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主宰 » 第十七章 弘光朝廷

第十七章 弘光朝廷

    大明朝的大臣们,还是敢直言朝廷弊政的,说到弘光朝廷建立时的情形,林之骥痛心疾首。

    “朝廷初立,众臣热衷于‘联虏平寇’,于是进左懋第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马绍愉为太仆寺少卿,与都督同知陈洪范组成北使团。

    朝中路振飞等人认为北虏野心非常大,建议不要轻易联虏,通敌实为权宜,自强方为本计。也有人建议坐山观虎斗,坐待满清与闯军厮杀,当前朝廷应以固防线为上。各种意见都不统一,各说各的理。

    朝廷和北使团左懋第等对于北方情形完全不知,他们携带了与满清通好的御书,给吴三桂诰敕和奖赏出发了。但是左懋第曾叹息说,既没有清晰目标,又没有划定界线,更加没有任何底牌,他这趟出使,完全要看满清态度,他只能尽最大努力,给朝廷争点体面。

    首辅马士英对满清态度倒是比较乐观,他说:‘顺治帝尚年幼,可与皇上为叔侄’。并借用唐朝借李克用沙陀兵平定黄巢叛乱的先例,大赞吴三桂借满清兵力平定李自成的行为。”

    朱致朗听得满腔愤怒,现实的情况与他知道的历史基本一致。短视的朝臣们对满清的野心没有提防,弘光皇帝急于同清廷联合灭闯,连对方的基本情况还不知道,己方的方案都没有酝酿成熟,就草率地派出了使团,更加使多尔衮看轻了南明朝廷的实力,坚定了他南下一统全国的决心。

    林之骥又道:“臣下以为,当前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乱纷纷的朝堂之争和对北方政策这些问题,而是当前军队问题。近些年来,朝廷威信日减,武将拥兵自重已显端倪,这次黄得功、高杰等四将有定策之功,现在朝廷马兵全在此四人手上。

    上月史可法呈第一急枢务事,以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镇将为首设立四藩镇,分别镇守淮阴、徐州、扬州、庐州、六安等地。各镇之兵马钱粮,都由藩镇自行征取,如夺一城,即属其分界之内……

    四镇初设,皇上为得到他们支持,加封黄得功侯爵,高杰为兴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

    朱致朗一听这话,再也忍不住,一拍桌子大骂道:“愚蠢之至,史可法短视之极,这几名将领本就难制,再给他们藩镇之权,将来朝廷拿什么来制约,若有敌来,必定各自为战;便是不见敌踪,也必定互相防范,抢夺利益。

    如此下来,此四将必定跋扈异常,这些人对付凶狠的敌人不一定行,欺压百姓,争权夺利倒是内行!朝廷制约不住,必然威信全无,如此下去巩怕朝廷也要听他们的了!”

    林之骥长叹一声道:“殿下眼光如炬,事情果然如殿下分析的一样。对此,听闻江西总督袁继咸对左右说过一句话,封爵以劝有功,无功而伯,则有功者不劝;跋扈而伯,则跋扈者愈多。

    刘良佐应马士英邀请南下南京时,沿途士兵毫无军纪,沿途淫劫,他本来想驻扎到富裕的淮扬一带,当地百姓听说他来了,兵民严守城池。刘良佐不得入城,大怒发兵攻打,竟然久攻不下,最后还是马士英出面,让他移驻到寿县才消停。如此军队,如此将军竟然无功封伯,百姓也是十分愤懑,对新立朝廷的威信也是不利。

    高杰曾对宣旨太监当面大骂:‘旨,旨,什么旨,你有见过在皇极殿中跑马的吗?’黄得功有次跪着听使者宣读诏书,觉得不合自己意思,不待读完就自己站起来,甩袖大骂:‘滚,快滚,我不知道这算什么诏书!’刘泽清在见皇上时竟也大言无忌说,天下被白面的读书人害了,这些人以后都不要用了,把这些读书人都赶出朝廷,今后科举不设也罢。

    四将如此跋扈自雄,朝廷今后怎么能有力量对付强敌,又怎么样治理国家?”

    听了这些情况,朱致朗心中暗暗有了计较。弘光朝廷看来是寄望不上了,估计会跟历史中的一样,一年间就被满清灭了,满清甚至没花什么力气,扬州城史可法重兵守护,一天就城破;南京城跟本是一大群文武重臣跪着迎接他们进城,不曾动用一兵一卒。

    最可笑的是,集合了南明朝廷财力物力,倾力打造的四个藩镇,三个不战而降,黄得功也只抵抗了一下,黄得功死后,他的手下们就抓了弘光皇帝向满清投降了。这些投降的明军,后来都反过来成为攻打明朝的主力军。

    既然弘光这边完全寄望不上,那么他只有自己努力,给自己多争取些力量,将来至少还有机会重振旗鼓。

    朱致朗又问了当下北方情况,这些林之骥了解不多,说了一些道听途说的情况和分析。

    这时的北方,满清已占据北京城,并把顺治皇帝都迁到了北京城。李自成退出北京后,连续多次与清军会战失利,目前应该是退守潼关一线。山东、山西、京师四周等大片土地,原本投降顺军的,现在又纷纷起来杀死顺军委派的官吏,或观望或投清了。

    林之骥忽然想到什么,他又补充道:“有西边来的商人,曾经说起过一件事,这个也可算大事。张献忠带领的另一支农民军,刚刚在四川一带,也称帝了,自称‘大西皇帝’,封汪兆龄为宰相,封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名养子名大将军。”

    朱致朗听到“李定国”三个字时,眼前一亮,这个人他有深刻印象,“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大明战神啊!可惜现在路途遥远,自己一个皇太子身份,也跟本无法联系,也只好先记在心里。

    正当朱致朗想再细细询问一下林之骥对自己这个太子将来的行止,有什么建议时,外面有个守卫跑进来,对朱致朗施了一礼道:“太子殿下,门外有一个叫张行简的男孩子说找你有急事。”

    他见众人神色有怒意,怕是要怪他一个小孩子的事情,也要来禀告,马上又补充了一句:“我看殿下来时,这个男孩子是跟着殿下的,我看他十分着急,所以特来禀告。”

    “张行简有急事?”朱致朗马上就想到了丽塔。丽塔今天来央告说,要带张行简去街上逛逛,让他开开眼界,常州府所在江阴县,是南方有名的富裕之处,商业发达,物品琳琅满目。朱致朗想这里现在还是太平的,并无危险,他叫方义跟着他们姐弟,就没有放心上了。

    朱致朗忙道:“快,快请他进来,发生什么事了?”

    朱致朗平常云淡风轻,很少着急,一听张行简有急事,脸上竟出现焦急神色,众人看在眼里,都认定了太子对丽塔姐弟感情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