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主宰 » 第二十八章 太子验真身

第二十八章 太子验真身

    林之骥从杨廷麟确定太子身份开始,内心就一直倾向于朱致朗。他为官多年,知道在官场不能轻易表露出真实意图,所以他表现在外人看来,就是首鼠两端的墙头草。

    以林之骥的精明,在常州府地盘上,对朱致朗的行动岂能一点没有察觉?但他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暗中一直促成朱致朗的行动,比如他有意识的邀请了高玩和假太子王之明参加寿宴。

    第二天,林之骥就把高玩的种种恶行查证清楚,整理成一份详细材料交到了朱致朗手上。

    这材料证没有什么空话,列出的证据有时间,有地点,有人证,有物证。看着这些高玩作的罪恶案件,恨不得再把高玩拖出来砍头方能泄恨。

    更妙的是,林之骥把“奉旨捕蟾”在百姓中的恶劣影响,说得无比生动,最后把一切责任全推给了高玩,相信弘光看了,也不可能再替他辩白,只会对他咬牙切齿,要是高玩没死,说不定弘光还会再杀他一次!

    朱致朗看过后非常满意,明确地表明了对林之骥的赞赏,林之骥也巧妙地表达了愿追随太子的意愿,双方都十分欢喜。

    丽塔手臂伤得不轻,不过朱致朗去看望的时候,丽塔虽然失血过多,脸色有点苍白,但她为那父女报了血海深仇,反而恢复了以往的爽朗,一个劲的在朱致朗面前吹嘘那天晚上自己的英勇表现。

    朱致朗想想那天情形,确实是凶险异常。若不是丽塔出手果断,冒险用火枪击毙一名浪人武士,用上了“幻灭之眼”后的击剑功夫,挡住了另一浪人进攻,自己这边如果面对两名浪人武士带头冲锋,后果还真难预料。

    朱致朗想着,脸上不觉露出微笑,世上有的人对另一人来说,天生就是他的福将,比如程咬金之于李世民,常遇春之于朱元璋。眼前美丽的丽塔姑娘,大概就是他的“福将”吧。

    朱致朗大大称赞了丽塔的表现,听得丽塔心花怒放。

    朱致朗请林之骥安排人照顾,丽塔留下养伤,朱致朗先行去南京见弘光皇帝。两人相处时间不算久,但经历的事情颇多,这一下分开,竟然都生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周毅和阎应元这天也很忙。两人带队去抄了高玩的家,查出了更多罪证,当然高玩府上值钱的东西也都被搜刮一空。

    原本两人还怕朱致朗会反对他们,把高玩家财抄到太子名下,如果被人知道,会影响太子名声,这年代名声可是太要紧了。周毅和阎应元两人都是实干型的,眼下钱财对太子来说,却是十分有用,无钱跟本无法做大事!

    没想到两人小心翼翼把想法说出来,朱致朗不但不反对,还哈哈大笑地告诉他们更多抄家赚钱的办法,比如树个高玩的假人偶在某处,供人抽打出气收费;比如一些不值钱的物品,用拍卖的方法处理等等。

    两人听了才发现,论搞钱,太子的点子比他们多的多。至于太子名声影响,朱致朗却并不怕。

    只要把高玩的名声搞臭到人人喊打,那么对于打倒罪恶滔天的高玩,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英明太子朱致朗,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为防万一,还是要小心行事,但朱致朗再三交待,钱务必要想尽办法借机多多地搞到手为好!

    朱致朗把高玩府上有用的东西收刮一空,总算有了点小家底。高玩府上那些兵丁的武器盔甲,也都分给了阎应元新招募的兵卒。在林之骥的通力支持下,有了高玩家的物资家财,朱致朗的卫队,扩大到了一百多人,分成二十个伍,先前的老兵每人带五名新兵,阎应元仍为卫队长。

    张诚已经彻底承认朱致朗的身份。他先回宫向弘光汇报迎接朱致朗的情况。

    弘光群臣大多并不希望出现一个太子,太子出现会引起朝廷分裂,也影响那些有从龙之功的大臣继续享受功劳。

    为谨慎起见,弘光帝安排了大学士王铎带领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员二十多人,名为迎接太子,实为查证太子真伪。

    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熟悉太子的模样和习惯,王铎与杨廷麟也熟悉,几番交谈,王铎基本上心里有数了。

    王铎再三向朱致朗强调,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将来太子身份不会被讹传,他还要冒犯太子一下,请太子回答几个问题。

    王铎问道:“太子讲书时,在哪个殿?”

    朱致朗脱口道:“端敬殿。”

    王铎又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朱致朗道:“王先生曾任东宫教官,我怎么会不认识?”

    王铎又连问几个题,朱致朗都轻松应答。

    后面杨廷麟和方正化依次出面,再次证明朱致朗的身份,方正化久居宫中,杨廷麟曾任东宫编修,两人出面,太子身份更是确认无疑。

    至此,参加太子迎接的的众官员方才完全确认了朱致朗的身份,大家重新大礼参拜。

    朱致朗又把假太子人头交给王铎等,告知此人实为故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名为王之明,被人利用,假冒太子,招摇撞骗,请王铎一并交有司查实处理。

    王铎安排有司查处王之明假冒太子一事,并自去向弘光皇帝汇报太子身份之事,安排接下来朱致朗面圣事宜。

    朱致朗与一众官员一一见过,与每个人闲聊几句,彼此亲近起来。很快宫里传出消息,请朱致朗第二天一早,春和殿拜见弘光。

    这边朱致朗与王铎等在验明正身,周毅在朱致朗住处却迎来了几个身份神秘兮兮的人。

    来人是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的代表,说是奉主人的意思,想约太子殿下私下一晤。

    周毅很快就想明白东林党人的意图,弘光登基,东林诸人不被重用,现在太子出现了,他们似乎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朱致朗和方正化等人一回来,周毅就把东林诸人的意思说了出来。方正化和阎应元马上激动起来,东林的力量和影响非常大,有他们支持,他们认为朱致朗应该全力争取让弘光退位,太子登基称帝。

    周毅小心地道:“原本我也以为,殿下应想尽办法登基。但我观察南京形势,现在东林诸人手下无一兵卒,而弘光皇帝有四镇之兵支持,又有马士英等人辅佐,帝位已稳,除非他本人主动退位,否则就算有东林的支持,殿下要登基怕还是不可能。”

    杨廷麟虽然也热切希望太子登基,但他对周毅的分析表示赞同,他慎重地说道:“眼下闯贼未灭,鞑虏野心甚大,四镇之兵不堪使用,此时正是天下危局,如果殿下与弘光皇帝起了纷争,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以大局来看,殿下只宜退一步,以观今后变化。”

    朱致朗在南下路上,经历许多后,心胸也锻炼的宽广宏大,不再拘于一物一事之争。他淡淡地道:“既然皇位不可争,那我就大方承认弘光政权,在名义上给足信任与支持。

    但太子的权力,却要尽最大可能争取。东林诸人在南方影响力不小,我们也要与他们保持联系,关键时候,他们也是有用处的。

    本宫现在不宜与钱翁相晤。今晚杨师傅与周毅前去与他们联络洽谈,记住:第一要对他们主动与我合作,表示欢迎,今后要保持联系;第二本宫以大局为重,支持弘光皇帝,不争帝位,但太子权力必须要争取,比如太子三卫,太子封王就藩,这些要请他们帮助配合争取;第三东林中还是有些人才的,他们可以推荐一些有实际本领的才,将来到太子府,本宫将会重用这些有才干的人!”

    朱致朗分析的很到位,几人点头称是。另外又商量了第二天朱致朗与弘光帝会面的细节,几人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