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二七章 跑路的魏太皇帝

第二七章 跑路的魏太皇帝

    所以说,曹嵩有钱。

    拿出相当一部分钱财为儿子招兵买马,起义师伐董号令天下,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古代的有钱人现代人根本想象不到。他们的财富是有多少地,有多少粮,有多少私兵,真正的金银、五株钱又有多少,这是根本无法计算的,不计其数。

    当时曹操是在陈留找到的他父亲曹嵩,爷俩商量了一下,便拿出钱来要创建公司,小目标先定一个,杀董卓。

    曹嵩当时是回到谯县养老的,现在怎么跑到陈留来了?这两地相差二百公里,距离非常远啊。

    这应该是曹操来到陈留之后,或者说跑到谯县之后与父亲商量的结果,老曹嵩怎么说也是太尉,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如果从谯县招兵,一是自己家乡的人要去前线卖命,有点在良心上讲不过去,二是谯县离洛阳要比陈留离洛阳远了二百公里,所招部队再带过去这个成本太高,不如就在陈留招兵买马,距离洛阳不远不近,董卓也不会轻易发兵攻打,他还不知道自己招兵买马的消息,更不知道是为了攻打董卓才招兵买马的,所以反相不显,不足多虑。

    曹嵩就带着钱和人来了,在陈留找了几个大户,先鼓动了起来,大户的私兵怎么也有几百人,这声势就造起来了。

    当年张飞、关羽、刘备兴兵时是这么说的,三人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当时刘关张可是平头百姓,都能够轻易招募这许多士兵、资助,更何况是曹操。

    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陈留是个大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兖州。户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万九千五十。陈留是鲁国水渠的发源地,水首,接受狼汤渠的水,东至阳夏,入涡渠。有十七个县,其实得兵五千,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只为了吃口饱饭便前来卖命罢了。这也是曹操最后在兖州落脚的原因,要知道西汉建国初期,曹参曾经多年担任齐国相,也曾留下许多后人和恩义在山东,曹操在兖州便打着曹参的旗号,是有一定的人情基础的。

    前头曹操带着兵前往酸枣与其他诸侯会师,这后头曹嵩一看也别在陈留等待了,陈留是个大郡,当地官员现在不知曹操是干什么的,将来知道了,或者董卓下令捉拿,自己一个糟老头子,还不得乖乖地俯首就擒?

    曹操带着队伍走了,曹嵩的几个儿子也各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其工作,只有自己的五儿子曹德跟着老爹,干嘛去?避难去。

    于是曹嵩带着曹操没有带走的钱财远离洛阳,开始跑路,老家谯县也不能回去,将来老家的官府也肯定是会安排人前来捉拿,怎么办呢?便一路往东,一口气逃到了琅琊,现在的临沂地界。

    琅琊(Lángyá)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

    秦朝将中国分三十六郡,琅琊郡为其一,郡治琅琊县(今SD省QD市琅琊镇)是当时秦帝国最大的港口。

    西汉时郡治迁至东武县(今SD省诸城市境内),隶属徐州刺史部管辖。领开阳、临沂、阳都、缯、郎丘、华、费、安丘、剧9县。

    东汉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建都开阳县(今SD省临沂市市区),历经曹魏、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金朝定名沂州,1913年改沂州为临沂。

    今SD省青岛、诸城、临沂等地尚拥有较多琅琊文化遗存遗迹,现琅琊已成为SD省临沂市的别称。

    《资治通鉴》上说,曹嵩是187年11月当了的太尉,188年4月就给撸了,当时花的钱是亿万,这还不是后来董卓重新铸造的小五株钱,别人花这个钱怎么也得干个三四年,自己这窝子还没捂热乎就下来了,曹嵩心头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

    189年年底,大儿子从洛阳逃回来了,要讨伐董卓,自己当然大力支持。然后190年就逃跑来到琅琊郡,估计当时琅琊郡没有熟人和朋友,朝廷想通缉他也不会想到他能来山东。

    有钱就好办事,买房子置地,招募长工短工丫鬟婆姨,在琅琊过了三年好日子,打听打听孩子们的消息,也就好了。是在农村得过且过,还是求居扬名县城?是与郡守交好通讯,还是在乡村隐名埋姓?根据各种考量,窃以为,曹嵩是夹起尾巴做人,不声不响求生,在乡下隐名埋姓才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这一年曹操三十五岁,曹嵩中年得子,怎么也得五十多岁了。

    刘备二十九岁,孙权才八岁。

    琅琊还有个大家熟悉的人物,这一年他已经九岁了。想那琅琊郡一个郡城能有多大?比得了现在的一个大镇三五万人?这位熟人是否能够和曹嵩见过面,是否和曹嵩有过交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