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鸿烈行者 » 第二十五章 刺史令

第二十五章 刺史令

    诸葛寒收起了长剑,快步往家中走去,回到自己的屋子,发现立春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被子已经被蹬到了脚边,诸葛寒蹑手蹑脚的走到床边,给她盖好被子,便旁边轻轻睡下。

    翌日清晨诸葛寒来到明昭司,此时的明昭司有些冷清,执行舜山任务时负伤的十人在修养。为防止十八岗贼寇反扑,司内多数人都被派出探查消息。白麟此时在舜山南麓协助城防司右旗,殷恕则留守在舜山大营跟南山营一起行动。目前整个寿春,都在等待来自扬州和淮南府的命令,在没有明确指令之前,诸葛寒还不能擅自行动。

    因无事可做,诸葛寒便拿上腰牌径直往明昭司案牍库走去。五年前诸葛寒在缉捕衙门当捕头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小习惯,每当无事可做时就回跑到这案牍库借阅卷宗。

    这明昭司是审冤断狱、缉贼拿盗的官府组织,由开国皇帝“鸿烈帝”所建,已经断断续续存在九百多年了。历代司承都会将悬案、疑案、难案亦或者民间轶闻趣事整理成卷宗进行存放,已方便后世调阅,久而久之卷宗越聚越多,就演变成了如今的案牍库。

    以前诸葛寒每当案件调查到瓶颈时,就会来案牍库,查阅相似案件,从中获得灵感,卷宗内的一些秘辛之事也能为其提供帮助。

    诸葛寒沿明昭司长廊向内院走去,来到一处三层的阁楼前,推门进去,将自己腰牌拿给门房,让其登记之后,径直往三楼走去。这案牍库第一层存放了各类行政文书,其中包括朝廷的公文、税收纪要、赈灾款项纪要,盐铁纪要等,二层存放了地方县志,三层存放了案件卷宗。

    诸葛寒来到了第三层阁楼,只见这一层有近百个独立的木架,每个木架高约一丈,用榫卯与房顶紧扣,这样一来便不会轻易倒塌。每个木架下面也都砌了一圈泥槽,包围着木架,里面装上蜃灰配以草药,用来防虫豸啃食木架和卷宗。

    每个木架按照案件种类分开摆放,诸葛寒已经几年没来过案牍库,已经忘了卷宗摆放的位置,于是绕着木架行走,看向木架上面的竹牌。上面分别写着盗窃、婚娶纠纷、械斗、凶杀.....等等...,诸葛寒看了大概20个左右,便来到了想找的木架旁,上边的竹牌上赫然写着“匪案”。

    木架的每个卷宗上都坠着一个小竹片,上面书写着所属卷宗的名字及简介,诸葛寒目光扫着木架上的每一个竹片,一些江匪、野贼、流寇、倭人的信息都被过滤掉之后,将目光定在一摞卷宗上,这一摞卷宗开头都是“十八岗”字样,诸葛寒伸手拿下来一个卷宗,上面竹片上写着:“十八岗之舜山匪案纪要,始记于鸿烈854年,止记于鸿烈883年”。

    诸葛寒席地而坐,这个卷宗已经封存了四十多年,为了不损坏它,只能轻轻翻开。上面写的内容是从鸿烈854年开始,舜山贼匪在寿春郡辖内所犯案件,诸葛寒仔细往后翻阅着,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就在即将翻阅完卷宗之时,诸葛寒翻页的手顿住了,被一行字吸引住了目光。

    目光所聚之处写着:“鸿烈876年九月十七,我郡缉捕衙门击毙匪首敖昆,舜山匪寇一时作鸟兽散,其子敖伯、敖仲逃遁,另缴获脏银1026两、刀剑等兵械100余柄,另将十八岗所盗之“淮河舆图”归还淮南太守。”

    看完这段话诸葛寒陷入沉思,这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缴获银两他都能理解,可是所盗舆图不应该在舜山呀。十八岗龙首虽都是敖家人,但只有“罗山龙主-敖天”是敖家主脉,敖仲一家是敖家支脉,因此只能据守舜山,由此看来,就算这份淮河舆图不假,但也极有可能是被复制的。

    时任淮南太守的吴项后被提拔为扬州刺史,在十年前病故了,现在其子吴维雍继任扬州刺史,现如今这淮河舆图应该在吴维雍手里。坊间传闻吴维雍行事太过软弱,吏治也不如其父亲,不敢大力围剿十八岗,导致近十年来,十八岗盗匪越发猖獗。

    诸葛寒想到这里冷笑一声:“我不信这吴维雍是个懦弱之人,他师承天下名士“袁患之”,这背后定有蹊跷。”随后将卷宗装好,放回木架之上,又拿起其他卷宗继续翻阅。就这样诸葛寒每日晚间在河滩之上修炼,白天便在案牍库查阅卷宗。

    直到这天正午,诸葛寒刚用罢午饭,正蹲在明昭司校场边“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忽然一声嘶鸣响起,一匹快马停在明昭司校场,来人翻身下马,冲明昭司的守门哨兵亮出腰牌:“我是南山营校尉-洪益,尔等速去请寿春郡守和明昭司承,另外急召寿春城八品以上官员,速来寿春郡衙,我要宣刺史令!”

    说罢洪益快步往郡衙的议事厅走去,远处角落的诸葛寒听到这话之后,把旱烟袋往鞋底敲了敲:“得!从八品也是八品”随即拍了拍屁股上的灰,也往议事厅走去了。

    洪益先一步进入议事厅,然后在面向大门的正座坐了下来,洪益落座之后,诸葛寒在门外整理了一下衣服,也迈步走了进来,随后向洪益拱手:“禀校尉,明昭司诸葛寒前来听令!。”洪益冲诸葛寒点了点头:“坐吧!”,于是诸葛寒在右手边挑了个最靠外的位置坐下。

    二人落座之后都是默不作声,就见不同部门的人一个个走进来,寿春郡守和明昭司承坐在了洪益傍边,诸葛青云和城防司右旗坐在左边靠近主座的位置,最后来的三人是南山营督军、白麟、殷恕,南山营督军坐在右侧最里面的位置,白麟、殷恕则坐在诸葛寒旁边。

    见众人都到了,洪益清了清嗓子:“诸位同僚,洪某此次前来,并非是庆剿匪之功,你们都知道,前些时日在舜山剿匪时,发现了重型火器。太守大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日夜兼程亲赴扬州,将此事转呈刺史大人,现在宣刺史令!”洪益随即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个紫色帛书,众人见到帛书都站起身来,拱手听令。

    洪益朗声道:“刺史令!吾闻寿春军民拔除舜山贼寇,甚是欣慰。但亦听闻贼匪持有火器,夙夜忧叹,偿恨不能早日荡寇,致使淮河民众深陷水火,实是吾之过也。

    今日吾已定决心,特命!庐阳郡、寿春郡、宜城郡、九江郡、谯郡、汝阴郡各郡城防司,一同协助南山营及扬州雷骑,全力荡寇!另外,每郡明昭司各派一人,调查火器蓝图失窃一事,不得有误!望诸位同僚不负朝廷!不负百姓!”洪益宣读完刺史令,众人皆躬身拱手:“领命!”。

    众人接令之后寿春郡守,跟明昭司承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开口道:“寿春郡同僚接令!命!城防司左旗替换右旗驻防舜山,城防司右旗守卫寿春民众,明昭司诸葛寒负责参与火器蓝图案,明昭司其余人协助城防司右旗,府库仓吏调拨钱粮支持城防司及明昭司行动,不得延误!”

    厅内的寿春郡官员都拱手接令,宣完令,南山营校尉带着督军回舜山大营,诸葛青云带着左旗人马,将右旗替换了下来。明昭司承则带着诸葛寒等人回到明昭司,司承给诸葛寒批了一个文书,并嘱咐了他几句,随后便带着白麟和殷恕去协助城防司右旗去了。

    一切忙碌完毕之后已经入夜,诸葛寒一边思索着,一边朝花船方向走去:“是时候去找王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