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最拽驸马爷之九赐加身 » 第82章 开考

第82章 开考

    杨小刀没看,而是让谢道蕴、三喜子、李适他们在一起审阅答案。

    很快,被认为最标准的答案选了出来,其余意思对了的也被挑选了出来,一共有八人。

    “皇上,加油打气、加油鼓气,我们认为是给热气球的燃炉添加柴油,使气球膨胀的更大,飞的更高更远。寓意人生的飞黄腾达,远走高飞。”

    公输班把他自己的答卷双手送到了杨小刀面前,他很得意,因为站在高台上的人只有他答对了。

    在所有的答案里,只有这个最有寓意,绝对是正确答案。

    “好!”

    鲁城的字很漂亮,在工整严谨中散发着美感。

    若是单论书法,鲁城的字谈不上龙飞凤舞的艺术,顶多也就是工笔小楷。

    但是细心的杨小刀发现了,鲁城的字并不是一个形,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上下文出现有着不同的结构。

    杨小刀赞道:“浑然一体,好书法啊!”

    谢道蕴不以为然,说道:“陛下,这字只有鲁诚能写,不能传授他人,算不上书法。”

    法,要能传才行。不能传的只能称之为技。

    “这是书法,也能传。传奇神、意、境,不要学其形。”

    杨小刀盯着鲁诚的字看了许久,越看越有道理,感叹道:“字如其人,文如其心。”

    “陛下,我能拜你为师吗?”鲁诚趁机问道。

    “不能,我给你做导师吧!做师父我不够资格。”

    “导师?”

    “对,在路口给你指引的导师。”杨小刀点头。

    “这就是老师和父亲啊!师父在上,徒儿给你磕头了。”

    鲁诚顺竿爬,直接就跪了下去,砰砰的磕头。

    谢道蕴、善慧、张玄凌、王崇阳看的目瞪口呆,这平时看起来古板严谨的公输诚,竟然也有这么厚的脸皮吗?

    皇帝陛下是女人,你拿她当父亲,这马屁拍的真响亮啊!

    君父臣子,这话不假。可城阳登基以来,还真没有人把她当父亲的,最多也就是把她看成一个有着男人心的女汉子。

    “起来吧,朕收下你了。”

    杨小刀抬了下手,三喜子过去把鲁诚给拉了起来。

    这位爬起来,直接就站到了杨小刀的身边,弯着腰站了个弟子侍奉师父的模样。

    “把其他的也拿来。”

    还有七个人答对了,杨小刀查看过后,把几个人叫到了台上,竟然全部都是普通的庶民之子。

    “你们几个很聪明,希望在考试中也能考出好的成绩。”

    杨小刀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将七人收为学生,但并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嘱咐一番后就给赶下了台。

    “院试很简单,只考五科,为:诗词文章、基础算术、官话口语、自然科学、道德经典。

    大家不要紧张,放平心态,将你们所学展示出来就可以了……”

    考试就在大操场上进行,露天答卷。考生之间拉开一丈的间距,每人一张案桌,站着答卷。

    参考的学生有一千二百人,都是平时成绩非常好,绝顶聪明的天才。

    而朝中的大臣、贵族、皇族、世家、士族等都没有参加,他们和百姓庶民不一样,丢不起人,所以都想着先看看情况,准备参加下一次考试。

    李适带着侍卫们现场维持秩序,一个考生配一个兵监考,配一个太监伺候笔墨纸砚。

    皇帝现场出题,考生现场作答。

    “第一场,诗词文章。第一题作诗,以‘热气球’为题,一刻钟内做出七言律诗一首。现在开始计时。”

    计时工具叫日晷,就是一个倾斜的刻度盘,中间有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指标阴影投射到晷面上,便能看到时刻。

    最常用的叫做卯酉日晷,刻度从太阳出来的卯时,到落山的酉时,下边还配有沙漏。

    刻度有一百刻,就是将两次日出的时间平均分成一百份,一个时辰大约是8刻多一点,相当于后世时钟的14.4分钟。

    考生们在答题,场外的学生更多,那些没有参加的富贵子弟们,也在模拟答题。

    别看在场外,可依旧紧张的要死要活。

    在皇上出题后,好些人脑袋立马就懵了,一团浆糊之下,哪里还能做的出诗来。

    扑通!扑通!

    有人晕倒了,第一个晕倒的不是别人,正是逍遥君的孙子石文旭。

    石家不止他来了,叔叔们也基本上都来模拟考试了。

    皇帝特许了他们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但考试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他们也需要多了解下,所以就过来模拟考试了。

    紧张啊!这也太难了,一刻钟做诗,你以为谁都是曹植吗?七步成诗。

    最可怕的还是“热气球”这个题目,前两句描写热气球的形,这个倒是不难,难就难在后两句的延伸。

    没有思想,没有敏感的觉悟,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一刻钟太短了,光是想合辙押韵拼凑字数都不够,更别提诗意和思想境界了。

    当!

    李适眼睛盯着日晷时刻,时间一到立马敲锣,锣声响,那些监考的侍卫、太监制止了考生继续作答,卷子也被当场收走,放进了箱子里。

    “接下来是第二题,填词。朕做词一首,众位考生以此律重新填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鹅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小刀吟诵了一首苏轼的词,这种长短不齐的词在这个时期叫做歌,又叫长短句。

    现在杨小刀为其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词”,并现场出题。

    “现在开始答题,按照朕所做诗词的格式韵律重新填词,时间为两刻。开始计时。”

    冒汗啊!

    皇帝陛下只念了一遍,没有好的记忆力,连原诗都记不住,更别提重新填词了。

    但是呢,不要小看天下人,这一千多考生都不是凡人,不仅仅是聪慧,记忆力也是非凡,不能以常人度之。

    只要将词牌记住,填词的话就容易了。皇上只限定了格律,并没有规定题目,那能发挥的东西就多了。

    谁还没有点故事啊!按照格式填词就是了。

    至于好不好,有没有思想高度深度,这东西是无法作弊的,真实发挥就是了。

    这一次答卷很顺利,大部分都完成了,收卷时一个个的都显得很从容。

    “第一场最后一题,文章。以‘华夏’为题,做一篇三千字文章,基本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答题时间为一个时辰,现在开始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