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补苍天 » 第67章:东风不用更相催

第67章:东风不用更相催

    室内的桌子上,摆着几个藤编的笸箩,里面满是拆了穿绳的铜钱。另有两个瓷盘中,装着特制的金银锞子。

    黄澄澄或者银亮亮的这些锞子,被整齐地堆成小山状。花纹有梅花式的、海棠式的,字迹有笔锭如意的、八宝联春的。

    随着林如海说声“看赏”,林黛玉最先伸手,拿起一个“笔锭如意”的金锞子:“我来替璘哥哥抢一个好彩头!”

    抢在手里,林黛玉像是担心被别人再抢走一样,赶紧塞在贾璘的手里。

    “璘哥哥,将来必定高中状元郎!”她笑眯眯地说罢,又还认真地肃揖拜了拜。

    贾璘握紧这枚金锞子,连忙还礼道:“多谢小妹吉言。”说罢,他也拿起一个八宝联春字样的金锞子,放在了她的手中。

    贾敏笑着再拿起一个八宝联春金锞子,塞在随后近前的甄玉莲手中,后者开心地拜倒在地,说着母亲封氏安排的吉利话。

    “太太必生贵子!”她认真地大声说罢,林如海与贾敏对视看了看,开心得大笑不止。

    贾敏怀孕以来,除了有医生定期来检查之外,自己也很注重保养。

    家里又有封氏和王嬷嬷这样有经验的人,对于她的照顾也就更加无微不至。她的孕期护理很好,安胎顺利。

    甄玉莲此时说得吉利话,贾敏听着开心,但肚里的婴儿到底是男是女,这还是只有天知道的事。

    大成,光亨五年,春。

    天气乍暖还寒,扬州城的各处,已经在人们的不经意之中,悄然间见到一丛丛金黄色的迎春花。

    尤其是在薄雾中的清晨,这些小花绽放在柔长的枝条上,远看朦胧、近看俊美,令人觉得赏心悦目。

    妻子贾敏的预产期临近,林如海为她感到生产的担心,却与她一样,怀着对新生命到来林家的热望。

    这天的林如海心情很好,让十五岁的贾璘陪着他步行前去府衙番值。

    路上看到这些迎春花,他不禁喃喃念道:“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贾璘随即附和道:“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念罢,他再接着说道:“迎春花堪称是春信之花,既俊美又有傲气。”

    林如海点点头,想要说什么,转而陷入了沉思之中。到了府衙内,他似乎总想着贾璘的那句话,翻来覆去地琢磨着。

    不到午时,林如海忽然见到贾璘匆匆赶来报道:“太太生产,母子两安!”

    “好,好!”得知妻子安好,又还产下男婴的林如海,当即激动不已得眼眶都湿润了。立刻把公务转交给其他同僚,他和贾璘小跑着出了府衙的大门。

    已有马车在外等候,两人先后坐进车内。悄悄地擦擦眼角,林如海感慨不已。

    林家这脉男丁稀少,到他这辈的时候,更只有他一个人。虽然有林黛玉乖巧可爱,但信奉男丁传家的他,心里既有伶仃的伤感,又有膝下无子的暗叹。

    先前虽有一子,可惜并未留下。

    妻子病重的情形,仿佛仍在他的眼前。却只一年有余,林家竟然添了一名男丁!

    毕竟身为长辈,林如海不好对贾璘说出感恩太多、太重的话,但对于后者的救助,他又怎么不懂得、不感怀呢。

    别说贾敏获得了贾璘的救治,就是林黛玉,乃至林如海自己,也都很明显地察觉到,因为有贾璘的诊治,各自的身心状况都很好呢。

    甚至就连甄玉莲的母亲封氏,也在贾璘的诊治之下,从衰弱不堪的状况中,转为饮食正常,精神大好。

    想到这些,林如海不免多看看陪坐在身边的贾璘。

    “老爷这是在想小公子的名字吗?”贾璘笑着问道。

    林如海醒过神来,对他微笑着点点头。

    马车穿过街巷,很快回到了林府。林如海和贾璘下了车,快步走去后宅。

    因为贾敏刚生产,不便进去的贾璘止步在外,林如海径自走了进去。

    贾敏虽然因为生产而显得疲弱,但精神状况却很好。她对林如海微笑着轻声说道;“这是天意。”

    拥着妻子安慰着,林如海见到王嬷嬷抱着襁褓中的男婴走近。

    那名男婴长得白胖可爱,看起来又很健壮,林如海不禁泪眼婆娑:“某已是中年,却有这样的福气。”

    “老爷、太太都是善人,俗话说‘善有善报’,这是老天爷眷顾呢!”王嬷嬷哈哈笑着说道。

    妻子疲惫、小儿困乏,林如海叮嘱王嬷嬷等婢女、婆子们精心照料之后,走出了后宅。

    坐在前院的正堂,他思索许久,再看向贾璘说道:“今天好巧。虽说太太即将临盆,却也未必就是今日,或者是什么时辰。我们在路边赏花,对得却似乎满含天意。”

    “老爷既然这么说,就是已经定好了小公子的名字。”贾璘笑着说道。

    点点头,林如海看向堂外,口中自顾说道:“名为信,将来表字就称‘子美’。”

    “善!”贾璘称赞着说道。

    八岁的林黛玉和十三岁的甄玉莲两个小姊妹,早已看过了刚出生的小弟弟。因为毕竟他还是新生儿,这两个小女孩也不敢过于亲近他。

    现在她们知道林如海与贾璘都在正堂,就一起跑了过来。

    见礼后,林黛玉凑近父亲的身边,听说了弟弟的名字,再得知名字的来历。

    “林信林子美,”她喃喃地念叨过后,点头说道,“迎春为春信,子美寓意美好。”

    不管怎么说,贾璘先为林家暗自庆幸:这个男孩健壮地长起来,林氏家业也就保住了。

    林信诞生于林府的消息,很快就通过书信,传到了金陵,以及长安这两边的贾府。

    贾母得知贾敏三十几岁再得到一名健康的男婴,开心得一会儿大笑不止,一会儿泪水纵横。

    “快安排可靠的丫鬟、婆子,让琏哥儿备好车马舟船,去把敏哥儿带进京来!”她连连发出指示。

    贾琏不敢多说什么,只好转由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对贾母一再劝说。

    情绪稳定了之后,贾母也知道贾敏才刚生产不久,的确不便长途劳顿,只得暂且忍下立刻就要见到唯一尚在的女儿,和外孙、外孙女的急切念头。

    好歹忍了小半年,她再次下达了命令,催促贾琏去接贾敏回来省亲:“敏哥儿要来,就是玉哥儿也必须带来!”

    她这回的态度很坚决,即便是贾政等人连番劝说“敏哥儿仍是不便远行”,也全都毫无用处。

    无奈之下,众人只得遵从她的命令,赶紧做迎接贾敏来京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