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广州 | 茶餐厅里的“套路”

广州 | 茶餐厅里的“套路”

    吃过这么多的地方菜,唯独茶餐厅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有人说茶餐厅起源于香港,但我个人坚持认为茶餐厅起源于广州。

    香港本是一个中西杂烩之地,层次感强、阶级落差大,人们憧憬“上等”的生活质量,但又只能维持普通的消费。底层市民吃不起高级的西餐厅,咋整呢?那就自己“造”吧。

    于是,香港人借鉴了广州人的商业思维。

    最早,广州的茶餐厅里只卖茶(冷饮),是香港人把它改良成了餐厅,搞成“中不中洋不洋”的样子,除了卖西式的咖啡奶茶,还卖中式的肠粉、鱼丸、面条等“小食”。

    由于它的经营模式比较亲民,很快就风靡大陆和海外的华人区,并根据各地域文化习惯的不同,演化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餐厅。

    就比如说广式茶餐厅吧,几乎每一个店里的招牌菜都是菠萝油、鱼丸、烧腊、肠粉、西多士、还有千篇一律的出前一丁,以及,全广东的核桃包都长得一模一样。

    这些菜的做法是统一的,名字是统一的,就连店铺的装修都是统一的。

    茶餐厅里的食物看起来都很简单,但细想却又“套路满满”——只要吃过一次,再往后,每当想不起来吃什么的时候,你家旁边人均二三十块钱的那一家广式茶餐厅,永远都是翘首以待的你的大后方,和无怨无悔的那个“备胎”。

    或许就应了那句话:没有套路就是最大的“套路”。

    近百年来,茶餐厅在广东(及就近的广西部分地区)屹立不倒,得益于这里的大环境。

    广州的地貌以低矮的丘陵为主,人们把丘“铲”平,在上面盖起楼房,楼厦参天,被密密麻麻的树木包围。新城和老城之间,有断断续续厚实的植被,房子藏在后面。典型的“湿热”气候、得天独厚的口岸条件、一日四餐(含夜宵)的饮食习惯、铺天盖地的排挡路边摊、发达的商业头脑……使得广州这个城市和中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气质”都不一样。

    到了广州,铺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粤式味道和蕴藏其中的岭南特色历史。

    以及,美食文化源远流长。

    所以在广州旅行,不要着急看风景,先吃上几顿。广州美景和人文的精髓,都注入在了它食物中。

    首先,找一家地板和墙都“花里胡哨”的饭店,广东人管它叫茶餐厅。

    但这种花哨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花”都行。

    地板要是那种方格带着几何形状的瓷砖,并和周围的格子相关联,形成四方连续,铺满整间屋子。就像我们在90年代TVB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个样子——怎么“眼晕”怎么来。

    坐下之后悄悄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大多长着典型两广地带的轮廓,并且大都讲白话,反正对于北方人来说,听不懂就对了,越听不懂,这个店就越地道,因为都是本地人来吃。

    偶尔,你会看到那种传说中穿着大背心儿、趿拉板儿的中年男子,喝着十块钱一杯的柠檬茶,手腕上戴着一块闪闪发光、百十来万的名牌表,低调、含蓄,露富于无形之中。

    恭喜你,找对地方了。到了广州,就得在这样的地方吃饭,才有正宗的广东味儿。

    茶餐厅里的饭食通常价格都比较实惠,性价比高。一般,一家生意火爆的茶餐厅,店里只要有一两样做得特别够味儿的招牌小吃,就能开很多年,传个三代没问题,街坊们从爷爷辈儿吃到重孙子辈儿。

    这一特点在香港也适用。

    在香港旅行的时候,经常路过那种又旧又破的小店,墙上张贴着明星显贵们和店主的合影,菜单上没有几样菜式,然而却门庭若市,一开就是几十年。

    这就是茶餐厅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在广州吃的茶餐厅,在当地(番禺区)算是小有名气,但在卧虎藏龙的茶餐厅业,那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不过对于游客来说,这种人均消费30块钱的茶餐厅就“够用”了。

    茶餐厅里的饭食通常是有固定搭配的。

    一个菠萝油搭配一杯冰柠檬茶、一个公仔面搭配一杯奶茶。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吃,可以叫个双人套餐,在这个基础上会多一盘咖喱鱼蛋或猪油肠粉。

    北方人看到这些个词儿,估计会有点儿懵,那是因为,这些东西出了广东就很少见(改名)了、味道也不正宗了。

    北方人喜欢在食物的名字和摆盘上动脑筋,广州人则不整这些“虚”的东西,一腔热情都在味道中。正宗的粤式口味,还得到广州本地吃。

    【菠萝油】

    这个东西和菠萝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它真的很“油”。

    它的配料通常是:一个菠萝包——就是那种港式的面包,上面带着菠萝形状的纹路——里面夹一片芝士、一片煎好的鸡蛋,还有一大块鸡排或肉排。

    值得一提的是,菠萝包本身是甜的,而肉排是咸的,其他两样是不甜不咸、说不出个什么味儿的……很难想象这么些个“奇怪”的东西放在一起,广东人从小吃到大,也吃不腻。

    别说,它还真就挺好吃的。

    尤其是里面夹的那一片芝士,带着浓浓的黄油味儿,加热之后不会化开,挑开之后又拔着丝儿,还不散。

    芝士是这整道菜的精华,有了它,滑蛋变得更有嚼头、鸡排的口感也更加饱满。我总感觉,这个做芝士的手艺要是哪位煮妇学了去,以后无论做什么烘焙,一准儿得心应手。

    【奶茶】

    在广州的茶餐厅里,我们喝到的奶茶是苦的。

    店员会随餐配两包糖给你,但我看很多人喝奶茶都不加糖。

    这个奶茶的纯度非常高,甚至在它不热了的时候,上面还有一层碎碎的奶皮飘着。

    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去加那个糖,一定要尝试一下那个咸咸苦苦的感觉。保证喝了这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滋味。

    而且千万不要只喝一口就抛弃它,一定要坚持再喝第二口、第三口,等喝到第五次的时候,你会对它产生依(套)赖(路)感,以后再喝那种齁甜齁甜的奶茶的时候,就会想起广州这杯纯得到位的“苦奶茶”,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悲壮感。

    【面条】

    广州的面条叫做“出前一丁”。

    当然,这边不只有这一种面,但这个面在茶餐厅里最常见。

    这是一种久吃不腻的方便面,从塑料包装到面饼的形状,看起来是特别简单的面条,然而它却比普通方便面价格要贵得多,还分为日版、港版、大陆版。

    其中港版最好吃。

    出前一丁是个老字号,早年风靡香港,现在我们吃的出前一丁基本上都是香港制造的。

    它最厉害的特点就是百搭,是常备的食品。无论快餐店还是居家,无论搭配任何菜品、饮料,高档一点儿的鱼子酱、普通一些的酱油醋,它都不违和。

    就像提起辛拉面就知道要搭配韩国泡菜一样,提到出前一丁,就是“粤式专属”。

    第一次吃它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儿奇怪:我要了一碗面呀,店家你怎么给我下方便面呢?

    但是很多人仅仅吃过一次之后,从此就只认这个方便面了。

    还是那句话,套路满满,一口定终身。

    在广州,这一类深入浅出的美食特别多——看着超级简单,而又十分诱人——你说它怎么可能“简单”呢。

    【鱼丸,也叫鱼蛋】

    这是广州任何一个茶餐厅都有的小吃,我个人认为,在潮汕数不清的著名小吃中,除了糖水之外,鱼丸是最经典的美食。

    首先它的上菜时间非常短:把鱼丸煮熟之后,淋上那个酱汁就可以上桌了,又方便打包。

    但是这鱼丸背后的功夫可就深了去了。

    鱼丸要做出鲜味儿,就得用纯海鲜。我们在广东吃到的正宗鱼丸和牛肉丸,全部都是用“原肉”纯手工锤打出来的,不添加淀粉,且不可由机器代工。

    其次那个酱料很“神秘”: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做这个的师傅花了多少心血,是几代人的凝结,我们就看他给端上来的时候往上一浇。我们能够吃得出来那是咖喱味儿,且里面还添加了其他秘制的东西,那咱不知道是什么了。

    所以你看,广东人做美食,功夫都在背后,不会给你摆在面儿上,就像这里人的性格一样。

    吃了广东的饭,深刻体会到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片土地的人的脾性、品格、说话口音、处事方式,都藏在他们做出来的食物里。

    就拿北方菜来说吧,统一的特点是大份儿、重油重盐,就像北方人的性格,有点儿“咋呼”、大大咧咧,心里藏不住事儿,吵架嗓门儿也大,说话有时候还贼难听……但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傻”,特没心眼儿,让人一眼望到底;

    到了广州,那就不一样了。

    吵架?不会的亲,广东人很少跟你整这些“表面功夫”。

    你在广东的街上很少看到骂大街和吵大架的,不要说吵架了,在北方人眼里,广州人连说话都是慢悠悠的。跟广东人接触,很少有机会起任何的正面冲突,甚至不愉快都比较少,大家都很内敛,心思藏得都很深。

    我估计我再吃十年粤菜,可能都盖不起广东人这样的“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