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高宗朱雄英 » 第三十七章 你为何老炸毛?

第三十七章 你为何老炸毛?

    朱雄英感觉不太对劲,他捡回家的这只小猫特别爱炸毛。

    他好心好意盛着羊肉喂她,喂完一碗手上就多了一个牙印。等他喂完五碗手上的牙印已经排成一排了。

    他放下碗捂着手欲哭无泪道:“你怎么动不动就急眼还带咬人的?”

    “就咬你,贱皮子我就咬。”

    海伦琴雅张了张嘴露出小虎牙威胁道。

    朱雄英放弃了和女人讲道理这个世纪性难题,女人的脸比珠穆朗玛峰的天气还善变。

    搅了搅锅里还行,吃了八大碗还剩三碗,他帐篷里就一个碗。

    他也懒得洗就拿着她吃过的碗筷吃了起来。心里默念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他是个讲卫生的男孩子,这里又没凳子。他坐在床上一角,海伦琴雅看他吃的特别香,忍不住趴在他背上用甜甜的语气撒娇道:“让我吃两口好不好嘛?求求你了。”

    说着还摇晃了他肩膀两下,朱雄英真的怒了:“死夹子滚,休想让我吃你口水。”

    回应他的是海伦琴雅张开了小虎牙一口咬在他的耳朵上。

    朱雄英一边耳朵被盖了章,肿的像蒲扇。

    他垮起个批脸将碗里的肉一口一口喂到海伦琴雅的嘴里。

    “真好吃,你放了什么?怎么羊肉会是甜甜的。”

    “我就放了盐,你这种病叫恋爱脑。”

    海伦琴雅像个好奇宝宝问道:“什么是恋爱脑?”

    朱雄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好敷衍道:“就像是心甘情愿掉进铁锅里大鹅。”

    “你说我是鹅?”

    “你还鹅不鹅?”

    “我让你鹅,我让你鹅。”

    朱雄英捂着脖子上的抓痕,呜呜的哭了起来,我他妈是猪油蒙了心了。本来以为是小猫结果是只母老虎。

    他一脸认真道:“我可以送你回去吗?”

    她一脸认真道:“我可以送你下去投胎。”

    含着眼泪干了两大碗羊肉,朱雄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抱着羊皮垫子铺在火堆旁。

    他正准备躺下,海伦琴雅出声打断了他。“过来一起睡嘛哥哥,人家冷死了。”

    朱雄英是个正人君子,绝对不会摄于母老虎的淫威。他站起身将海伦琴雅来了个公主抱,走了几步直接扔在火堆旁的垫子上。

    “我睡床,你睡火堆旁就不冷了。”说完钻进温暖的被窝里,像他这样如柳下惠一般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在这个年头真是不多了。

    看着扶着腰站起身咬碎银牙的海伦琴雅,准备撑起被窝结界。就见对方攥紧拳头,邦邦两拳。

    打的朱雄英眼冒金星头昏眼花,顶着两个熊猫眼让海伦琴雅钻进了被窝。

    他们之间隔着一个人的空位,就像一条永不交界的楚河。海伦琴雅像一条八爪鱼一样缠在他身上,他两只手死死拽进自己的裤腰,休想得到我冰清玉洁的身子,我熊猫人永不为奴。

    肚子上挨了一拳,朱雄英不情不愿的抱起了她,海伦琴雅的身子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不是想象中香喷喷的体香,却有股淡淡的山茶花清香。

    他脑子里没有世俗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心思单纯的海伦琴雅是把他当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这种感情不是爱情,是一种依赖。任由对方像树袋熊挂在自己身上,擦了擦她脸上抽泣的泪水,拍了拍她的背安慰道:“别哭了,以后我不会让你再哭了。”

    海伦琴雅的眼泪打湿了他的胸口,她揉着红肿的眼眶低声骂道:“就会骗人,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骗子。”

    朱雄英一脸无奈道:“好了好了,过几天还要开坛作法,不努力攒钱怎么给你买肉吃?”

    “乖琴雅,睡睡觉觉了。”

    海伦琴雅听到这个句熟悉的话,这一晚她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

    “啊,什么东西硬邦邦的硌着我了。”

    一大清早,海伦琴雅发出一声娇呼,腾的一下坐了起来。

    她一脸无语的看着朱雄英鼓鼓囊囊的裤裆里掏出几块狗头金,朱雄英挤眉弄眼道:“我这不是担心金子丢了吗?”

    他心里想说的是我是个冰清玉洁的美男子,怕你这个臭娘们突然兽性大发对我用强。

    海伦琴雅抱着那堆金子,眼睛都变成了星星眼兴高采烈走出帐篷。她回头道:“以后你的钱我帮你保管就不用担心丢了。”

    见到这母老虎就要没收他的小金库,朱雄英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按住她的肩头指了指道:“琴雅你看看这是什么?”

    海伦琴雅低头一看金块中还夹着一根弯曲的毛发正在随风飘扬,一想到这是从他那里拿出来的,手上金子还有温热的感觉。

    嗅了嗅一股尿骚味,她就忍不住犯恶心,胃里一阵涌动,将手里金块一扔,扶着帐篷边木桩哇哇大吐了起来。

    朱雄英捡起金块心里忍不住得意道:爷至少两个月没洗澡了,小小娘皮还想跟爷们斗。

    琴雅跑到河边洗了八十遍的手,朱雄英闲着无聊在元军大营里的乱逛,看看哪里还有需要破坏的地方。

    元军大营和明军军纪森然迥然不同,除了大批放牧的牧民,还有随处可见的商贩。

    两边的帐篷边地上摆满了货物,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挤满了买卖东西的元军士卒。

    这是北元特色,毕竟他们退到草原之后物资匮乏,年年打草谷也就是劫掠边境汉人。

    抢到的财物又不能满足吃喝需要变现,于是草原商队这个群体就诞生了。

    商队里除了稀稀疏疏的几个阿拉伯人,几乎全部都是汉人商队。朱元璋严禁与北元互市,朱雄英当然知道这些人是哪来的。

    “老少爷们走一走看一看了,正经的云南老班章茶砖。”

    “南直隶细盐雪白雪白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苏州的丝绸,比婆姨的手还嫩滑咧。”

    “大同的铁器,上好的铁锅和弯刀便宜卖咯。”

    看到这帮穿着皮袍的商人,朱雄英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这帮狗日的晋商。

    朱雄英知道正是这帮人养肥了后来的鞑靼和瓦剌。

    最重要的是没有这帮人输血,满清也成不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