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绝不将就 » 番外六 中华饮食文化之美:孙中山先生如是说

番外六 中华饮食文化之美:孙中山先生如是说

    黎晨有位朋友医学博士金慧,对中医颇有研究,她非常支持黎晨素食的选择。她从人的消化系统结构和特点及营养学角度认为人体是更适合素食的。

    金慧笑着说,国父孙中山先生都提倡素食呢。

    孙中山先生说到中国独到的饮食文化中素食的重要地位:“夫中国之发明,如古所称之八珍,非日用寻常所需,固无论亦;即如日常寻常之品,如金针、木耳、豆腐、豆芽等品,实素食之良者,而欧美各国并不知其为食品者也。”指出作为几千年文明古国引以为荣的素食文化。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医学家,早年曾悬壶行医,治病救人,他认为素食是延年益寿之妙术,实本乎医学的原理及经验而言。他说:“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

    此外,孙中山先生在关于民生主义的演讲中,谈到“吃”的问题时,也常提倡素食。他说:

    “人类谋生的方法进步之后,才知道吃植物。中国乃文明古国,所以中国人多是吃植物,至于野蛮人多是吃动物。”

    “原始时代的人类和现在的野蛮人都是在渔猎时代,谋生的方法只是打鱼猎兽,捉水陆的动物做食料,后来文明进步,到了农业时代,便知道种五谷,便靠植物来养生。中国有了四千多年的文明,我们吃饭的文化是比欧美进步得多。”

    (《民生主义》)孙中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野蛮人多吃动物,文明人多吃植物。”由此可见吃肉是“野蛮”的行为,吃素是“文明”的表现。

    ******

    此外,金慧聊到《黄帝内经》中有的养生概念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概念了。让黎晨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黄帝内经》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

    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指稻、黍、稷、麦、菽;另外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是养育人体之基础。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现代的“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杂粮中富含纤维素与矿物质,还罕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及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

    五果指枣、李、杏、栗、桃,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脏,以助脏器。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水果中的淀粉、蛋白质的含量虽不及谷类、豆类,但有丰富的糊精、单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研究表明,在盛产柑橘等水果的地区,以及多食柑橘的人群中,胃癌、食管癌等的发病率较低。

    五菜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这几种蔬菜除了葵菜其他的几种气味是比较大的,而它们对应各个脏腑,通过其酸苦甘辛咸的性味来调节脏腑的气机。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而关于五畜,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五畜为益,其中的“益”,有人说表示“益处,利益”,而有专家们则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解释。“益”在古文的本意是溢,即满溢,水满外溢。所以“益”字在《内经》中有时候用属贬义,有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的过犹不及思想。

    《黄帝内经》还记载了吃肉所导致的疾病,例如:《素问热论篇》中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比方说人刚感冒初愈,切不要给他吃肉,吃了容易使病情复发。但现代人往往做法相反,感冒刚好了有点胃口,就立刻吃肉想进补;又比如刚生了孩子的产妇,天天喝鸡汤,其实对身体不好。金慧还提到,更何况,现代化畜牧业养殖场生产的肉食和古代的肉食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动物生长过程中伴随着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品,且生长环境狭小毫无自由,屠宰过程又极为残忍,动物被屠宰时体内会产生一定毒素。身为医生的金慧对现代人类的饮食结构、来源及问题了解地很多。

    *******

    此外,金慧指出,《黄帝内经》中也指出人体是适合素食的。比如,人的胃之功能是用来腐熟水谷。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素问五藏别论》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四支皆禀气于胃四支不得禀水谷气。”《素问太阴阳明论》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素问痹论篇》

    “胃者,五谷之府。”《灵枢本输》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

    “胃中热则消谷六府者,胃为之海五谷乃容。”《灵枢师传》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灵枢平人绝谷》

    类似的记载在《内经》中十分常见,认为人身的气血是从水谷化成的。《内经》认为人最应该吃的,就是水和以五谷为主的饮食方式。

    ******

    黎晨在怀孕期间坚持素食很得益于金慧的饮食营养指点。

    那段时间,她还自创了几款中西结合的纯素食品,比如意大利面的中式吃法,意大利面条煮好,配上豆腐、素肉片、豆角、茄子等炒好的菜,依照个人口味,还可以撒些花生等坚果碎,甚至淋上辣椒油。比如中式汉堡,东方白馒头,切开当作汉堡胚子,加了素荷包蛋、素火腿片、蔬菜、淋上纯素沙拉,就地取材,各种创意,不亦乐乎。

    孙中山先生发明的“四物汤”黎晨也做了,虽然简单,但味道非常帮,全家都喜欢这道美食。

    不管怎样,她和冯曦吃地开心,她和宝宝地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好的实证。素食的美妙,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到。

    *******孙中山先生发明的“四物汤”

    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曾经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四种食材发明了成“四物汤”。“四物汤”曾经被写入《建国方略》之中,孙先生认为中国的饮食不仅味道美妙,而且符合科学卫生之道,人们日常经常食用的一些食物,虽然不贵,但合理搭配食用对健康很有益处。

    “四物汤”是以黄花菜、黑木耳、黄豆芽和豆腐这四种食材煮成的汤菜,看似普通,但吃起来味道鲜美,既能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又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之功效。

    中医认为黄花菜能安神、强健脾胃;而黑木耳则补肾、活血;黄豆芽清热解毒;豆腐滋阴润肠,搭配食用,补中有泻,对养生十分有益。

    现代医学解释,这四种食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还含有多糖、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物等生物活性成分,既能补血养血,又能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的分解,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此外,其中的抗氧化物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抗癌防癌,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排毒养颜。因此,“四物汤”是现代人养生的一道上佳食品。

    “四物汤”不仅食材简单易得,制做方法也很简单:

    黑木耳和黄花菜要使用干品,提前在温水中泡发。新鲜黄豆芽和豆腐洗干净备用。豆腐切成小块,在铁锅中放少许植物油,用花椒、姜丝炝锅,出香味时将四种食材放入锅中翻炒几下,然后放入适量冷水,水量以没过食物为度,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煮十五分钟,出锅时放少许盐和香油。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四物汤”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