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丽人行 » 第46章 转型

第46章 转型

    第二天,贾瑞等新科举人前往礼部聚会,拜见考官,互相结识,领取赏银和服装等物品。

    按照惯例,今科的考官就是新科举人们的座师,举人们都是座师的学生。

    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老师的地位很高。

    在座师的旗帜下,今后这些举人就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朝廷忌惮结党,但是这种结党是合法的,皇帝也承认这种关系存在。

    拜见了王印和两位副考官之后,大明宫太监戴权宣读了太上皇的旨意,不外乎是一些鼓励的话,希望公忠体国之类的场面话。

    比较敏感的举子们也隐隐意识到,当今盛德帝似乎没有参与到这届科举中。

    之后发了太上皇的赏银,每人内库银20两,礼部例银20两,以及服装鞋帽,笔墨纸砚等物品。

    乡试结束之后是会试,因为许多举子都是外地人,往返家乡不便,所以接着就举行会试。南方的南榜举子,届时也会到京城一起参加会试。

    会试考试时间定在五月的初三、初六、初九举行。

    会试胜出就是进士,殿试之后排名。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最后是太上皇赐宴,大伙儿在一起吃吃喝喝,彼此结识。

    贾瑞遇到了一个不太熟的熟人,此人就是第一天考试的时候跟他借火的黄允正。他也中举了,排在第33名,也算是说得过去的名次。

    黄允正是宣府人,祖籍万全县。那里是跟草原接壤之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前明、前清到大德,很多战争都发生在那一带。黄允正的父亲,就是宣府军的一名游击将军。当年贾瑞的父亲,就是在万全县一带战死的。

    跟贾家类似,黄家当年也有从龙之功,家族也死了不少子弟,‘如今也有渐趋衰落之势。

    跟贾家不同的是,黄家现在还有几人在军中带兵,不过黄允正这一辈已经没有从军的。或者读书,或者种田,家族已经开始转型,从军功传家向耕读传家转变。

    其实贾家也正在寻求转型,由军功传家向诗书传家转变。

    不过这种转型并不顺利。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列侯出身,到了林如海这一代转型,林如海探花出身,跻身文官系列,当了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是当今盛德帝的亲信,前途看好,可惜命不久矣。

    贾敏嫁给林如海,贾家跟文官集团的林家联姻,向士林靠拢。

    贾珠读书很好,有当文官的希望。娶了李纨,跟国子监祭酒李守中联姻,也是向士林靠拢。

    贾政的学问也不错,靠祖荫得了个文官,不过贾政能力有限,在仕途上似乎难有作为。

    贾敬进士出身,如今辞官修道。

    戊辰之变对贾家的打击很大,在向诗书传家的转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军功也好,诗书也好,其实都是一种谋生手段。种地也是一种谋生手段。

    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是农业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耕读传家也是勋贵官宦之家不被清洗,平安落地的常用路径。

    两府都有田庄山林,不过没有主子直接经营,都是家奴在经管,效益也不怎么样。不管是主子还是家奴,好像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

    所以,贾府也谈不上耕读传家。

    年轻一代中,贾珍没什么出色的能力,就知道吃喝玩乐。贾琏有点儿能力,但也有限,难当大任。

    贾蓉、贾蔷就是纨绔子弟,不败家就谢天谢地。

    目前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但宝玉无心读书,讨厌仕途经济之道。

    所以说,贾家面子上看着还风光,实际上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不仅财务陷入危机,接班人上也处于危机,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你们那里田亩多么?或者说,是否有大量的闲置田亩?”

    贾瑞问黄允正道。

    现在最不方便的,是交通和通讯落后。但是中举之后,遥遥已经可以传送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京城、京畿、北直隶一带,土地基本上都被皇家、宗室、勋贵、官宦、太监、缙绅等占据,几乎没有插手的空间。

    贾瑞想要获得一块立足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只能向外面去发展。

    宣府一带距离京畿不远,那里处于大德跟鞑靼的拉锯地带,不少土地撂荒、荒芜,有许多无主之地。

    “论起这事,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那里什么都缺,就是土地不缺,地价极为便宜,还有很多荒芜、撂荒之地。不过有个弊病,那就是缺水。”

    这个没问题,可以兴修水利。

    “如果你胆子大,就到边墙外面,如今有一些人就在边墙外种地。有了收成,或者卖到内地来,或者卖给鞑靼。不过鞑靼经常犯边,秋天的时候就南下抢粮。若是运气不好,就时常辛苦一年,结果都被鞑靼人抢去。”

    “若论土地多少,几乎无边无际,只要没有鞑靼人来抢,可以随便垦荒。”

    这好啊,我想怎么开荒,就怎么开荒。反正都是大草原,占了就是老子的。种地,养牛,养羊,养马,养猪、养鸡……,老子随便干。

    黄允正说的边墙,就是九边边墙,其实就是长城。不过现在还没有长城这个称呼,都叫做边墙。

    “黄兄,会试还要下场么?”

    “下啊。来都来了,自然要走一遭,万一就中了呢。你呢?”

    “还没有确定,家里要我下场,我是不要愿意的。”

    “为何?”

    “自然是学问不行啊。”

    其实是遥遥说不行,即使加上它,贾瑞中进士的可能性也极低。

    “第二十七名,学问也说的过去吧?”

    “黄兄也知道,不仅靠学问,运气也很重要。”

    “这倒也是,等两年,正科的时候再下场,就名正言顺了。”

    这个恩科总是差了一些,连举子们自己都不太硬气。

    “等你会试之后,我随你去宣府走一趟,不知可否?”

    “天祥客气,我正求之不得呢。”

    “谢谢,届时未免有些叨扰。”

    “算不上叨扰,你我有缘,这是我的荣幸。座师过来了,咱们敬酒去吧。”

    “好,敬酒去。”

    敬酒之后,不少人都去跟王印攀谈,混个脸熟。

    王印也暗示,会试之后他会跟吏部会商。这次的新科举子,即使不中进士,也参加今年吏部的举人大挑。

    这种话不会轻易说出来,王印虽然没有明说,暗示已经非常明显。

    上面没有授意,他是不敢放这个风的。

    这就意味着,贾瑞今年也有了当官机会。

    贾瑞承认跟王印的师生关系,但是也不想跟他深交。他的志向不在仕途,也不指望王印帮他什么。

    举人功名到手,遥遥已经可以传送,他现在首先考虑的是回到蓝星,两界来回穿梭。

    贾府要转型,贾瑞也要转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