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史志 » 第二三章:海禁初露端倪

第二三章:海禁初露端倪

    四月十五晚,朱祁镇与往常一样,回宫后,来到坤宁宫,给孙佳颖请安,简单的说了几句,然后逗弄了一会儿朱祁微,便准备回东宫了。

    朱祁镇心里有些奇怪,朱瞻基今日怎么不在坤宁宫,不过看孙佳颖没有什么异常,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父皇,今日你可是来得有些迟了!”朱祁镇快步迎上去,准备把今天的手术情况说一下,但一开口却是调侃的话!

    “父皇,出事了?”朱祁镇看见朱瞻基时却发现后者脸色不好,这才一改语气,低声问道。

    “嗯,有些麻烦,旱灾已经不可避免了,我已经下诏逋租了!”朱瞻基没有理会朱祁镇前面的调侃,而是说道,同时坐在了外间,并没有进孙佳颖的寝室。

    朱祁镇一愣,道:“父皇,怎么是逋租,而不是免租!”随后坐在了朱瞻基的一侧,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了朱瞻基。

    “逋租已经拙荆见肘了,国库情况不是很乐观,而且今年东南沿海并不平静,虽然隐患不大,但是麻烦!”朱瞻基耐心的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是拖欠税款而不是免除税款!

    “倭寇?”朱祁镇一拍桌子道!

    “你怎么知道?”朱瞻基微微一愣,从朱祁镇表现来看,并不知道沿海一带不平静,但是仅仅靠不平静就猜出是倭寇,就有点奇怪了!

    因为自己去年下诏令倭寇觐见,目前人还在路上,根据自己的消息,大概还需要半月时间;朱祁镇应该是没有机会接触倭寇的,但看儿子的表现似乎是知道倭寇的存在。

    “父皇,我知道很奇怪吗?”朱祁镇装傻,继续道:“《永乐大典》里有记载的。”心里却在想:倭寇匪患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吗?那禁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己仅仅知道是明末清初,但是关于禁海一事,嘉靖帝时期就出现过,只是取消了又设,反复,这是影视剧里的历史消息,朱祁镇无从判断真伪,可从现在来看,似乎倭寇之患在宣德年间就出现了,此时在后世被称为仁宣之治,所以朱祁镇自动的就排除了倭寇之患。

    “你的……怎么出来了?”朱瞻基说到一半时,看见孙佳颖出来了,便问道。

    “皇儿睡着了,妾身想听听你们在说些什么!”孙佳颖微微行了礼,就在朱祁镇的搀扶下坐了下来,说道。

    孙佳颖在生下朱祁微后,便不叫朱祁镇是皇儿了,要么是名字,要么是太子,朱祁微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儿!

    “朕就是惊奇这小子知道倭寇,而且仅凭东南不平静,就猜到了!”朱瞻基却与孙佳颖有所不同,不知是朱祁微刚刚出身不久,还是其他原因,虽然喜爱,但是远达不到喜爱朱祁镇的地步,因此对朱祁镇的称呼还是很随意,这种随意在皇家难得的!朱祁镇作为BUG存在,感触不深,但是孙佳颖却是感触很深,朱瞻基每次的随意都让她很吃惊!

    “父皇,那你准备怎么平定倭寇之患?”朱祁镇此时没有注意这些,而是接着问道。

    “倭寇之患,不足为虑,暂时不用管!”朱瞻基却是摆了摆手,道。

    “嗯?父皇,这是什么情况?”朱祁镇有些奇怪,刚才还说要有所准备,现在又不足为虑!

    “朕的皇爷爷就是永乐大帝在位时,五征漠北,国库损耗严重,朕的父皇,仁宗皇帝继位,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与民修养的政策,朕现在执行的就是与民修养的政策,东南之患,不得不妨其做大,但是目前而言,不构成多大危害,一旦作战,敌寡,一旦到海上,灵活多变,不宜平定!”朱瞻基解释道。

    “汉武帝不是说‘寇可往!我亦可望’嘛!父皇怎能如此?”朱祁镇认真的说道。

    “你小子!知道的不少!想得挺好!这个就交给你了,朕已经倦了,没有那个雄心壮志了,也不想劳心劳累了!”朱瞻基不曾深想朱祁镇所表达的意思,只当童言无忌,笑着摇了摇头道!

    “父皇,母后可是刚刚生了皇弟,你就没有雄心壮志了!”朱祁镇打趣道。

    “你没个正形!以后怎么给你皇弟做表率!”孙佳颖听见朱祁镇的话,不由得拍了拍朱祁镇的脑袋,教训道。

    “有雄心壮志又能怎么样?今年大旱,百姓受苦!朕现在只想做守江山!富江山!”朱瞻基不理会朱祁镇的打趣,说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朱祁镇微微一震,继续道:“万一我以后没能力解决怎么办?”

    “严通番之禁!”朱瞻基微微一愣,拍了拍朱祁镇的肩膀道。

    “父皇,你已经有此意了?”朱祁镇反口问道。

    “朕,在等!”朱瞻基继续问道:“不过你的问话是什么意思?”

    朱祁镇知道朱瞻基在等什么,开口道:“既然父皇给我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显然父皇已经有此想法了!”

    “皇后,你看看朕选的太子是如何的聪慧!”朱瞻基没听到朱祁镇问自己在等什么,却是直接说出了后边的话,心情不由得大畅,对着孙佳颖笑道。

    “太子顽劣,得陛下肯定,一是太子之幸;二是陛下教导有方!”孙佳颖在朱瞻基父子二人同时在场的时候,总是回答的很正式。

    “父皇,严通番之禁,治标不治本,,而且靠海吃饭之人该如何?”朱祁镇继续问道。

    “你小子!不必担心,大明地大物博!养得起!”朱瞻基不曾深思,直接开口道。

    “父皇……”朱祁镇的话未说完,晚膳已经上来了,孙佳颖打断道:“好了,你还小,你父皇做事自然有你父皇的道理!”

    朱祁镇怀着心事,用了晚膳,之后便匆匆的回东宫了,连手术一事都不曾和朱瞻基说。

    朱祁镇一直认为自己的危机是在正统年间,也就是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才开始,可是今日却意外得知倭寇之患,顿时沉重起来,而且,还有旱灾这等糟心事情。

    在古代,旱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起义,但是自己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也不知道旱灾到底有多严重!又会死多少人!总之,后世评价的仁宣之治,在此时的朱祁镇看来似乎有些夸大了!

    目前,关于严通番之禁,朱祁镇准备日后单独与朱瞻基交谈,从历史时间线上来看,自己马上该登基了,可是新皇登基,推翻旧政,容易诟病,必须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且自己年少,能不能马上亲政,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倭寇之患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朱祁镇舒适的心理建设,除了准备说服朱瞻基外,朱祁镇决定为自己继位即可亲政做准备,因为自己的认知和历史出现了偏差,只有自己及时的做出改变,才能更好的应对历史,目前,朱祁镇无法判断这是自己穿越导致的蝴蝶效应还是原本的历史轨迹!

    朱祁镇想要亲政,自己必须表现足够出色,这样朱瞻基临终时才可将权力完全放心交给自己,不至于让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佳颖来干政,而且托孤大臣在历史上往往都是亦正亦邪的!

    历史上的少年天子登基,总是会主少国疑,后宫干政。这里的后宫干政,分两种,一种是皇帝临终吩咐的;一种则是主少,无法掌控全局,后宫强势干政!

    历史上的窦太后,清朝的慈禧都是后者,而皇太后张氏历史上的评价不错,历史记载是朱瞻基临终嘱托让其辅佐自己。