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雪山风云录 » 第三章 铁笔书生

第三章 铁笔书生

    考虑许久,还是威望最高的九合长老说道:“在下看来,如此重要的事,非领主亲自去不可。一则,您与金刀王子本就有婚姻之约,您若去再合理不过,二则,您现在的身份,是雪山一派的领主,出口便是一言九鼎,份量极重,以您的面子,向钢爪婆婆搬请救兵,它雪域冰峰也不能驳了您不是?”大家都觉得此话合理。

    玉箫公主虽然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觉得九合长老说得很在理,也就默许了。想了一会儿又向九合长老说道:“老人家,本主这一番前去,又有一段时间不在雪山,则我雪山的一切事情,又要劳烦您啦。”

    九合长老一捋面前的银髯,微微一笑道:“领主尽可放心,有老奴在,保雪山一切无忧!就是那强敌来侵,依我们现在的实力,守它个十天半月也没什么问题,而有这么一段充裕的时间,领主也可以把金刀王子请回来啦。”

    玉箫公主满意地点了点头。

    八极长老又补充道:“领主此去,路途遥远,象上次去草原派那样,仅那几个侍女自然是不行,非得我派五方、六岳两位长老陪同护送不可!”

    五方、六岳马上起身,道:“属下愿为领主效尽我等全力,鞍前马后,舍死命也会保住领主安全!”

    玉箫公主哈哈一笑,道:“两位老人家快快请坐,请不要这样,这样倒折杀晚辈啦。”

    看着五方、六岳两位长老坐下,玉箫公主沉吟了一会儿,又道:“除了五方、六岳两位长老,本主还想要有一个文书好,口才好的书生陪同。因为此番前去,不仅要有能抵抗强敌的五方、六岳两位武学高手,还要有能说会道的文才之人啊。”

    玉箫公主这么一说,大家马上不约而同想到了同一个人,铁猛龙收养的义子:铁笔书生。

    要说铁笔书生其人,命运也很不济。此人出身中原王朝穷苦之家,原本姓田,名叫田必升。由于家境太过贫寒,父母后来双亡,自己也快不行了。快饿死之时,幸好被行侠天下的铁猛龙所救,那时田必升才十三岁,铁猛龙救了他,带回雪山。田必升那时年龄虽小,却很懂世故,自己一家人全都亡故,伤心之余倒也无牵无挂,到雪山后诚心拜铁猛龙为义父,愿意终生服侍在雪山派。铁猛龙哈哈大笑,便收下了这位义子。

    收下之后才发现,竟然是捡到了一个宝贝,田必升书法极好,文采飞扬,年纪轻轻的十几岁孩子,居然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铁猛龙大大惊奇。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孩子家虽穷苦,但很是有心,没事就偷偷去村里私塾听先生讲学,这孩子天生就是个文曲星的料,那些古圣先贤的名篇,基本上是过耳不忘。时间久了,居然成了个小学究。如今上了雪山,一跃而成为雪山派文才方面最起眼的一个小亮星。

    铁猛龙很会用人,不惜花重金栽培田必升,他从中原王朝又请来了几位先生,为田必升讲学,田必升本就颇具文学之天赋,再加之苦学,没几年便成了个真正的文曲星,练得一手更加漂亮的书法,写得一手绝佳的好文,更兼有一套绝妙的口才。由于其文采之高,原来的田必升居然没人叫了,好多人都叫他“铁笔生”。

    田必升倒是很喜欢“铁笔生”这个名字,他觉得,有一个“铁”字加上,使他和义父铁猛龙也有了更亲一步的意思,宛若自己是铁猛龙所亲生,所以干脆就改了自己的姓氏,并加上一个“书”字,从此叫做“铁笔书生”,久了,那田必升一名,反倒很少有人再叫了。

    今天玉箫公主提起文人一事,大家自然是都想到了本派的这个著名人物。

    玉箫公主见大家的表情,便知道大家已经和她想到了一块,也笑了,道:“那好,来人!现在就把铁笔书生请来我这里,议事!”

    时间不长,便有人带了铁笔书生前来,甫一进得议事大厅,所有的人不禁眼前一亮,好一位风姿卓约的后生!

    铁笔书生只比玉箫公主大两岁,也是正处在青春年少,身材修长,玉树临风。一袭飘飘的白袍,显得愈发潇洒脱俗,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看上去老是那样地明亮,透着那种极有学问的书生风度。一身的儒雅之气,让每个人见了他都是无不喜欢。

    铁笔书生给玉箫公主见了礼,口称“妹妹”,玉箫公主倒也十分爱听,和铁笔书生说了要带他去雪域冰峰的事,铁笔书生一揖到地,道:“属下为了雪山派,一切遵从领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玉箫公主欣然地一笑,道:“那,可要麻烦书生哥哥啦。”

    次日,玉箫公主带了五方、六岳和铁笔书生,一行人告别了九合等几位长老,骑了骏马离开了雪山,动身前往雪域冰峰。

    这一年的冬天,不知为何雪总是很多,几个人一出来才发现,外面不知何时又飘开了大雪,天地间本就洁白,这一场雪的开始,让这天地间愈是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行走在冬日里这寒冷至极的山道上,雪地里踏着这永远踩不尽的碎琼乱玉,望着眼前这漫天大雪,四个人恍惚间似是又回到了亿万年前的亘古洪荒。

    这四匹马的脚力甚健,没多久,便已远离了自家的雪山派玉箫宫,西行了百余里,傍晚时分来到了一所荒凉的小镇外。

    由于这雪下得甚大,天地间近乎一片朦胧,这小小的小镇在远处几乎无法看清,四个人到了跟前才模糊辨出,居然来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人烟所在,小镇的外面有一个很大的石碑,上面刻有三个大字:沈家集。

    冒着大雪,四个人进了小镇,由于奔波了一日,加之天气酷寒,此时几个人都已是饥肠辘辘,身上也很冷,很想找个小店喝上几口热酒,再来些面食。还好,走到小镇的中间,还真的看到了一家小店正在开着门,几个人连忙打马扬鞭赶过去,到了小店前纷纷地跳下马来,也不顾得踩得满脚都是积雪,牵了马快步地直走入店中,五方长老一边掸掉着身上的雪尘,一边大声喊叫道:“店家,店家!”

    “来啦!”一个干净麻利的店小二应声而出,笑吟吟地说道:“哟!几位客爷来啦,好嘞,这马您就交给小的吧,保您好草好料吃个肥!您几位先请进屋吧,屋里掌柜的在,您想要点什么,您就随便点,哈哈。”说着接过了几匹马的缰绳,给牵到草棚里去了。

    几个人进了屋中,顿时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这才看清屋子的正中有一个炭火盆烧得正旺,里面是炭火熊熊,怪不得如此的温暖。柜台里掌柜的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已经忙不迭地接了过来,一副谦卑得不能再谦卑的笑脸,道:“哟,几位客官辛苦,快来来来请坐,到我们这里您算是对啦!小店不大,可保管伺候得您舒服!哈哈!”

    玉箫公主觉得这家小店挺有意思,无论掌柜的还是店小二,都喜欢冲着客人“哈哈”,虽说有点讨好献媚的意思,但并不讨厌。

    几个人围了一桌坐好,掌柜的很麻利的拿过了一块桌布,一边擦抹桌子一边满脸堆笑着问:“几位客官想要点什么?尽请点!”

    五方长老道:“店家,我们都已经赶了很远的路,现在正饿得紧,你们现在若有上好的酒肉,尽管端来,别怕给不起钱!”说着,二十两一锭的大银便“当”地一声撂在桌子上。

    掌柜的一瞧是这么大的一锭银子,两眼顿时放出光来,一把拿过来揣在怀里,心内早已乐开了花,喜得连眉毛都在乱抖,几乎不知道怎么伺候着才好,愈发地满脸堆笑地说道:“哟我说几位客官,到我们这您可来着了!我们这叫沈家老店,自酿的沈家老酒,香浓味美,十里八乡哪个不晓?告诉您几位吧,今儿个这是有大雪,天气不好,来的人少了一点,所以店里还能剩下点酒,要不,搁平常到这个时候,咱们店的沈家老酒早被买光了!再说这肉,咱们沈家老店有独一份的酱牛肉,我们家的祖传了几辈子的配料秘方,那酱牛肉,嘿!那就叫一个香!香!真的是香啊,好吃!让你尝上一口都忘了过年!”

    四个人也不知道掌柜的说的是真是假,但让掌柜的这么一忽悠,反倒是让肚子里饿得更紧了,嘴里咕咚咚直冒口水,六岳长老便说道:“既如此,你且快去,把酒肉尽管上来,酒要热的,酱牛肉先切上三斤,再来几个熟菜,加两张现烙熟的大饼!”

    “好嘞!”掌柜的答应一声便去后面忙活了。没多会儿,热酒先上了来,五方长老倒出了一小碗,呈给玉箫公主,道:“圣主先请!”

    玉箫公主先尝了尝,这沈家老酒果然是滋味醇厚,甘美无比,高兴地赞道:“好酒!好酒!”一饮而尽。

    见主人已经先喝过了,其他三人这才也各自倒上,喝了碗中的酒后,同样也是赞不绝口,连呼过瘾,不禁又连饮了数碗的热酒,这一下寒冷驱净,腹内一片温热,心内顿时是舒服畅快多了。这时,那上好的酱牛肉也端了上来,四人一尝,果然是味美无比,满口留香,才知掌柜的所言不虚,于是不禁都交口称赞,继续大口地喝酒,大块地吃着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