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后的我位高权重 » 乱世 04

乱世 04

    冯霍一钧听世子殿下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还愣了一下,难道殿下嫌他胖了。

    这小子颤悠悠地竖起三根手指。

    “……”

    何遇看着他伸出的三根手指,心想道,真不愧是以前人说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当然,霍一钧是管家的亲儿子,还是他世子殿下身边的红人,自然是有吃饱饭的福利,但像其他下等杂役仆人,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

    何遇自然能想到这一点,要想在乱世中带领庆王府完好保存,且争霸成功,他要做的是从现在将庆王府打造的铜墙铁壁才行。那么先从王府财源上开始,开源节流。

    何遇接着问他。

    “府中每日耗费多少粮食?”

    霍一钧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这个奴不晓得,这得问奴的阿爹,他管理府内钱粮。殿下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何遇瞥他一眼。

    “别废话了,去叫你爹。”

    霍管家向来只向王爷王妃汇报工作,跟世子并无过多的交集,他倒是从儿子口中了解过世子的性情。

    这次世子让他的儿子找他,他在诧异之外,又有几分好奇,这世子殿下要做什么。

    何遇被房内的炭盆烤得口干舌燥,喝了一盏清茶才滋润口舌,等他见霍管家来了,开口招呼他坐下,开门见山地问。

    “霍管家,王府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尽管在来的路上,自家儿子霍一钧就已经同霍管家说了事情的由来,但霍管家仍然很疑惑,却老实地告诉了何遇情况。

    “包括府兵在内,一年约一万五千石。”

    何遇早在脑内计算出这些粮食的数量,但秉着世子不通庶务的人设,继续问霍管家。

    “一石粮食需多少银钱?”

    霍管家没多想什么,只是觉得世子殿下想要了解这些事情,也就老实回话。

    “若是寻常时候,一石七钱,如今世道有些乱,已经涨到了一两。”

    也就是说,单单粮食用度,王府一年就得支出将近一万五千两银子,更不要提其他的日常开支。

    光何遇身上这一套衣服和配饰估计都得上百两银子。

    但是他们庆王府是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的!

    他们能有现在的奢侈日子,是整个藩王的封地庆州府的所有百姓供养出来的。

    而且有件很尴尬的事,何遇还发现上厕所没有纸,这个时候!

    庆王府明面上需要排场,但私下里不可能真的提供绸布给主子清洁秽物,他们统一用的厕筹。

    作为曾经世界首富的何遇用得那是相当不习惯。

    “宿主我有做纸的技术。”

    “……”

    突然忘了他还有个金手指系统了。

    回到正题。

    “庆州府今年的赋税多少?”

    楼喻继续问。

    冯管家呵呵一笑,像是明白了为什么世子殿下来找他了。

    “殿下不必忧心府上用度,肯定是够的。”

    霍管家的回话,是不想正面回答了。

    当然何遇也不强求,于是假装愤怒地抱怨道。

    “咱们堂堂的皇室贵族一年也就花费这么点银两,可秦家却贪银两百万!果然是奸臣贼子!”

    霍一钧自诩会察言观色,是主子心里的蛔虫,连忙说道。

    “可不是嘛!没判他们满门抄斩是仁慈不过,咱们殿下替皇上教训教训那贱奴也是应该的。”

    何遇心中嘻笑,这皇帝估摸是心虚才不满门抄斩吧,将秦大将军和秦少将军处死,再将其余的家眷都充作官奴,那比死还不如呢。

    资料中虽没写什么,但从原身的记忆中可知,原身以前待在京城时,曾单方面跟秦渊发生过矛盾,听闻秦家被抄家倒台后,立马磨刀霍霍地动用关系将秦渊带回来加以折磨。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秦渊经受原主长期的毒打和屈辱,还让他与亲人分离两地。

    秦渊的父亲和大哥大嫂死后,母亲也悬梁自尽,若大的秦家只剩下秦渊和他的两个侄儿侄女。

    秦渊在家中出事后,打定主意要保护侄儿侄女,却被迫来到这庆州府,从此没了侄子侄女两人的音信。

    何遇还记得资料中那两个小孩的经历,挺坎坷的,结局也是惨的。

    何遇看了冯二笔一眼。

    “你说得对,可霍秦渊是个硬骨头,怎么打骂都不跟我求饶,可见不是个怕死的,本殿下琢磨着,杀人不如诛心。”

    “那殿下有法子了?”

    “听说他还有个侄女和侄子,侄女今年八岁,长得还不错,卖到别人家还不如到我身边来,等养个几年……”

    何遇目露恶意,余下的话就算不说,明眼人也都能猜出来。

    霍一钧不说话了。

    “……”

    这可果真是杀人诛心哪。

    亲眼看着自己的侄女被仇人玷污,是人都一定会疯吧。

    世子殿下折磨人的招数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狠毒了?

    霍一钧这次没立刻回话,而是先看了一眼自家亲爹,可自家亲爹老神在在,也不给他个提示。世子不问话,他也不出声。

    没办法,他只好继续硬着头皮笑道。

    “殿下,这么久了,那两个孩子恐怕已经找到主人家了,或是去了官家的教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