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梁寒郡的日记书 » 无(2024.5.19)

无(2024.5.19)

    不愧是我,无论有多emo,第二天醒来都会好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梦治愈了我。在梦里,我做了很多事情。主旋律就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我收获了很多快乐。不知不觉,已经忘了为什么不快乐。

    没关系的,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我,承受得来。我真是个恢复力很强的肉盾。想不明白一些东西是好的,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它们。不思考它们以后,大脑前所未有地轻松。

    其实还是挺喜欢小孩子把戏的。叠一些东西来玩,可是自己已经好大了,不知道会不会被说是幼稚。

    以后再说吧。先,看看书,学学习。搜集素材。

    今天先盘点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吧。我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确实,爱是驯养。玩过的游戏一直在我脑海里,似乎变得更加亲切,而不是腻。既然,忘不了,就都搜集回来吧。不玩也没关系,放着,总感觉可以减少自己的孤独感。

    在此之前,我想说的是,有的人实现功能,有的人更懂得该实现什么。对于流水线来说,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开始接触的是小游戏。没什么说的,这些游戏的内核不是数值,就是操作,当然也有操作加数值的。之后玩着玩着,我发现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剧情。我的认知里,好的游戏不凭借画面的精美取胜,画面只能略微增色,否则也无力回天。对于那个时候只会做选择题的我们,稍微复杂一点的剧情都会惊起一片唏嘘。加之智商不够,很多游戏都玩不明白。

    后来接触的是游戏实况解说,看别人玩有时候确实要比自己玩有意思。

    然后是线下模仿。因为家长限制,就只能使用一下实体玩具模拟游戏,效果也是相当的好,这样游戏,很锻炼智力和动手能力的。

    这里有一个点。小时候的思维其实就是家长的思维,在我上大学以后才发觉,我们的思维千差万别源于家庭的千差万别。这里会产生很多自卑感,觉得自己在家庭里吸收的知识太老套,太无用,甚至想丢之而后快。可当我深度地思考后,觉得,没有版本答案,自己拿了什么位置就打好什么位置,没什么关系。即便你是辅助,出了输出装也可以玩。就是世界是会给予人很多自由的,过去的那些只能算作天赋,除此之外,想要成为什么,想要学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算。

    人会被认识的人影响,获得其部分的特点。如果长辈全是程序员,那后辈对程序的理解一定很高,这没得说。如果长辈的属性非常完备,那这个孩子的天赋也会是均衡的,说超乎常人也一点不过分。他也会比别人有更大概率获得一个更好的未来,这句话也没错。

    越是封闭的家庭,越难以在当今世界生存,这也没错。

    不过以上的分析,都是定性的片面的,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很外在的。如果一个人仗着天赋好而看不起别的东西,仗着人脉广而不亲力亲为,最后也只能沦为平常人。

    正是因为没什么事是绝对的,所以才不必考虑这一点。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自己能利用的,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些学习轨迹。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任务的,各尽其用就可以了。

    只有当自己比不过时,才会厌恶比较。这句话真对,只有当自己成为了弱者,才会站在弱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屁股在哪里,前提就在哪里,可是,这个前提是不可以推广的。也就是,不能老是好为人师。人更多是做自己的老师。

    还是说游戏吧。后来玩了一些三国的游戏,现在觉得,也还是数值加剧情加操作,剧情玩烂了,就搞一些如果。

    要么就是塔防游戏,还有一些竞技社交等等的游戏。也不需要说什么,游戏规则都有的,默默地竞争着也说不上社交。

    果真,我保留一小部分从这些游戏里来的素材就可以了。我已经没时间回顾或者复制那些时光了。

    无论如何选都会有利有弊的。接受事实。自己就是应该有不会的东西,而且一定存在如何学也学不会的东西。世界就是这样大。将自己的本分做好,精进自己的长处,就可以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世界空旷,如今才发现,空旷的不是世界,空旷只是因为由一个空旷大脑所引发的思考是绝对不会充实的。人,就是如此弱小。

    人第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完美不存在。其二是要接受自己的衰退,人都会变老,为什么不承认呢?因为不承认而证明自己不老,本身就是在赌气。明明过去很强,现在不强了,就有一种很深的难过,其实不必的。任何东西都会被报废,之所以被报废就是因为一直在磨损。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也没必要太伤感了。

    然后就是接受离开的事实。一切都是来来去去的,自己能做什么呢?尽力而为即可。

    不要恨。很多事,生命中发生过的很多事都不值得怨恨。

    写的东西不够精深,也仅仅是因为自己经历得太少,磨砺得太少而已,着什么急呢?你见过一个从生到死都不曾忧虑的人么?那偶尔不顺心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