这些官员,并且要能快速从衣着上判断出对方的品阶高低。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和官员们显得太过亲密,必须摆出一副严肃不近人情的样子,才可以彰显出皇家威严,令群臣面圣时保持敬畏之心。每日值班时,会有专人前来发放糖丸,这些糖丸含在嘴中能够散发香气,避免他们在与皇帝大臣交流的时候囗气熏人。关于睡觉,宫廷规矩更是极其之多。首先,他们必须要头朝南脚朝北,绝不允许错乱颠倒,因为属水的北可以为属火的南降火,这样做有利于保持侍卫的身体强壮;床铺上放置枕头的地方,需要有两根固定枕头的剑形铜条,表示时刻不忘为太后和皇上效力。为防止有人打呼,每个人还得在嘴中含一个薄竹板,然后才能上床入睡。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知道,偌大的紫禁城里是没有厕所的,有些上朝议事的大臣因为憋不住,甚至直接就解决在裤子里。对于侍卫们来说,这同样是一个麻烦事,因此他们只能每半个小时就换一次岗,然后在隆宗门值庐里设置了一个隔断,秘密地放了一个恭桶来解决问题。周鼎在工作时很认真,一丝不苟忠心不移,几经考验很得乾隆皇帝的喜欢,几年后外放陈州营(河南南阳)任都司(正四品),没过几年便调往陕西兴汉营兴汉县(SX省AK市)升为游击(从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