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西门笔记 » 三百六十一章、以证清白?

三百六十一章、以证清白?

    话说王贵亲率御前三司三百兵马出了京师东门,沿着官道一路狂奔,昼夜不停,终于赶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来到了阳谷县。

    一个都头打马上前,拿出文书令牌与守城兵丁一番交涉。

    守城的军官一看来的是皇帝亲军,哪里敢犹豫,当即命令手下开门,且亲自跑下城楼,列队两旁恭敬相迎。

    “我等要去西门候府,你前面带路!”

    叫门的都头没给看门的小军官好脸色,他们这些人,连禁军都看不上,何况阳谷这种地方小县城的守城土兵。

    小军官不敢不从,连忙小跑着前头领路。

    还好县城不大,否则,一通跑也够他受的。

    “大人,前头那座挂着灯笼的高门,便是西门侯府了,小人……”

    到了西门庆宅子所在的路口,小军官停下脚步,抬手指向西门庆那挂着大灯笼的门口说道。

    尽管他身份低微,可能在县城混个守城小军官,也绝对得有几分脑子,有几分眼色。

    一看这数百骑兵就是一路马不停蹄紧赶慢赶的模样,且他们的衣着,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这么着急来找西门庆,绝不会是什么好事。

    西门庆是谁,那是阳谷县的活菩萨,全县谁家没受过西门庆的恩惠?几乎没人不爱戴他。

    也就是这会儿天还没亮,街上也没什么人,不然,他绝不会这么轻易给这帮人带路。

    因此,他停下脚步,远远指点一下,就想着离去,否则,自己傻乎乎的跑到西门家门口,给西门家的人认出,那以后自己还怎么做人?

    “你去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王贵,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

    “是……”

    那小军官如蒙大赦,用比来时更加迅速的步伐逃离现场。

    “大人,要不要先通报一声……”

    看着西门家大门紧闭,殿前司的都头向王贵请示道,他和死去的张都头差不多,私下里对西门庆极为仰慕,当初西门庆从战场得胜回京时,在家举办的宴席,他也是有幸跟随殿前司的大人们参加了的。

    “嗯,还是先把宅子围上~我亲自去叫门。”

    王贵略一思索,考虑人多眼杂,面子上得过得去。得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以免回京后授人以柄,借题发挥。

    “是,全体都有,围!”

    呼啦啦,一众人马摆开架势,向大门两旁延伸而去,将西门庆的宅子各处院墙和前后门给围了。

    王贵带着三个都头,单身下吗,来到门前扣门。

    “什么人?”

    门内的锦衣卫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并未开门,而且语气不善的问道。

    “额,呵呵,有劳兄弟通报一声,咱家王贵奉官家之命,前来找侯爷有要事相商。”

    童贯拦住想要发飙的马军司的都头,语气和蔼的说道。

    “等着!”

    里头的人冷冰冰的回了一句,便再没有了声音。

    “大人,这西门候府的人,也未免太过嚣张了些……您都说了咱们是奉皇命而来,他们却还要通报…依我看,不如直接闯进去拿人。”

    “啪!”

    王贵看都不看,往后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狠狠抽到了马军司都头的脸上:

    “官家差遣咱家是来给西门侯爷荣信的。不是来拿人的~堂堂候府,没有你放肆的地方。滚下去~”

    “这……是!”

    马军司的都头捂着火辣辣的脸庞,猛烈的呼吸几下,压制住心中的郁闷和怒火。

    他可不敢在王贵面前表现出什么不满,王贵是谁,那是宫里排行首位的大太监,要搞他,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一旁的另外两个都头,看着挨了巴掌的家伙,一脸的幸灾乐祸。

    蠢才,拍马屁都不看清楚马在何处……那腿都拍不着,还被马屁给崩掉了一嘴牙……活该。

    杨再兴接到手下的汇报,点了点头,开到西门庆门外说道:

    “首长,王贵来了,还带了三百来号人把咱家院子围了。”

    正在起床穿衣,准备晨练的西门庆打着哈欠问道:

    “哦?王贵人在哪?”

    “在门外候着。”

    “哦,叫他进来吧~”

    “那…咱们,要不要做些准备?”

    杨再兴皱起眉头想了下,拍了拍腰间的佩刀,大大咧咧的说道。

    “准备什么?你想造反不成?额……这样,估计他们还是要吃饺子的,你去叫人多准备些,一会儿给外头的人,一人分上一碗。”

    西门庆浑不在意的笑了笑,系着腰带吩咐道。

    “啊?里面……下毒药还是泻药?”

    杨再兴愣了一下,脸上堆起阴险的笑意,谈过脑袋压低声音请示着。

    “啪~”

    西门庆抬手拍在他后脑瓜子上:“想什么呢!叫你煮饺子是招待人家的,不是叫你坑害人家的。你,亲自去地里割韭菜!滚!”

    “哦……”

    杨再兴捂着脑袋,揉着屁股,撅着嘴灰溜溜的出去了,对两个偷笑的手下骂道:“笑你大爷!跟老子割韭菜去!”

    ……

    “哎哟~侯爷!多日不见,可想起咱家了~咱家目测,侯爷比之以往,着实又高大英武了几分~”

    西门庆梳洗完毕来到前厅,正在吃着点心的王贵远远看见就连忙站起身来,几步迎上。

    “屁话少说,老王,我问你,你叫人围了老子的院子,是想要干啥?”

    西门庆没接他的恭维,径直找个椅子坐下,翻着白眼质问道。

    “哈哈……说什么围嘛,凭您的手段,即便来个千人万人,怕也进不来您这院子。公事公办嘛,您就当那些人是过来给您看家护院的。”

    王贵搓着手,脸上已经笑成了菊花。

    “行了,说正事儿!”

    西门庆不想多和他贫嘴,直入正题。

    “得嘞,侯爷,您这回怕是有些小麻烦,童贯从辽国回来,带回了一封信,是辽皇帝耶律洪基给您的亲笔信……”

    王贵没再卖关子,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且从怀中掏出书信递了过来。

    西门庆接过书信,看到第一句话,脸色就变了,信上写道“西门侯,日盼夜盼,你的书信朕已收到。”

    开篇就是一番亲切问候,好像他和西门庆很熟的样子。

    再往下看,和西门庆想的差不多,字里行间含糊其辞,十分隐晦的交代了一些事情,什么具体的话都没有,却让读者能清晰的读出,西门庆和耶律洪基之间达成了某种约定,还谈好了某些条件。

    至于明确日期什么的,只字未提。

    “耶律洪基这老匹夫,好狠毒的手段~”

    “谁说不是呢~”

    王贵在一旁摊手无奈道。

    “这么说,我还必须得亲自随你进宫了?”

    “眼下看来,的确如此~不瞒您说,那些个大人们,如今都在宫里住着呢,章惇等人认为这是耶律洪基的阳谋。可曾布一方却言之凿凿的说您通敌卖国,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官家听了蔡京的建议,让您看了信,随咱家一起回去,自证清白。”

    王贵收起笑容,严肃认真的说道。

    “自证清白?官家有没有别的交代?他是什么意思?”

    “官家倒也没格外交代什么,只是说将书信带到,让您看着办~”

    “我看着办?”

    西门庆一阵头大……思虑片刻,再次看向王贵。

    “老王,依你之见,我去还是不去?”

    “最好不去……这件事,注定是个大漩涡,大泥潭,卷进去,不好全身而退,毕竟,这可不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事情。

    可是,事到如今,您是不得不去呀~若是不去,恐怕这通敌叛国的罪名,就要坐实了……那可是杀头得罪过啊。”

    “有这么严重?”

    西门庆有些犹豫,他相信这个时候,王贵绝不会夸大事实来吓唬他。

    他平生头一次意识到阳谋的可怕,哪怕直到这是陷阱,你却不能不跳。

    和耶律洪基通信这种事情,根本无据可查。

    可是,无据可查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意味着,没有证据证明西门庆通敌卖国,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他没有通敌卖国。

    如果朝堂上尽是明君贤臣,上下和谐一片,耶律洪基这种手段,根本就是个笑话。

    可如今曾布那帮人一口咬定自己通敌卖国,即便章惇和皇帝信自己,也不得不对自己做出一些措施。

    说是让自己自证清白?说到底,终究只是要自己一个态度,而自己也只能拿出一个态度。

    除此以外……即便全身都是牙,也说不清什么。

    但是……去,就能代表自己问心无愧?不怕查?

    并不是。

    章惇等人可以说自己问心无愧,身正不怕影子斜。

    那曾布一方呢?他们会说自己心虚,会说自己故意蒙蔽皇上。

    本来就莫须有的事情,如何自证清白?

    想了想,西门庆让自己平静了下来,问道:

    “可有说让我何时启程?”

    “马不停蹄~越快越好!”

    “嗯,不差一顿饺子吧?”

    “当然~”

    “嗯,出门饺子回家面~你们一路狂奔,吃了饭再走。”

    “好!侯爷决定了?要去?”

    “去!你且休息一下,我去安排。”

    “好!”

    西门庆叫人给王贵带到客房休息。自己却叫来两个亲卫百户,嘱咐了一番,二人领命火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