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不是个悲伤的故事 » 第十七章 丢人丢大了

第十七章 丢人丢大了

    终于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辅导班最终的考试结束后,有家长会,我和社团团长之前还精心策划了一番,那一天,无论师生还是家长,都格外的开心,我们给学生准备了奖状和奖品。

    学生都盛装打扮,带了许多洁白的哈达,象征美好祝福,挨个给每个老师敬献哈达,我的脖子上挂满了哈达,都快走不动路,看到教过的学生纷纷像我敬献哈达,还有一些歉意,本可以教的更好一些,时光总是猝不及防。

    哈达最多的就属社团团长了,里三层外三层都不为过,那些被打过的学生也都纷纷过来献哈达,有几个学生要了我的电话号码,那是个混血儿,虽然聪明,但是不爱学习,因此挨了我不少的打。

    我也学着以前老师告诫我的话给他们,用心做事,好好做人,外面世界,大有可为。

    家长会后,我们身上披着厚重的哈达站在院子里,上下三层,家教成员合影留念,之后拿着相机给学生们拍照留念,青春定格。

    晚间,考虑到我要回内地,家教社团成员做最后的临别聚餐,我们混着青稞酒和白酒,还有红酒,百威等,川菜馆转战到藏餐馆,酩酊大醉,格外开心。

    我喝了许多酒,整个人飘飘然,由借我车的藏族兄弟搀扶我先回了院子,因为他住在亲戚家,就把我安置好,做了一杯酥油茶,先回去了。

    我醉眼朦胧,翻开手机找到聊天好友挨个问候,酒中的感觉太奇妙了,很想永远保持下去,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喜欢喝的原因吧,酒入愁肠虽是苦涩,可酒精给神经的刺激和麻痹会另多少人不由自主,沉迷。

    一阵尿意袭来,我竟感觉回到了老家,像往常一样出门找个角落,看到正是一处排水口,在院子大门旁边,两侧墙壁挡着,也没多想,开闸放水,一泻千里,临近尾声时,门响了一下。

    声音被麻痹的酒精掩盖,我还在抖擞精神,藏族女生带着小女孩回来睡觉了,“哥哥在干什么”夜色正浓,但可以看出我是谁,通过背影,小女孩声音尖尖的。

    我慌忙再抖擞精神,同事急忙用手捂住小女孩的眼睛往屋内走去,对我倒是不感到意外。

    我扎好腰带,尴尬的笑笑,她也没多说什么就回了房间。他们住的房间我就去了一次,那个床是学校的组装上下铺,他们不会装,我就接了个扳手敲打半天装了起来,被她一阵夸赞。

    次日一早,大家都都起了,在等我一起去外面吃早餐,大家都和我有种难说的默契,很快就走到藏餐馆。炽热的火炉上面有诺大的铁片,不会烧红那种,暖呼呼的,可以在上面用餐,众人围着火炉,餐馆里还有其他的客人两三桌。

    “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小女孩在说着什么,同事慌忙打断他。

    说完之后餐馆里的人哄堂大笑,然后我见有人看向我,我隐约听到小女孩说的词汇里有两个字就内地人,意思就是汉族的。

    我大概猜出什么意思了,问我旁边的藏族女生“她是不是在说我”

    “没有”同事惊诧,什么时候我的藏文水平这么好了,但也掩盖不了她刚笑过的痕迹。

    见我还是满脸的不信,她继续说“真的没有,她再说另外一个事情”

    我都感觉她在编,但是同事都说没有,我也没办法,我分明感觉那个小女孩说的是:“昨天那个汉族的在院子里尿尿了”

    我不再多言,吃完早餐很快出了门,社团团长说“我就不送你到车站了”说完

    便给我敬献了一个白色的哈达。

    我带着这条哈达直至格尔木,路上的乘客,有个阿姨,见我脖子里的哈达羡慕道“这样的一看就是有藏族朋友的”

    往后的行程里,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我便取下放在行李箱里,和那条蓝色的哈达放在一起,蓝色的哈达是老师带我们去布达拉宫里面,里面的僧人送的,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的是蓝色的,我因此保留了近5年,每逢出游,一定会带在包里,后来在版搬寝室的时候,意外丢失。

    在LS待的两年,我去了一次纳木错,当地的圣湖之一,是一个人去的,找的是同一届的藏族同学,他们很热情,是一个女生的哥哥。

    早上6点半出发,下午才到,中间到了一个看着就不像会有人住的山上,沟谷纵横,找到一户人家,司机开车飞快,他告我这是他的家,还邀请我们进组做做,车上四个乘客,一队情侣,一个我,一个职场女性,我们都婉言谢绝了。

    那个房子外面是土胚的,外面挂着经幡,院墙是牦牛便便垒起来的,老师曾告诉我们,在野外找不到东西擦碗时,会用干燥的牦牛便便擦,其实很干净。牦牛在雪域大多都是散养,号称是吃虫草喝矿泉水长大的。

    不过现在一些地方上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开始效仿内地,实行圈养。

    纳木错,曾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们班上的女生,她在考入这所学校之前,就曾在湖里看到过未来的景象。我对这话将信将疑。

    去之前要心诚,不能吃肉。可惜我前一天忍不住,还是吃了同学给我们带的风干牛肉,配上特制的辣椒粉,别提多好吃了。

    还有我室友的爱慕者,一个云南的藏族女生,给我们送来半个羊头,是煮熟后的,但没有加作料,我俩就用那个小功率的锅煮了俩小时,加上菜叶子、花椒、大料,也没能挡住那股子羊骚味。

    吃完之后一周里,打个嗝都是那股味道,实在太销魂。

    中途路过一个小景点,司机哥哥叮嘱,千万不要对着牦牛拍照。

    我还是没长记性,我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他们把牦牛身上涂不同的颜色,还装饰了起来,实在太好看了,身后就是经幡旗,石头阵,不拍这个牦牛实在太可惜,我拿出打工时换来的相机一顿猛拍。

    相机可以说是三百块买来的,当时一个同学朋友,我们在一起打寒假工,他借了我三百块,接着就去了他家里,因为我曾想说买个相机,他倒挺会办事的,“看看这个,能入的了你的法眼不?”

    我当时正缺一部相机,就收下了,那也意味着那借出去的钱就要不回来了,都是心照不宣。

    拍完照之后刚回过头来拍另外一处,背后有人拍我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