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不是个悲伤的故事 » 第四十二章 规划

第四十二章 规划

    年轻时候对整个人生没有什么想法,想快快长大,想去很远的地方,想不受约束,想努力赚钱,想干啥干啥,那应该不是年轻时候,那是幼稚园小朋友的想法。说明一点,我没有规划,但似乎又不是我的原因,源生家庭,文化属性,教育背景等等吧。

    经典书籍告诉我们,要如何要如何,一些人努力一生,依旧贫穷,首先我对贫穷没有褒贬之意,或许我这么提就是一种错误,开口就是错。古代,历代皇朝大多是重农抑商,生产资料的不足,加上商人的逐利性,古代的大财团没有生长的空间,在当代,似乎吃饱穿暖不是问题,但有尊严和荣耀的活着未必每个人都如意,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如陶朱公那般三次散尽家财的气魄怕是后无来者了。

    当资源的掌控到达一定的阶段,足以藐视成文的规则,势必带来的冲突,资本的逐利可以带点感情色彩,叫做吸血的资本,合理利用是个分界点,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当80%以上的人沦为资本的工具之时,进步也只是对那剩下的20%而言。

    文化属性,这个词是第一次听说,天道的作者通过这部剧告诉我,突破当下阶段的底层思维才有可能晋升一个阶层,或者是换一个领域,我现在的文字表达依旧不能把心中所想的写说来,更别谈讲出来了。

    看过关于不同阶层的孩子最终命运的故事,中外都有,连续跟踪几十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肯定的,纵向对比一般是明显的优势,横向对比差异也是巨大的。

    精英阶层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讲的是一般规则,是巨大的,即便表示没有好好管过,孩子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明显会超前,相比于同龄孩子,这一差距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大,逆天改命的另算。

    所以也是为什么国家会管控资本侵袭教育领域,那样会导致源头性的不公平,以前的城乡差距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差异,脑力够用的孩子多少还是能弥补这一差距,如今的学前教育就开始各种卷,贵族小学中学等对不同阶层孩子的认知产生了思维的转变。

    底层思维的逻辑并不是不可取,问题是占据主流成了被裹挟的条件。

    单纯拿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农村孩子以前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大学,起码是80年代之后的主流思想,而读大学和之后想从事的职业没人可以请教,在老一辈眼里,公务员就是天花板,老师、医生、官员是稳定的工作,有面子,对关系的维系有极大好处。

    而官员的孩子学的是什么,政治、经济、金融,什么热学什么,那些专业和手中的资源一结合,便是商场,利好大于风险。

    穷人的孩子对报考专业迷茫的时候,那些家境优渥的孩子已经在准备等级考试、留学申请了。毕业后,普通人家的孩子简历海投,有资源的家庭早已安排妥当了。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问题是你终其一生都达不到别人的起点,试问这些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除了卷就是躺平,难道只因为看不到希望就对自己放弃了吗,百度的解释是年轻人的自嘲,自嘲过后依旧积极的对待生活,吐槽归吐槽,普通人和精英并没有太多差距,平台和资源对同一产品的加持效果不同,最终的产品价格、流通渠道、消费者人群、转化率等都不一样。

    对我自己而言,认清事物的本真便是最大的突破,看清别人,审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道和做到隔着实践这个大关卡,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知行合一。

    以前对自己的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士人观念里,思想还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以至于被我姐批评“你还想活在陶渊明那般种豆南山下的幻想中吗”

    文人的风骨有,文人的才气没有,那些诗词教会我的是一种道理,工作后职场教会我的却是另外的东西,书本没有薄厚,人心复杂,但人性是简单的。

    规划是关乎一件事的打算,总之我很乱。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是我规划,曾经写在一本书里面,有规划的人生,应是圆满的。

    关乎死亡,总有些人想把骨灰撒在大海里,随风洒落在夕阳西下的渔船上。

    突然觉得规划简单些没什么不好,有人问放羊的小孩,

    “你为什么放羊”

    “娶媳”

    “为什么娶媳”

    “生娃”

    “生娃之后嘞”

    “放羊”

    循环往复

    我们认为这是个笑话,可是千百年来,广大的劳动人民不都是在延续这样的传统吗,土里刨食。生活变好了,依旧离不开土地,土地种出的庄家如果不是国家在维持着粮食价格,市场早就把作物的根丫都碾在土里了。

    这世界太复杂,吃饱穿暖需要生活物资,物资的加工处理需要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由资本贷款购置,雇佣工人,工人拿到工资之后又会反向购买各种生活物资或者服务。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消费者、生产者还有服务者,这话既对也不对,这是哲学式的回答方法,可以理解为什么都没说。

    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关系阐述的很通透,资本逐利,认清本质,可世界现行的资本已经牢牢的扎根世界各地,控制着一方水土,科技和资本的发展不敢控制,因为停下来的风险谁都承担不起,各国都阻止不了经济发展的这辆蛮横马车。

    正因为它蛮横,所以屡次冲破现行规则,而后才能被制约,未发生过的事情,未必有人能提前知晓,就算有人能提前预知,可需要的是有力依据,否则没有人会当回事。

    对死亡一事源于很小很小的时候,如果身体健康可以延年,那么疾病缠身降低生活质量到一定的程度,我会考虑换种活法,不虚此行很难做到,能做的是把当下的事看清,想看清宇宙的本源,那不是一个凡夫俗子应该考虑的事情。

    想去天堂,不下地狱,上帝告诉我,活人不允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