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主宰 » 第三十章 西湖笙歌

第三十章 西湖笙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虽然已是甲申年的十一月份,朱致朗进入杭州府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歌舞升平的美景,西湖轻舟,笙歌处处。

    可想到历史上清兵进入浙江,大肆杀戮破坏,人间天堂变成地狱焦土,朱致朗的心情反而沉重。

    朱致朗收到就藩诏书,马上就辞了弘光帝,带着朝廷封的一卫兵马向杭州府出发。

    朱致朗问弘光讨要太子三卫兵马,可弘光帝现在手上也没兵,给了三个卫的名份,但只凑了两千多老弱兵,要算兵员,还不到一个护卫,不足的部分,只有自己另想办法。

    在杨廷麟和周毅的努力争取下,尤其是朱致朗装病之后,弘光皇帝怕被人说薄待太子,总算给了太子府相当的权力,尤其是总管辖地一切军政大权,除了名义上的三卫兵马外,另外筹建太子府也拨了十万两银子,已经是非常之不容易了。

    周毅被朱致朗任命为太子府长史,已经先一步到杭州府,在孤山附近物色一了幢别院,改扩建一下,充作临时太子府邸,把建太子府的钱省了下来。

    朱致朗心里盘算好了这建府这笔银子的使用,眼下招兵买马才是第一要事,战争欲来,钱当然用在兵上。

    太子到杭州府就藩,浙江巡抚兼总督卢若腾率浙江主要官员及杭州府知府等早已在孤山迎候。

    朱致朗头戴紫金翼善冠,一身赤色盘领窄袖袍,胸前绣一条金织蟠龙,丰神俊朗,风采翩翩。

    朱致朗面带微笑,一一见过众官员。他认真记下每个官员的相貌名字,今后要与这些人打交道,尽量熟悉他们,对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

    江浙总督卢若腾在楼外楼早已备下酒筵,朱致朗有意与这些地方官员多亲近,便欣然前往。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桌上最容易拉近关系,一场酒喝下来,初次见面的人,也像认识多年的老友一样勾肩搭背,所以古往今来,中国的饭局总是特别多。

    朱致朗不想假装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他需要自己亲近地方官员,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拥戴。

    一场酒下来,朱致朗喝了不少,幸好有方正化等人在场帮衬,饶是朱致朗其实酒量很好,再喝也吃不消了。好在席上诸人大多也喝得兴高采烈,朱致朗要的效果也达到了。

    酒席散后,朱致朗回到临时充作太子府的别院书房。这时要是丽塔在身边就好了,乘着酒兴,与她开开玩笑,是非常开心有趣的事。不过他已派人去接,估计几日内就能到了。

    周毅做事谨慎,思虑周全。太子府上现有的丫环都是杭州府送来的,全都不知根底,所以只安排在外院。重要议事办公的地方,他安排了张行简亲自伺候朱致朗,甚至传递公文,保存档案等机密的事都由张行简来,充当起太子府文秘人员。

    张行简跟着周毅学习,已经学了很多知识,待人接物也是熟练,本身又是勤奋谨慎的人,朱致朗对这一安排十分满意。

    朱致朗一回到书房,张行简已经为他准备了醒酒汤。

    “阿简,去请方正化总管、杨詹事和周长史到书房来。”朱致朗一回来,顾不得身体疲惫,马上召集手下主要人员,商量太子府今后发展。

    朱致朗太子府的官员,他可以直接任命,所以到了杭州,朱致朗已经任命杨廷麟为太子詹事府詹事,周毅为长史,方正化仍旧总管太子府军务。

    他是真的着急,按照正常历史,李自成差不多时间要被彻底击溃了,接下来就是多铎灭南明,一路上势如破竹,跟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在接下来很短的时间内,他必须积累起一定自保的力量,无论撤退还是防守,只要自己能存活下来,等到金声桓、李成栋、姜镶等反正时,自己的机会就会来。大西军和李自成余部,也必须要等合适的时机,才能联合他们。

    “是。”张行简答应一声,飞快跑出去了。

    朱致朗闭目思考,当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好好理一理,要紧的工作要马上行动起来。

    方正化等人到齐,行礼后毕后,朱致朗开口:“诸位,本宫如今总算就藩,可以有一块地方好好发展。眼下事情繁杂,请问眼下当务之急,哪些工作要马上开展?”

    方正化道:“殿下,杂家以为,清兵虎视眈眈,有南下之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尚未平定,天下不靖,眼下当以增兵练兵,是为首要。”

    杨廷麟等人也附议,杨廷麟补充道:“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江北四镇嚣张跋扈,花费那许多银子,却并没有多少战斗力,你看黄得功、高杰等四人,之前与闯军作战,并无可圈可点的战绩,四镇完全不足恃。”

    朱致朗道:“不错,四镇不足恃。本宫需要另建军力,对其制约,否则四镇无法无天下去,必将严重损害朝廷威严。”

    他转向方正化道:“如何增兵练兵,方总管曾经总督保定军务,你是个知兵的,你说说看?”

    方正化一拱手,谦虚了一下,说道:“杂家以为,殿下目前兵力太少,三卫兵马,实际不足一卫。当前应该扩足三卫兵力,以增兵为主,同步加强训练,提升战力。”

    杨廷麟略一犹豫,斟酌了一下用词说道:“殿下,下官以为,我们应该以精兵为主,一是我们财政收入有限,装备武器等本来就不够,而且也养不起数量太多的部队;二是兵精而少,对外影响小,但真正有用,兵贵精不贵多。三是我们时间很紧,我觉得我们并没有时竟去招募和训练大量士兵。”

    朱致朗看向方正化,方正化道:“廷麟的话不无道理,当下我们困难多,银子少,时间还紧,我也同意先练一支精兵,今后有条件,再发展更多部队。”

    朱致朗听了几人意见,他本来心中就有计较,“当前我大明部队庞杂而无战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军饷本来就不多,如果那些未经训练的农民,那些毫无战力的老弱都加入军队,表面上看军队人数是多了,那不过是表面上的,就像一头猪,越胖行动越慢,越容易被吃掉。

    再者,人多,相应饷银就给的少。饷银少则部队就要去抢夺百姓,更加无纪律,无战力。这样的军队,坑害百姓还行,真要打仗一触即溃,又有何用。且长此以往,军队不受百姓拥戴,朝廷将会失去人心,如此得不偿失。

    本宫建军,眼下只能走精兵路线。方正化,令你自今日起,将那一卫的人员认真挑选,淘汰老弱,保留精兵强将。保留下来的兵马,会同阎应元的人马,分成二卫,由原护卫戚云任第一卫指挥史,阎应元为第二卫指挥史,加强训练,适时扩充可战之兵。”

    二千多人的护卫,在朱致朗坚持精兵路线的要求下,加上原来阎应元一百多的人马,总共只保留了八百多人。

    几人又就当前清军、闯军的发展形势、军队训练、财政收入、杭嘉湖三府的官员情形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朱致朗有着超前眼光的指引下,几人慢慢达到统一认识,对接下来太子府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朱致朗不失时机,让杨廷麟去南京哭穷,说太子府养不起护卫,不要说扩充另外两卫,就那人数不足的一卫兵马,为了省银子都裁掉了一大半。

    朱致朗这一手大刀阔斧地裁减兵员,即减轻了弘光朝廷对他的防备猜忌,又为朱致朗争取到了百姓同情,更实惠的是,弘光帝咬咬牙又追加了三万两银子,让太子殿下过得更风光一些。一石三鸟,让朱致朗乐了好一阵。

    朱致朗命人在孤山脚下,开辟一大块场地,作为兵马训练场,由戚云和阎应元带领那八百多兵士,日日操练。

    朱致朗又停了太子府建设,那地方估计也待不了一年,不如不建。那十万两建府的银子,全部交给方正化,安排人招募善战勇士去。

    南京朝廷如此腐败,文恬武嬉,一叶障目;江北四镇跋扈自雄,毫不进取;清兵来势汹汹,满人过万无人能挡;唯一有点战斗力的大顺军、大西军,现在又联系不上。

    朱致朗暗暗叹了口气,虽然有识人用人的慧眼,可我的柱国之臣,又在哪里?“两蹶名王”的李定国,日月双悬的张苍水,哪怕投鞭断江的郑成功,这些人又在哪里。

    山不来就我,那只好我去就山。朱致朗决定,主动出击去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