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主宰 » 第十一章 大明英雄碑

第十一章 大明英雄碑

    一场大战,方正化等人已汗透重衣,几人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朱致朗走过去查看方忠伤情,方忠已经失血过多,半昏迷状态了,如果现在有名医及时施救,或许还有可能抢回命来,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神庙里,几人却毫无办法。

    朱致朗紧握着方忠的手,双目含泪道:“仗义每多屠狗辈,方忠,你虽然官不显名不高,但本宫记下你了,你杀鞑子时的勇敢,你对大明的忠心,本宫记下了。

    我总有一天,建一座‘大明英雄纪念碑’,会将你名字刻于其上。所有为大明牺牲的英雄,都刻名其上,被世人永远纪念!”

    方忠似乎感应到了朱致朗的话语,他回光反照,用尽力气紧抓着朱致朗的手,口中喃喃呼喊:“杀鞑子,杀鞑子,杀鞑子!”喊了几句,声音渐弱,终于没了气息。

    方义已经忍不住哭泣出来,这个是他最好的兄弟,一路刀山血海一起闯过来,今天却悲壮地死在了这儿!

    方正化久经战阵,对生死已经看得很淡,但方忠一直跟随着他,情比父子,见他死得十分英勇,又是欣慰又是心痛。

    陈泰阿虽然一直看不起大明的官兵,对这个小宦官也没有什么好感,但刚才若不是朱致朗一把香灰,不是这个小宦官牺牲性命来搏杀,他们今天反倒是要被两个鞑子杀死。

    鞑子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以前闯军一直把大明当敌人,实在是太过低估了满洲鞑子。他对明朝,对明朝的官兵,无形在也在改变看法,官兵之中,也有勇士,也有忠贞之士。

    最受震撼的其实是周毅。周毅以前虽然只是一个管事,其实他只承认自己出身不好,未得机缘一展才能。他内心自视不低,心中常以诸葛孔明为偶像,自认识人准确,看事明白,计谋更是常人不及。

    直到今天,眼看着一个小宦官,面对凶悍的满洲鞑子,死战不退,英勇就义,他忽然间理解了朱致朗吟的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英雄不问出处,这小宦官,当得起“英雄”二字!

    经此一事,方正化跟陈泰阿也一笑泯恩仇了,过去的事毕竟已经过去,刚才联手抗敌,有了生死交情,加上朱致朗之前那番话,他也理解朱致朗要联合闯军的意图了。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几人也是豁达之人,找了个山谷埋了方忠,两个鞑子的尸体也草草埋了,就向着目标出发。

    方正化带着方义,自然是跟朱致朗去南京,而且越快到达越好。陈泰阿拒绝了朱致朗的一同南下邀请,他要尽快找到闯王大军,报告朱致朗的态度和他见到的满洲兵的形势。

    过了几日,朱致朗一行终于到了天津卫北塘口。这时就体现出周毅的周全考虑了。由于战争一起,物价飞涨,幸好周毅带足了银钱,买了骡马,加快了行程,一路上吃住都有一些保障。到了天津卫,周毅熟悉路线,银钱也够,很快安排众人搭上了福建郑家一条南下的海船。

    郑家这艘海船比不得郑和下西洋时的大型宝船,但也是十分巨大,像个足球场一般,上下两层,行在近海上也不十分颠簸。船上空间也是十分宽阔,周毅交的银子足,朱致朗这一行人居然还能给了两间小隔间。

    最令朱致朗意外的,这船上有价值上百万两货物,船客和船员一起有近二百名,船员个个凶猛异常,就像在加勒比海横行的那些凶神恶煞的海盗,整条船上就一名妙龄女子,这女子就是这条船的主人——郑家郑颖。

    清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半轮红日刚透出天际。

    “呼”,朱致朗缓缓吐出一口气,他有感于这个身体的虚弱,身在乱世不仅要有超强的意志,也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他有意识地加强锻炼。

    方正化学过皇宫大内的一些正宗武术,朱致朗在海船上,便找他学了些窍门,每天勤加练习,如今在这海船上已练了六七日,就已经有些效果了。

    “公子,去用早点吧?”方正化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朱致朗身边。为了安全,在到达安全地区之前,他们都称呼朱致朗为“公子”,几人设计好了身份,公子朱致朗带着一个老仆,一个书童,一个管家,出来游学,同时为家族跑点生意。

    朱致朗虽然急于南下,可现在人在海船上,着急也没有用,也只好尽量融入到船上其他人中去。

    海船上设施齐全,有专门用饭的大堂。朱致朗每天在这个大堂呆的时间很长。方正化发现,这位太子殿下不是吃东西慢,而是专注听别人讲话,尤其是市井上关于皇帝、官员、民军的评述,这些走南闯北的人的消息灵通,说话也有些见识。

    大堂中像往常一般嘈杂。忽然,有人一拍桌子,大声道:“平西伯糊涂啊!”他长叹道:“山海关外那满清虎狼之师,自萨尔浒之战起,野战哪里有吃过败仗?几次入关抢劫如入无人之境,早已养得野心勃勃,其人贪婪成性,其兵野蛮勇猛,其志必然不小,此时入关,大明更难复起矣。”

    原来那文士听说了吴三桂借兵满清,打败闯王之事,担心满人志向不小,恐怕会引起神州倾覆,亡种灭族,但听者却都笑话他言过其实。

    有那粗鲁不文的,反笑话他:“这人读书读傻了吧,那关外建奴,才有二三十万人口,能战之兵不足十万?就他们,也敢有天下之想?哈哈!哈哈!笑死人了!”

    朱致朗仔细打量了下那文士,心下却是佩服他的预见性,看来当世,清醒看到满清威胁的人也不在少数。

    当世人起初都肯定吴三桂向满洲借兵复仇的做法。其实吴三桂根本没有什么要为大明复仇的想法,他去留选择,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

    历史上吴三桂本来已经向大顺投降,走到半路才变卦,因为听到李自成进北京后,并未优待士绅官员,反而进行各种羞辱拷饷,仍然一派流贼作派,他很担心投降后自己的地位及人身安全。

    这种担心单从个人利益来考虑是有些道理的,事实上后来李自成为了后方的稳定与安全,把大明几任首辅及大学士等高级官员全部秘处决了。吴三桂手握重兵,影响巨大,投降顺军很有可能是被剥夺兵权,甚至断送性命。

    另一边的满清却一直向他招手,甚至用他舅舅祖大寿等亲戚不断写信劝降,并且保证他的权势地位,从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筹、祖大寿等一大帮汉官降清后都被封高官,且都得到重用来看,吴三桂显然觉得满清比李闯更可信,从头至尾他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根本没有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上。

    可笑吴伟业那些整天吟诗作赋,即便国家将亡仍然留连青楼的人,只知道拿女人说事,“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硬把军国大事,个人性命前程的生死考量,推到了一个妓女身上。投大众对艳情绯闻之好,从而掩盖多少关乎家国存亡大事的真相?

    号称“江左三大家”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三人,诗词文章称作冠绝天下,其无耻也是史上少有的,三人具都降清,无一死节,而龚鼎孳更是“闯来降闯,满来降满”且都是主动投靠,厚颜无耻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