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九流皇族 » 第八章 内务府

第八章 内务府

    ps:对话内容是有点多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在对话中把信息说出来,比旁白更有意思。

    夜审武钊的事情不了了之,萧冼也没有为难他,把他安置在了厢房。第二天大早,萧冼就去上了朝,秘卫都统不是正式官职,所以他也就和魏王秦王一起站在百官前面,当起了吉祥物。

    粮食歉收的问题是今天的主议题,群臣们都在围绕着粮食斤斤计较。西北的州郡缺粮,粮仓里的存粮都已经在开始吃起来了。粮仓的存粮一般都是新粮换旧粮,用到粮仓的粮,可见当地的粮食危机有多严重了。最西边的凉州,存粮和米糠已经混在一起发派了。这也是言官们抓着不放的缘由。

    夏皇看着在台下发呆的萧冼,突然问道,“燕王对此可有想法?”

    萧冼被点到名,立马出列,“臣之前在燕北也曾遇到这样的情况,百姓军民都吃不饱,这的确很艰难。”

    夏皇点了点头,“那你是如何应对的?”

    萧冼挠了挠头,“我没粮了,可邻居有啊,我就去借了点。”

    这一下子,朝堂上顿时哗然,有些大臣都不顾体统,在一起交头接耳了。

    “哈哈哈,不愧是千里驹,借粮,这个想法很好。”夏皇被萧冼的话逗笑了。

    “陛下,穷兵黩武不是王道,好战必亡啊。”有一个大臣站出来,眼睛狠狠地瞪了萧冼一眼,言辞恳切。

    “那爱卿有何良方?如何让朕的子民不受饥饿之苦?”

    那个大臣脸色一白,气势也蔫了,“臣无能,暂时想不出办法。”

    萧冼现在也豁出去了,反正都已经出丑了,索性再次建言,“陛下,我听闻广南郡和粤东郡的气候温暖,稻米一年三熟,为何不然这两郡把粮食借调到西北来呢?”

    “燕王有所不知,今年南方大旱,后又遭逢蝗灾。广南和粤东也没有余粮了啊。”

    萧冼只得朝着夏皇躬了躬身,表示歉意。夏皇不以为意,他想了想,“这样吧,京城外,开三个太平仓,把粮食运往西北。这个年总要让百姓安稳度过的。”

    听到这话,群臣都连忙下跪,嘴里都说着臣有罪的托词。

    夏皇也是意兴阑珊,挥了挥手,焦大就上前一步,宣布了退朝。

    萧冼被留了下来,魏王和秦王看着萧冼,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就结伴离开了大殿。

    萧冼跟着焦大来到麒麟阁,他也知道自己的名声经过这一次的朝议,要变得更加不堪了。

    夏皇看着萧冼,“看座。说吧,来找朕是为何事?”

    萧冼也不遮掩,“臣想查阅下太子的起居注。”

    夏皇听到萧冼的要求,眉头皱了皱,“这是为何?查阅起居注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请陛下放心,臣只是为了查找线索。并没有其他想法。”

    “是你那个先生跟你说的吧?”

    萧冼猛地抬起头,他看到夏皇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连忙点头,“是的,先生在断案方面还是有点门道的。”

    “一个不识礼数的乡野小子,他难道还能比朕的通判更厉害吗?”

    “陛下息怒,先生他的思路比较跳脱,或许,可以从中查出些什么。”

    夏皇低着头,脸色阴晴不定,不一会,他沉闷的声音才传出,“准了,等下随焦大去内务府调取起居注。就最后一个月的,足够了吧?”

    萧冼本来还想说什么,夏皇却是突然就打定了主意,“就一个月,一天都不能多。”

    萧冼只得点点头。

    “还有其他问题吗?”

    “陛下可知道大夏十八子?”

    夏皇了然地点了点头,“武钊跟你说的吧?朕知道他们。朕还知道,这些人里面,有前朝余孽的身影。”

    萧冼一惊,“那为何?”

    “你是想问朕为何不清剿他们吗?”

    萧冼点了点头,“陛下英明。”

    “十八子在朕年幼时就很活跃了,他们并不是就眼下这些人,十八子也不一定就是走出来的那些。朕如何去清剿?魏王和太子也是帮着朕留意他们的。”

    萧冼总觉得这个解释和武钊所说的有些矛盾,但是他并没有提出来。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并问出来吧。”

    萧冼摇了摇头,“外臣暂时没有头绪,陛下还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我吗?”

    夏皇苦笑了下,“倒是真的有事,可是,让你去借粮,这显然不可能成行的。罢了,罢了,你跟焦大去内务府拿太子的起居注吧。”

    萧冼和焦大一起向着夏皇行了礼,就退出了麒麟阁。

    内务府戒备还是比较森严的,就一座很小的偏殿,却很阴森,往来的也都是脸色苍白的大小太监。萧冼观察了一番,内心里却是暗暗心惊,这些大小太监,似乎都有不错的武艺。

    “燕王可是发现了他们的身手?”焦大看出了萧冼的心思。

    “哦,嗯,是有点惊讶,这些就是大内高手吗?”

    “说来有些难以启齿,我们这些人,少了家伙事,体质本就不如寻常人,在大内,很多体力活,这就很不好了。所以,一开始,很多小太监都不堪劳累,活不过双十。”

    萧冼点点头,表示理解。

    “前朝有个太监,他不会武艺,却喜欢读书。他穷极一生,阅尽皇家书院,竟然在晚年自创了一套功法。武艺大进的他在当时武林还闯出了名堂,可惜终究年岁太高,油尽灯枯。”

    “还有这种事?”萧冼显然没听说过。

    “太祖后来发现了这门功法,他就让心腹太监修炼,传承到现在,也就是内务府的这群徒子徒孙了。”

    萧冼点了点头,“那么,公公,你练得也是这么功法吗?”

    “咱家可不是,咱家在旧齐王府的时候就练了武艺。好了,这本起居注你拿去吧。看完一定要还回来。切记,切记。”焦大把起居注拿下,塞到了萧冼的手里。

    “燕王,我们还算投缘,有些话,我还是需要提醒你一下。太子案牵扯很大,有些许蛛丝马迹,能交差就可以了。你懂我的意思了吧?”

    萧冼一愣,点了点头。“那我就告辞了。”

    焦大看着萧冼离开内务府,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